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香港春拍之中国书画

时间:2022-08-13 09:50:47

苏富比香港春拍之中国书画

苏富比香港2007年春季中国书画拍卖秉持一贯的品位与原则,精心拣选近250件作品,力求呈现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互相生发的面貌,其中包括“17至19世纪书画精品”、“二知轩收藏19、20世纪书画精品”、“私人收藏京华四家书画”、“大风堂交谊录”四大专题,京津、海上、岭南诸派齐集,近现代十数大家,举凡吴昌硕、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陈少梅、李可染、高剑父、奇峰兄弟及已至耄耋的吴冠中、陈佩秋皆有杰构佳作。上拍作品唯艺术水平为取舍,兼及不同收藏层面与学术价值。拍卖估价约6000万至8000万港元。

“17至19世纪书画精品”作品10余件。“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1642-1715年)的《祝寿山水》作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系为友人“梅老”祝寿而写,尺幅不大,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在空间处理上经营细致。此作有庞氏署签,并“元济”、“虚斋”藏印两方。

出身收藏世家的“二知轩”主人,承袭先辈又积数十年细意搜求,尤以书法对联及明清画迹称誉海内外,其收藏部分曾借展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今次所出范围从19世纪初来,笔墨题材立意上佳者。丁以诚作于1804年的《山水四帧》殊为稀见。丁以诚,字义门,号竹溪渔人,江苏丹阳人。是作应出诸晚期手笔,分别取元代赵孟\、王蒙、倪瓒及清初王四家笔意,四帧合景而观则丁氏面貌更见清晰可辨了。

以山水、花卉有名于时的汤贻汾 (1778-1853年),有谓其“写苍松古柏,其笔法苍秀有古风”。但多有写梅,松柏鲜见,如本卷《奇松异态》尺幅逾丈,通篇以松入画,恐属仅有。道光十二年(1832年),汤贻汾引疾乞休,退隐于江宁。本卷写于道光十年,他自谓本卷“搜罗各家松树,偶一临之”,整卷以水墨为主,在清奇古雅中流露一股文人气息,与一般虬松的怪异野逸大异其趣!

“私人收藏京华四家书画”集有溥儒《山水诗书册》24开、齐白石《柳牛图》立轴、于非作于戊子围城之际的《双鸽》及李可染作于1987年的《树杪百重泉》等市场搜求之作。

在近现代大家中,写雨景能出傅抱石之右者,恐怕缺如。1962年底,傅抱石到杭州疗养,以当地具江南水色之养润清秀,特别是西湖烟雨的迷离凄美,正属他作雨景描写的最佳选景。这段期间他写下了多幅西湖风景。翌年初夏返南京不久,他即创作了本幅《春雨西湖》。其构图如诗篇组织般取精炼简洁,画中唯一较具体的保m塔作地标指示,以显主景位置所在;与此成斜线相对的一双游湖人士,穿红着绿,点出男女性别,或许是画家与夫人联袂游湖的自况。

1978年,可染先生有安徽之行,到黄山、九华山等著名风景区写生,于九华山时心脏病发,未克按原订计划转赴三峡。本幅淡设色《牧童看山》题“于九华山”,正是极少数写于九华山之行的作品,即使著名山水佳构《九华山》,也是翌年在北京追记而作。篇幅较他常画者更大,可以猜想是他在旅途中颇为惬意之作,故钤“放在精微”、“陈言务去”印自存保留,返京后方检赠老友姚仲康。

设色立轴《藏舞者》,乃吴作人1982年写赠新加坡著名收藏家、“赐荃堂”主人郑应荃。1943年,吴作人赴西北旅行写生,始自重庆,经成都,再赴兰州、西宁、敦煌等地,为期历半年。他在青海西宁为当地少数民族作了不少速写,亦有水彩,但以此题材作水墨画,稀见于传世画迹。

林风眠设色纸本《荷塘》,曾参加1990年于日本东京西武百货店举办的“现代中国绘画之巨匠─林风眠作品展”及1999年11月于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林风眠之路 ― 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大展,并见着于上述展览目录及1992年1月香港翰墨轩出版的《名家翰墨》第24期《林风眠特集》。

同样是荷花,在潘天寿笔下,便是“水天无际艳红霞”的另番风景。本幅《红荷》,作于1964年。当年,“潘天寿国画展”在香港大会堂八楼展览厅举行,自12月18日至23日,展出画家代表作92帧,乃当年本港艺坛盛举。本幅上款草予即黄茅,乃展览策划者之一。本幅乃画家酬答艺坛仝道的经意之作。

吴冠中1988年所作《枣林》,属市场极为稀见之作。本幅《枣林》是1984年版本的重写,基本构图保留,细节略作更改,如将枣林稍往后移,原置前景特写的部份枝干变作中景,使景深更显深远,扩阔了整幅的视野,林里天地见枝条点线横直交织,似是密不通风。后景露出一抹远山,视觉上枣林高度几及山峰,上接天际,增强了画面的开阔感觉,也从紧密的结构中开拓了一方可供呼吸的空间。当画家的风格日后更偏向概念化时,这种半具象的作品渐次减少。以目前公开资料所示,《枣林》题材之作寥寥可数,故本幅更显珍贵。

上一篇:香枕幽梦说瓷枕 下一篇:天下莫能与之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