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粉在乙醇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13 08:49:03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粉在乙醇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粉在乙醇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纳米银粉;乙醇;分散性

纳米银粉具有粒度小、活性大、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好、熔点低等优点,其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其还具有金属银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同时还保留了电铸银颜色光亮的特点,在催化剂材料、低温超导材料、防静电材料、生物传感材料、抗菌以及对部分紫外线进行吸收等功能材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关于实验

1.1实验材料和仪器

在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主要有:平均粒度为40nm的纳米银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CTAB)、无水乙醇以及油酸;在试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包括:型号为PHS-3C的数字显示PH计、型号为S22PC的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型号为KH-700DE的超声波清洗器、型号为80-2B的台式离心机、型号为BS224S的电子天平以及型号为Zetasizer3000的粒度分析仪。

1.2实验的过程

第一步,采用所研制的高真空双枪直流电弧等离子蒸发设备完成实验所需要的纳米银粉的制备。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高纯度(99.99%)的金属银,以纯度分别为99.99%以及99.7%的氩气和氢气作为工作气体,工作电流为200A,工作压力为0.02Mpa,氩气:氢气=6:1。第二步,使用粒度分析仪将银粉在无水乙醇中的eta电位测出来,获取银粉的等电点位,依据其大小对调节无水乙醇的酸碱值,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及油酸作为分散剂进行分散实验。对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超声的时间进行改变,将粉体放在560W的超声清洗剂中进行超声分散。第三,使用胶头滴管取样,在离心之后取其上层容易注入大比色皿中,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对其的吸光度进行测量,同时要做好测量记录。

1.3对分散性能的评价方法

分光光度计在制造时是依据Beer-Lambert定义的基本原理,其中物质的吸光度和浓度之间是成正比的,吸光度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在文中实验中使用分光光度计对离心后的上层溶液的吸光度进行了测量,对于纳米银粉的分散效果是通过吸光度的大小来表征的,吸光度越高表明在乙醇中单位体积的纳米粉体的含量越高,分散效果越好,纳米银粉最大的吸收波长为420米。

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2.2测量纳米银粉在无水乙醇中的Zeta电位

2.3在不同表明活性剂中纳米银粉最佳超声分时间的确定

2.4纳米银粉分散作用不同表面活性剂最佳浓度的确定

上一篇:探讨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要点 下一篇:工厂化检修精益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