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新动向引发美容企业新变革

时间:2022-08-13 09:14:37

市场新动向引发美容企业新变革

从新《劳动合同法》到《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从化妆品原料成本涨价到新《企业所得税》的颁布,标准越来越严格,行业成本却越来越高,美容行业及其相关企业在此种市场环境下,应如何调整自己,以应对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呢?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行业监管力度,力求从№源头上控制美容化妆品的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将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优化产品结构,拉动整个美容化妆品产业的良性发展。2008年,伴随着各项国家法律和行业新规的正式实施,美容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美容财智》记者特地对终端市场和部分企业进行了直击采访及调查。

新动向一、新《劳动合同法》施行

做出重大调整的新《劳动合同法》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针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合同解除与终止等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合同内容、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件,规定了企业不与员工签合同将赔付双倍工资,劳务派遣工应与其他员工同工同酬等。

市场现状:通常美容生产企业的员工和美容院员工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用工状态。70%的企业里员工享有法定节假日,30%的企业里员工享有三险待遇,不到5%的企业还为员工买了住房公积金。而美容院员工很少能享受正常的节假日,美容师每个月往往只能休息2~4天,实习美容师甚至仅有一天休息日,三险基本没有,住房公积金更是属于空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美容院员工而言是一大福音,大家翘首以盼新一年的福利待遇能得到一些改善。然而,就在这部法律实施前夕,各地却不断传出企业突击辞退员工的事件,理由是压缩成本。

企业举措:很多美容企业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就开始大规模地分析员工的使用率,并通过以往的工作业绩来考核员工能力,接着就开始了冷静的裁员――没有拖泥带水,不考虑特殊的裙带关系,只要有多余的部门或员工就毫不留情地裁撤或下辞退书。对此,某企业董事长解释说,以前考虑到裙带关系和个别能力差的员工的生存问题,养了不少“可有可无的人”,但这对于能干的员工而言是一种不公正待遇,必须裁掉多余的员工,给能干的人更多的福利待遇,企业才能轻松地走下去。在北京一家颇有名气的美容院,不仅违规不给员工缴付三险,还将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费折现抵扣进职工基本工资,又以“效益不佳”为名降低职工基本工资,并迟迟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另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不少美容师似乎并不关心能否休假或签不签合同,更关心的是每天尽量多接待几位顾客、多赚一点钱,不少人持有这样的看法:“谁知道我能在这家美容院干几天?生意不行,我就马上换地方,签合同还不够麻烦的!”

《美容财智》点评:目前中国美容化妆品生产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有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用人观念,主动地建立规范、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新《劳动合同法》一方面可促进企业由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转向创新能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劳动者收入,保障劳动者权益。所以,只要树立了正确的观念,该法为美容行业所带来的就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

新动向二、化妆品需全中文标识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正式启用,要求所有的化妆品原料成分必须用标准中文名称标明。生产企业在标注化妆品成分时,凡目录中已有的成分,必须使用该目录中规定的标准中文名称。对于该目录中未收录的化妆品新原料,必须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国家卫生部将在其通过卫生许可时给予标准中文名称。当然,生产日期标注为2008年1月1日之前的产品,旧包装及说明书暂时还可使用。

市场现状:记者在北京各大商场化妆品专柜发现,很多品牌护肤品的产品说明书中均使用了“补水因子”、“SOD活性因子”等字眼,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上并没有标明成分。而一些美容院的进口化妆品外包装上虽然贴有标注产地、厂名的中文贴签,但成分说明书使用的仍是外文。

企业举措:某国际品牌化妆品商向记者透露,2008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进口化妆品进入国内市场,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因此短期内市场上很难见到符合新规包装标准的产品。不过,很多化妆品商在接到厂家通知后,即刻对旧包装的产品展开了促销,以便能尽快地将新包装产品推上市。而部分美容院老板持有侥幸态度,对此问题不够重视。

《美容财智》点评:目前不少化妆品就是靠新名词、新概念在炒作,导致消费者信任危机,新规的执行必将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观望、打球的做法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只有重视新规,规范经营,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新动向三:化妆品面临全线涨价

2007年8月开始,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进口化妆品、国产化妆品价格也相继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

市场现状: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化妆品尤其是欧美化妆品价格就一路上涨。一些高端产品单价上涨20~100元,平均涨幅5%~10%;中低端产品单价上涨10~30元。对此,一些国际品牌经销商称,由于化妆品的基础原料如乳化剂、油脂等的价格平均上涨了20%~30%,包装材料价格也涨了,导致化妆品全线涨价。对于原料价格上涨,大部分本土企业都采取了自我消化的方式,并未给进货商以及消费者施加压力,只有少数品牌有小幅提价。

企业举措:一位生产企业经理告诉记者,尽管化妆品价格具体涉及成本、关税、增值税等诸多因素,但各大厂商暂时不会轻举妄动。目前,该企业在考虑研发新产品,价格定位可能会依据新的成本核算相对提升;老产品不会提价,但会控制产量,在日后的销售中慢慢淡出市场,然后逐步被新产品取代。该经理表示,出此对策实属无奈,大家都在打价格战,如果这时涨价,市场很可能会急剧萎缩。

《美容财智》点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当然不愿意看见产品涨价,但与涨价更难接受的是欺骗的事实。企业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宁可涨价也不能出现缺斤少两及以次充好的现象,因为维持一个好口碑是需要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的。

新动向四:《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实现“四个统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与新《企业所得税法》配套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标志着我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立法程序完成。也就是说,从今年起,企业就将按照新的所得税法进行2008年度的纳税申报。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助于实现“四个统一”: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以前的33%降为25%,消除了长期以来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所得税制度而导致的税率不公平等弊端,使所有企业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同时,有助于减少假外资政策性套利。

市场现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给予外资企业以低于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在这种税收优惠条件下,我国吸收了大批外商投资。在美容行业,来自境外注册的美容企业不在少数,且有一部分发展得相当好,其竞争力远远超过部分内资企业。

企业举措:一般的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大约有1~3年的成长期,这个时期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多少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大,企业最关注的是所在国的政策、法制环境是否公平、透明。如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与新《企业所得税法》配套执行,内资企业就可获得更多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但部分外资企业认为税率调整对自身影响比较大,公司运营成本升高,再加上劳动力价格、生产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盈利空间更加缩小。有的公司正在设法压缩成本,甚至开始考虑将工厂向税务负担更小、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或者国家转移。

《美容财智》点评:新税法的执行,让内外资企业享受到同等的税收待遇。作为美容化妆品行业的民族企业,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美妆业步入“中国元素年” 下一篇:谁最适合做你的品牌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