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被收缴的青花火葬罐

时间:2022-10-04 03:50:25

一批被收缴的青花火葬罐

2002年冬,云南禄丰县黑井镇派出所从当地农民手里收缴了一批火葬罐。这批火葬罐是当地农民在黑井镇石龙后山以挖地垒埂为名,将地深挖1.5至2.5米后挖出的。笔者在与朋友闲谈中,一知情人透露了这个情况,遂立即向上级作了汇报,随后与一位同事赶往黑井,发现现场已被挖得一片狼藉,黑井镇石龙村后山的山坡台地上有挖土的痕迹,地面上还有不少碎瓷片。此后在县公安局和黑井镇派出所的联合侦破下,共收缴火葬罐4l件。这批火葬罐包括青花罐27件,青釉瓷罐10件,陶罐4件。2003年7月,经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有25件,一般文物15件,资料文物1件。这批新出土的火葬罐在工艺、纹饰、造型特征等方面都颇具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为研究云南古陶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这批火葬罐系盗挖,未经正规发掘,现按鉴定时代介绍如下。

元代青釉模印贴花盖罐

造型规整,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色青灰,底无釉。盖顶有宝珠钮,盖上饰两道附加堆纹,间贴4朵模印莲花,莲花上并印有“常乐我净”4字(编者注:“常乐我净”又称“涅四德”,语出《涅 经》等佛经)。盖与罐身均饰青灰色釉。出土时罐盖被挖缺一块。盖直径13.6厘米、高12厘米。罐直口、鼓腹、平底,腹部较大,腹部以下渐收至底部,足胫部较短。胎土质料细密,施釉厚薄均匀,罐口部无釉。肩部饰一道附加堆纹,堆纹下贴模印花纹佛塔、双首鸡、华盖、白鹇、莲花、双鱼、牡丹、凤凰。模印花纹的釉色均为灰白色。模印花纹造型逼真,生动写实。罐高31.3厘米,口径15.2厘米(图1)。

元末明初青花凤穿牡丹纹盖罐 罐高25厘米,口径18.6厘米(图2)。盖为莲秆形钮、荷叶边,盖上绘有两层青花纹饰,内圈绘缠枝花叶,外圈绘蕉叶,间绘二道弦纹分隔。盖直径21厘米、高9厘米。盖的釉色和青花色调与罐身一致。罐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足胫部较短。胎色灰白,胎质细密,胎表面较为平整。罐内外都施釉,釉色灰白,莹润,釉面有细微的冰裂纹。青花色深蓝,纹饰布局层次清楚,罐外所饰釉下青花纹由5层组成:颈部绘折枝花果纹;肩部绘凤凰穿牡丹纹・肩腹相交处绘水波纹;腹部绘折枝牡丹纹;足胫部绘变形莲瓣,瓣中绘水涡纹。

元末明初青花折枝花果纹罐 罐高32厘米、口径10.5厘米(图3)敛口,斜肩,鼓腹,平底。胎色灰白,胎质细密。不注重修胎,足胫部有拉坯时留下的凸棱痕。釉色青灰,釉料不纯,釉面有气孔,施釉厚薄不均匀,口部和底部无釉,罐身有小块剥釉现象。青花色黑蓝,所饰纹饰为青花加附加堆纹,肩部绘云纹,肩腹相交处饰一道附加堆纹,腹部饰折枝花果纹,足胫部绘水波纹,绘画粗犷。

明初青花人物琴棋书画纹盖罐 罐高24厘米,口径17.2厘米(图4)。盖为莲秆形钮、荷叶边,盖上绘有二层纹饰,内圈绘缠枝花叶,外圈绘蕉叶,间绘两道弦纹分隔。盖的釉色和青花色调与罐身一致。罐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足胫部较短。罐外施釉至底部,釉色灰白。青花色深蓝。罐身饰有4层纹饰:颈部绘回纹;肩部绘4组人物画,仕女头梳高髻,神态自若地在松、竹、兰、石间抚琴、弈棋、阅书、赏画,全然如一幅文人水墨画;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足胫部绘变形莲瓣。

明初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罐 罐高34.5厘米,口径16.3厘米(图5)。罐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足胫部较短。罐外施釉至底部,釉色青中闪黄。青花色黑蓝。罐身饰有5层纹饰:颈部绘回纹,肩部绘狮子滚绣球,腹部绘折枝牡丹,肩腹之间绘一道水波纹,足胫部绘变形莲瓣纹。

明初青花牡丹纹罐 罐高34厘米,口径16.4厘米(图6)。罐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足胫部较短。罐外施釉不及底,釉色青中闪黄。青花色黑蓝,罐身饰有5层纹饰:颈部绘折枝花果;肩部和腹部均绘折枝牡丹,肩腹之间绘一道卷草纹;足胫部绘变形莲瓣纹。

明初青花凤穿牡丹纹盖罐 罐高30.2厘米,口径14.5厘米(图7)。盖为莲秆形钮、荷叶边,盖上绘有二层纹饰,内圈绘缠枝花叶,外圈绘折枝花果。盖的釉色和青花色调与罐身一致。罐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足胫部较短。罐外施釉不及底部,釉色灰白。青花色黑蓝。罐身饰有5层纹饰:颈部绘折枝花果;肩部绘凤凰穿牡丹;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肩腹之间绘一道水波纹;足胫部绘变形莲瓣,瓣中绘水涡纹。

明初青花牡丹纹罐 罐高36厘米(图8)。卷唇,直颈,鼓腹,平底。罐体硕大,胎体厚重。肩部和腹部均绘折枝牡丹纹,肩腹之间绘两道弦纹分隔,绘画较为写意。

明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罐 罐高33.4厘米,口径14.9厘米(图9)。器形硕大,造型规整,为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罐身内外都施釉且均匀,罐外施釉不及底部。釉色青灰中闪现出淡黄。罐身绘有5层纹饰:颈部绘二道弦纹,肩部绘狮子滚绣球。腹部绘折枝牡丹,肩腹相交处绘一道卷草纹,足颈部绘变形莲瓣。

明青花鱼藻纹罐 罐高32.5厘米,口径13.9厘米(图10)。器形硕大,造型规整,为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罐身内外都施釉且均匀,罐外施釉不及底部。釉色青灰中闪现出淡黄,釉料不纯,釉面有颗粒凸起。罐身绘有5层纹饰:颈部绘折枝花果,肩部绘鱼藻纹,腹部绘折枝牡丹纹,肩腹相交处绘一道水波纹,足胫部绘变形莲瓣纹。

明中晚期青花菊纹盖罐 罐高34.6厘米,口径14.8厘米,腹径27厘米,足径16.8厘米(图11)。器形硕大,胎体厚重。盖有宝珠钮,钮基部为圆柄,荷叶边。盖上饰有二层青花纹饰,内层绘纹,盖边沿绘圆形图案。罐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足胫部较长。胎色灰白。盖的釉色和青花色调与罐身一致,釉色青灰,青花色黑蓝。所绘花纹为4层:颈部绘几何纹,肩部绘蕉叶纹,腹部绘缠枝,足胫部绘变形莲瓣,各层纹饰间绘二道弦纹分隔。绘画风格较为粗犷。

明中晚期青花水波纹盖罐 罐高25厘米,口径11.9厘米(图12)。器形亦硕大。盖有宝珠钮,盖上绘有写煮的菊瓣纹。罐卷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足胫部较长。罐身内外都施釉,釉色青灰中闪出淡黄,但罐外施釉不及底部。胎质粗糙,釉料不纯,釉面有颗粒凸起。不注重修胎,罐身有不甚明显的粘接痕迹,由两段贴接而成,有拉坯时留下的刀削痕,胎色灰白。肩部绘折枝花果,腹部绘横排列的水波纹,腹下部绘水波纹,绘画风格粗犷。

30余年来,禄丰县黑井镇一带出土火葬罐不下400余件,流散到社会的就不知其数了。虽然上世纪80年代曾在禄丰县境内发现了两处窑址,包括元末明初时期烧造青釉、铜红釉、青花的罗川窑,明代烧造青釉、青花的白龙井窑,两窑都以生产盘、碗、碟以及一些小件器物为主,然而烧造这些火葬罐的窑址至今没有找到。这批新收缴的火葬罐无疑为研究云南青花瓷提供了实物资料。

责编 耕生

上一篇:中拍国际春拍突出特色 下一篇:辽宁省博物馆藏辽金瓷器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