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21 09:02:02

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理论提出:“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求知的一种动力,是创造能力开始发生的催发剂。”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也是兴趣的作用。目前盛行的愉快教育,情景教育,都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办法。实施兴趣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经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本人对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切身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导入,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的导入精彩,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的主动思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授《鹿和狼的故事》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鹿在我们心中是美丽而又温柔的,备受人们的喜爱(在多媒体上播放鹿在草地上嬉戏,玩耍的画面)。而狼则是本性凶残与血腥,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多媒体上播放出狼捕杀鹿的血腥场景)?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鹿和凶残的狼身上,下面请同学们通读这篇课文,看看狼是否真的该杀,鹿是否真的该保护?为什么说森林中即需要鹿,也需要狼?这样的导入激发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为进一步地讲解自然界中如何维持平衡,人和自然如何和睦相处打下伏笔。

二、课堂中微察始动心理,激发初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始动心理,把学习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新知”的入迷境地,这就是初兴趣,初兴趣的“浓度”如何,是激发兴趣持续的“内源”。

有一次我在讲授《皮球浮上来了》一课时,刚板书了课题,就发现一位学生低着头两手在桌下面玩弄着乒乓球。这个学生是个乒乓球特长生,多次参加县、市级比赛,也取得了较好的名次。但他显然是存在着向异心理。我没有当场训斥他而是随机应变地提问他:“乒乓球和皮球都是空心的,假若你在打球时,不小心把乒乓球掉到了很深的树洞里,你怎样把它拿上来呢?如果你想不出好办法来,请你认真阅读课文。”那个学生果然认真地读起课文来,并举手发言,他举着乒乓球兴致勃勃地说:“假如我不小心将乒乓球掉到树洞里,这个树洞很深,手够不着,洞又小,人进不去,我就用脸盆入树洞里灌水,水灌满了,乒乓球就浮上来了。”我微微一笑说:“回答得很好,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都要专心听,认真学,就会想出更多好的办法。”那个学生高兴地坐下后,两手捧书,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来。

三、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氛围与意境

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授《山中访友》一文第五自然段时(结合多媒体视频资料),在柔美的音乐声中进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模拟文中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并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那充满诗意的画面,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中,让学生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借助动情的朗读,再现文章所特有的那种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诗一样的情怀。让学生在快乐的朗读中感悟,在快乐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强,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是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现也很突出,事实上这些学生名单都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真实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烈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努力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教法,以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把枯燥乏味的语言生动地让学生表现出来,让学生欣赏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信心,课堂上的教与学将相得益彰,教学相长。

上一篇:单元整体教学在英语基础模块课程的实施研究 下一篇:浅析农村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