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计算机操作课学生课堂行为

时间:2022-08-13 03:39:30

如何规范计算机操作课学生课堂行为

摘 要: 计算机类操作课是实践性强、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上课的地点在机房,课程内容以学生操作为主,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课堂管理难度加大。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

关键词: 计算机操作课 学生课堂行为 规范

随着中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设立,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类课程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和其它专业得到了广泛开设,如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网页制作》和《数据库》等计算机类的课程,这类课程的理论讲授及操作目前一般都在实验楼的机房中完成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计算机类课具有课程实践操作性强、上课课堂面积大的特点。一个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课堂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容易做出一些不规范的课堂行为,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内容的随意性,学生很容易不按要求的教学内容操作,而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操作,操作内容甚至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另一方面,表现为无视课堂纪律,经常出现诸如玩游戏、随意走动、吃东西、大声喧哗等不良课堂行为,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不良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通过对学生在机房上计算机类课程的课堂行为的观察及对学生心理的分析,我认为,这种随意性不良课堂行为的产生有以下主要原因。

1.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律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的情况。中职学生的生源构成学生学业、品行、行为习惯上的差生比率大,其情感自控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无动于衷(无情)、缺乏活力(无力)、漠不关心(无心);造成学习上无学习目标,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2.计算机类课程的操作性的特点。计算机类课程一般都在机房上课。一方面,学生在机房上课时往往有较大的自由,在主观能动性较差的情况下,这种自由往往容易演变为不良课堂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计算机中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和功能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诱发学生做出不当的甚至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3.学生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强大的功能特别是丰富的娱乐性有一种喜爱和好奇的心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随着计算机神秘面纱的揭开,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消失,当教学内容远不及使用电脑进行娱乐有趣和好玩时,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随之产生,娱乐和玩耍占了上风,不良课堂行为就容易出现。

这种不良课堂行为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而且会对其他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就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玩游戏的行列。不良课堂行为甚至会影响教师正常地开展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所以,对学生计算机课上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加以规范,就容易导致学生放任自流、随心所欲的局面,危害极大。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在计算机类课程中如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是每个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每个教师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制定详细的计算机操作课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使用一些工具软件限制学生只能对计算机特定软硬件资源进行使用和操作,等等。这些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不良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入手,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堂结构,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规范学生课堂行为的根本所在。

1.德育渗透。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德育教育的渗透,经常用各类实例及经典事例醒学生注意自己良好行为举止培养。“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魔鬼藏在细节中”,这些无一不说明细节、行为习惯在做人做事中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在用人单位的仔细品味之中。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应当从小事做起,从课堂行为规范做起。与此同时制定相应的计算机类课课堂管理规章制度,对遵守制度的同学考核给予加分,促进学生注意自己良好行为举止的培养。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克服不良课堂行为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相应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自觉地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各种不良的课堂行为就能得到有效控制。要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例如在讲电子表格Excel时,可设置一个情境:给每个学生一次当班主任的机会,并让其对班里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别计算总分、平均分,进行总分排名、单科成绩排名等。先让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方法存在的弊端(诸如效率低、容易出错、枯燥乏味等)有充分的认识,然后让他们思考、讨论并设法找出更好的方法,最后演示应用电子表格Excel轻松地完成成绩统计任务。前后难易程度的强烈反差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而无暇去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

3.任务驱动。为了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规范,在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始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此时,“任务驱动”是最好的选择。“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中心,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常“一课一任务”,每节课都制订切实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知识。例如,学习《网页制作》时,可以将以制作“企业网站”中心任务,再将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容易实现的具体的小任务,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动画等素材,让学生开始建站、布局网页、然后是图片、声音的加入,再引入各种动画和特效,等等。当学生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精美网站的首页和各子页,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也能够掌握用网页制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一方面,可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可给学生以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4.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宰者。教师要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要进行两个转变:一是要从讲授和灌输转变为组织与引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最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操作技能的要点、难点作必要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的操作技能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尽量把课堂的多数时间留给学生练习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发现、思考并且解决问题。二是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通过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督促学生学习,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规范计算机操作课的学生课堂行为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过程,因为一个好的学习和课堂行为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的,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习惯、爱好,给学生一方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动、活泼自主地学习,达到“情感上投入,认知上投入,行为上投入”,从而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畅通渠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林依萍.任务驱动在《网页制作》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3]石伟平,徐国庆主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让“天书”不再可怕 下一篇: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