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 学好物理的金钥匙

时间:2022-08-13 10:11:51

实验教学 学好物理的金钥匙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金钥匙。

关键词:物理实验;金钥匙;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53-02

物理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下面主要阐述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实验前教师要上好指导课,使理论和实验能够顺利衔接

例如在“测定物质的密度”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思考题:①物质的密度是怎样定义的?②测量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哪些物理量?③测定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需要哪些器材?④使用和观察量筒或量杯时要注意些什么?⑤测定金属块的密度的步骤有几步?⑥测定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有几步?这组思考题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根据应测量的物理量,自己得出实验的步骤,力求避免学生盲目地走进实验室。

二、学生实验应从严要求,具体指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听、看与动手操作是有一定距离的,因而教师的引导要勤,观察学生的操作要细,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严要求。学生实验分组人数较多,实验往往出现你做我玩的局面。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提醒生学生做、看配合,相互提示,形成动手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基础差的向基础好的学习的局面,每组学生人人操作一遍,才可离开实验室。在实验时,有的学生比较粗心,往往不按要求操作,如在“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横梁还未调节平衡后去称量物体的质量;在“研究弹簧秤的刻度”的实验中,不检查指针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便认为弹簧秤已经做好了等。发现此类问题,应向学生说明违反操作规定带来的不良后果,并要求学生重做,避免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2.多发问。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多向学生质疑,如在做“测定物质密度”实验时,向学生提问:实验步骤中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和用量杯或量筒测出铁块的体积能否调换?又如在做“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实验时,已调好的天平移动之后,需不需要重新调节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寻求答案。这种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比在课堂上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3.找原因。在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有的学生实验结果误差很大,甚至违背事实。如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得出“盐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结论,在做研究“滑动摩擦”的实验中,得出“木坂表面的摩擦力大于毛巾表面的摩擦力”的结论。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组织基础好的学生现场观看,集体“会诊”,帮助得出错误结论的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上的互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改进实验,自己设计实验

初中学生好动,富有幻想,喜欢标新立异,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满足课本上安排好的实验方法,而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如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我曾反复强调学生实验开始时要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之处于水平状态。有几个学生提出:水平状态如何确定呢?我回答:凭眼睛观察,学生提出:那实验误差不就增大了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就因势利导地反问:你认为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装置呢?学生就议论开了,有个学生回答:在测量前要调节横梁平衡,横梁的平衡通过指针是否对准中央刻度来确定。如果在杠杆上也加上这个装置,问题也就解决了。还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在杠杆上附加一个小水平器,杠杆是否处于水平状态便能准确判断。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类似这样的改进意见很多,我都会在班上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培养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能力。因而有很多学生爱上了物理课,经常在课余时间同我探讨物理问题。

六、做好实验后的反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实验做完后,应及时对实验效果好、配合默契的小组加以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提出要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实验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实验作业也是学生实验效果好坏的直接反映,应要求学生认真作业,同时老师要认真批改,注意记录不同的实验结论和对思考题的不同的解答类型,讲评时再反馈给学生讨论、判别。由于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经历,讨论往往异常活跃,培养了学生肯动脑筋、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上好学生实验课是从应试教育转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好物理课的金钥匙。

上一篇: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初探 下一篇:怎样让书面表达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