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13 05:33:39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近几年国内外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研究作了综合的介绍,并提出了思考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指标体系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思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的必修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制定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既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又是评价工作的核心,没有指标体系,评价工作就会无从入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明确“谁来评、评什么、怎样评、如何评”的问题。现将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一、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堂或几堂政治课的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与学的水平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帮助师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师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师明确并达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学校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促进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观念,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克服传统评价的弊端。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工作具有导向、鉴别、激励等作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和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有人认为应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突出评学,坚持可操作性。有人指出在评价功能上侧重学生的发展,评价依据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转变,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一种意见认为心理学从知、行、情、意四大要素研究分别形成的四大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为课程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有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

而国外的教育评价理论有:1、价值澄清理论学派。以路易斯・拉斯、梅里尔,哈明、悉尼・西蒙和基尔申・鲍姆为代表的价值澄清理论学派,对课程的评价,反对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澄清、发展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在于把教师的价值观念教给学生,因为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何者为善,何者为正确,何者是有价值的等问题常常令青少年感到困惑混乱,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帮助他们“澄清”价值。“澄清”价值是评价课程效果的主旨。2、认知发展德育课程理论学派。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认知绉发展德育课程学派,在对价值澄清理论的批判反思上,提出了“新苏格格拉底法”、“公正团体法”课程实施方法。“新苏格拉底法”主要是编制制各种各样的道德两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道德情境中锣进行思考、探究和选择,使道德理念得以内化。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机扎会让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从低级发展到高级。“公正团体法”把学校和班级作为师生共同管理的“公正团体”,教师是这个团体的成员和学生道德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可以民主地评价教师,并向德育教师提出十条建议与要求作为评价教师的内容。可以说,认识和发展是这一理论的评价取向。3、价值教育德育课程理论。该理论主张课程要设计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战争与社会、家庭、教育、职业、财产、法律、种族等)作为课程内容,并让学生讨论、找答案;课程实施注重利用视听材料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学习以分组讨论为主,教师扮演“中立”角色。所以,主张价值中立成为价值教育理论的评价取向。4、体谅德育课程理论。以英国道德教育学家麦克菲尔为代表,他反对道德教育中那些过于理性的方法,主张道德主要靠理解和体会而不是靠教授;他还根据《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方案》,以“教学生如何关心”为主线,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编制了一套寓理论、游戏、思考和行动于一体的系列德育教材《生命线》(LifeLine)。所以,注重情感体验成体谅德育课程理论的评价取向。5、道德教育的社会行动课程理论。美国教育家弗雷德・纽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道德教育的社会行动模式。在道德品质的知、情、意L信、行的结构中,弗雷德・纽曼更重视道德行为的养成,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成员,应具备三种环境的胜任能力:物质的胜任能力即对物体的影响力,人际的胜任能力即对人的影响能力,公民的胜任能力即对公共事物影响的能力。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公民的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社会行动中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注重道德行为效果是道德教育的社会行动课程理论的评价取向。6、完善人格道德教育课程理论。主要代表人是托马斯,里考纳,托马斯・里考纳是美国当今较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曾担过道德教育协会主席。里考纳认为完善的人格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方面,这三方面实质是知善、欲善和行善,而且三方面是道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道德认识由道德意识、领会道德价值观、理解别人、道德推理、作出道德决定、自我反思等几个侧面构成;道德情感由良心、自尊心、同情心、热爱真善美、自我控制、谦虚几个侧面构成;道德行为则由道德能力、意志和习惯组成。他认为尊重和责任是学校公共道德的核心,诚实、公平、忍让、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合作、敢、民主是学校应该传授的价值观。提出了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学校程应承担完善人格教育的10条理由,并提出了12条道德教育的途径。7、实用主义道德教育课程理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把学校办成雏形的社会,学校的的道德教育应具有社会性,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都具有社会性。杜威对课程的评价有鲜明的态度和观点,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社会实践法,反对用背诵道德条文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的课堂灌输法。

三、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

由于各人在价值观、知识观、教育观以及人生经历经验的不同,人们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有人认为应遵循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有人认为应遵循评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原则、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优化整体的教学评价指标系统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有人认为应遵循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在确定评价指标筛选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相关性原则、完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精确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人认为应坚持效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也有人提出发展性原则、认知和非认知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相结合的原则。还有学者认为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性、科学性、全面性、个性化和实效性等原则。

广西大学的陈洪涛博士认为方向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客观性与公正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阶段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结构与功能有机统一的原则;

四、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到底可以确定哪些评价内容,建立怎样的指标体系,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教育专家从教育评价的模式出发来确定评价内容。如有的从行为目标模式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结构四项;有的从CIPP模式(C表示背景评价,I表示投入评价,P表示过程评价,P表示成果评价)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准备、教材处理、教材的讲解、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项。也有人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知识目标的评价,对能力目标的评价,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即三维目标并重的评价方法。有人建立了“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关注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不仅关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的态度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人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部分,两者各有侧重,但又相互交融,不可截然分开。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项目、评价要点、教学特色、评语和评价等级;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基本技能;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自学与质疑、合作与交流、自结与反思。

五、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评价一节课大致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听课、记录;2.召开评议会;3.听课人根据课堂教学评价表评分。对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一种意见认为: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等方向发展。主要方法有量表法、单项教学技能评价法、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法。有人采用等级评定方法,认为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财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对象是一节课。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评价等级共分为A、B、C、D四级。等级评定办法由基本等级评定办法和特色表现升级办法两部分组成。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情感评价)。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有:量表评价法、综合比较法、网络评课法、庭辩式评课法、“行为跟进式”评课法。近两年出现了不少新的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价法、教学评价记录卡、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等。有人提出自我评价法、专家评价法、行政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问卷调查评价。有人提出要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等共同参与评价。还有人采取自我评价、学生评教、家长评价、同行评议、观察与会谈、档案袋评价法等多种途径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六、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思考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对未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如:1.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的本土性和实用性;2.明确各级课程评价主体的职责,多层次参与评价;3.建立系统的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实现评价关系的民主性,比如,设立社会评价中介机构等;4.拟订多维度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5.丰富的系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库;6.切实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不利现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突出实效性。如过度注重结果导向、由上而下的外部评价、评价目的模糊、评价结果未能善加利用;7.通过完善制度、革新观念和创新方法,走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两难困境。■

参考文献

[1]单宗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2]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3]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堂教学评价研制小组.课堂教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验[J],课程教材教法,2003(2)

[4]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6]郑丽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7)

[7][美]Richard J+Stiggins著.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8][美]W.James Popham著.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9]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0]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1]谢树平等.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朱明光,蓝维等著,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13]周家亮.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与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14]单志艳.如何进行教育评价[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年

[15]赵必华,查啸虎主编,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16]辛文斌.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的原则和方法[J].思想教育研究,2006 (1)157

[17]陈洪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18]张耀灿主持的教育部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课题

[19] 陈洪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4月

上一篇:扩张太快房租上涨 如家首季亏损1亿 下一篇: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