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质疑 感受神秘

时间:2022-08-13 04:22:15

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介绍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景象,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闻性强。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带着问题走出文本,感受月亮的神秘与魅力,寓科学知识学习和语言训练于一体,凸显语文教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指名回答)

2.揭示谜底。谜底就是“月亮”。月亮在天文学上又叫“月球”。自古以来,人类还给月亮取了很多美称,有谁知道呢?(学生互动交流)

(课件出示: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3.课件展示。一副优美的月光图并配有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

4.激发想象。望着这皎洁的明月,你会产生哪些遐想?(指名交流)

5.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近月球,一起去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一旦 估计 年龄 遐想 水藻 一项 夜幕降临

(2)同桌互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注意正音:“悬”要读“xuán”,不能读“xián”;“曾”是平舌音,而且是后鼻音;“登”是后鼻音;“旦”是前鼻音;“龄”是后鼻音;“藻”是平舌音。

(4)认清字形。

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下结构:幕 悬 曾 奥 登 澡 旦 努

左右结构:临 任 撒 项 估 龄

找出生字的形近字:

幕――墓 登――凳 撒――散 估――故

努――奴 旦――但 澡――藻

3.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以下生字:“临”、“悬”、“曾”、“登”。

(2)学生书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神秘

1.分段朗读。思考:

(1)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进行互动交流)

3.小结。

(1)课文重点写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奥秘。

(2)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人类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月亮有很多没有解开的谜。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人类对神秘的月球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四、巩固练习

1.给下列字加一个偏旁部首,组成本课中的生字,然后组词,

县_____( ) 奴____( ) 散____( )

澡____( ) 古____( ) 齿____( )

2.填空。

(1)“幕”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有( )画,第11画是( ),组词( )。

(2)“项”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共有( )画,组词( )。

(3)“旦”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组词( )。

3.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 )明月 一( )荒漠 一( )实验

一( )研究 一( )岩石 一( )谜团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复习导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二、资料展示交流,探寻月球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望着悬挂在夜空的明月,作者产生了哪些遐想?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3)师: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人类付出了哪些巨大的努力呢?

(4)学生互动交流。

(5)出示相关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船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球,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②1990年日本发射“飞天”月球探测器。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球探测器,发现月球南极有冰存在的信息,1998年1月6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月球勘探者”,拉开了世界各国新一轮探测月球的序幕。

③2007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007年11月26日,中国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受控撞月”,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结:从这些资料中,我们知道人类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月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了一些关于月球方面的知识,对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奇异”,你觉得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吗?为什么?

(3)请学生读一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再次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

(4)有感情地读描写月球景色的句子。

三、探究不解之谜,感受神秘

学生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思考:课文中列举了月球的哪几个不解之谜?

1.探究杀菌之谜。

(1)读第3自然段。思考:从“一下子”、“难道”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出示句子: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①指导朗读这个问句。

②如果让你来回答,你会怎么回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猜想。)

2.探究植物实验之谜。

(1)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句子: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①引导学生理解“一旦”、“特别”的意思。

②用“难道……吗?”的句式提出一个疑问。

(2)朗读第5自然段。

(3)问:从月球上带来的尘土,让人们发现了什么?

3.探究年龄之谜。

(1)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根据研究成果,科学家们提出了哪些疑问。假如你是科学家,你还会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交流。

(3)小结: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事实),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疑问。

(4)问:第7自然段,只用了一个省略号,你能领悟到这个省略号的作用吗?(它表示文中列举并没有穷尽,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显得更神秘了。)

(5)问:面对这么多的月球之谜,人类会怎样做呢?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四、学生互动交流,总结全文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月球之谜的资料。(月球的起源之谜,月球的地质构造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

2.交流诗人面对月亮,写下的关于月亮的诗篇。

3.出示相关诗句并朗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4.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家们为探索月球的奥秘所作的不懈努力,还知道了月球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谜,这些谜令我们对月球充满了神奇的向往。虽然人类现在还没有办法解开这些谜,但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信有一天,人类终究会解开月球之谜,让月球为人类作出贡献。

上一篇:语文教学评价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