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徐蚌 第5期

时间:2022-08-13 07:59:58

淮海战役前,军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企图以徐州为中心,控制陇海路商丘、海州段及津浦路南段,作为南京屏障。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主力按计划发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目标是歼灭徐州以东的黄百韬第7兵团于新安镇、运河地区。而中原野战军在郑州作战后,10月27日兼程东进,计划先歼灭位于商丘以东的军刘汝明部,尔后向徐蚌线出击。中央军委接华野报告,徐州刘峙集团可能实行总撤退,立即做出将其就地歼灭于徐州地区的决策,11月10日3时电示、邓小平:“你们应集中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愈决愈好,至要至盼。”宿县之战出此拉开序幕。

战前态势

就在10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赶至永城以北唰、邓小平会合。根据军委指示,三人共同制定徐蚌线作战计划,最终批准其部署:以中野4纵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指挥中野4纵、华野3纵和两厂纵队,向津浦路宿县、徐州之间攻击,力求歼灭向徐州北撇的孙元良兵团,从南面威逼徐州;以中野3纵配属9纵一部,攻取宿县;9纵主力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沿津浦路固镇、蚌埠段向南推进,以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援;1纵配置在宿县西北地区,担任总预备队。

11月11日晚,濉溪县临涣镇文昌宫召集了各纵队领导会议。邓小平特别强调:此次的徐蚌线作战,关键在于夺取宿县,这对于配合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防止徐州之敌南逃,阻击黄维兵团东援,都有重大意义。占领了宿县,控制了徐蚌两侧广大地区,“就有了战场”,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黄维兵团。他命令各纵队不惜任何代价,坚决大胆地夺取胜利。这时战场态势是华野同歼黄百韬兵团,鏖战正酣,徐州之敌欲退不能退,东援的黄维兵团将到未到,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援受阻,战机捕捉得可谓正当其时。

3纵司令员陈锡联受领任务后,马上召集各旅主官传达指示和作战部署。与会人员得知野司赋予攻取宿县、截断徐蚌的任务时,个个精神昂奋,说自转出大别山后,虽然只有6个团1.6万余人(留有3个团在皖西地区坚持斗争),但部队军政素质好,战斗热情高,特别是在豫西经过整训整军运动,战技术水平、政治觉悟、组织纪律性都有很大提高,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坚决打好“出击徐蚌第一仗”。根据上级指示和宿县设防情况,确定具体作战部署如下:第8旅从东、北两面包围宿县,占领东关、北关和宿县火车站,并破坏符离集至宿县的铁路,尔后作为纵队预备队;第9旅从西、南两面包围宿县,切断宿县至固镇的铁路,从西门攻城;第7旅完成张公店地区作战任务后,担任东门主攻;9纵第80团为攻西城预备队。部署完毕后,陈锡联要求各旅领导要亲自组织侦察,掌握敌情地形,选好攻击路线,要加强政治动员,发扬军事民主,不惜一切代价,争取3天拿下宿县。这时又接到上级关于以1纵和9纵炮兵营配属3纵作战的通知,这真是如虎添翼,有了炮兵的有力支援,夺取宿县更增加了必胜把握。3纵在大雨滂沱中紧急出动,昼夜兼程,直扑宿县。

宿县地处淮北平原,北距徐州75公里,南距蚌埠90公里,是津浦铁路徐州至蚌埠段的枢纽,人称“南徐州”,是徐州“剿总”通向京沪要地的门户和重要补给基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陇海路被华东野战军切断后,津浦铁路徐蚌段就成为徐州“剿总”同南京“统帅部”惟一陆路通道,一旦切断徐蚌线,即可置徐州刘峙集团于粮弹两缺、欲退无路的绝境。正因如此,宿县为“永久设防城市”――环城有宽约20米、深2米多的护城河;城墙坚固高耸,有坚固的永备工事,筑有多层射击孔和暗堡;城内街道筑有路障、地堡,各驻守要点利用沙袋、铁丝网筑成核心阵地,既能独立作战,又可相互支援;装甲车机动配置在各要点及主要通道,特别是东关有原日军修筑的方圆两公里的兵营,中间有火车站连接东关街道,为进出宿县城的重要门户。敌守军为交警第16总队、第2总队第3大队、第25军第148师、装甲第7营及后方留守机关,共1.3万人,指挥官是津浦路护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张绩武。总体看来,守军装备较好,思想较坚定,极有可能固守,但建制庞杂,不便统一指挥和组织协同。鉴于第148师战斗力弱,刘峙曾指示要调精锐换防,但未执行。

肃清

11月12日13时许,我军第9旅第25团迅速向西北方逼近,前卫营进至宿县以西的张仙庙,与敌1个步兵连及4辆装甲车遭遇。我军当即攻击,乘胜占领西关,直插城南,以一部破坏大铁桥,主力攻入南关。战至24时许,连续打退了东关守军多次反击,炸毁装甲车1辆。到13日拂晓,从西、南两面完成对宿县的包围。

第8旅12日进逼宿县,以第22团向东关搜索,第23团一个营在北关佯动,主力直奔九孔桥,将其炸毁,击退了由徐州开来的满载部队的火车和由宿县开出的铁甲列车,一直追到符离集。13日中午,从符离集撤出的军一个营企图经东关逃入城内,遭到我第22团南北夹击,歼灭300多人。战至黄昏,第22团夺占东关兵营。至此,除了东关之外,宿县已经被3纵控制。14日,我第7旅在张公店歼敌第543团后,兼程参战,宿县守军已成瓮中之鳖。

陈锡联决心尽快总攻,亲自率领各旅军政主官围绕宿县城进行现地勘察,然后决定先集中兵力拿下东关,彻底包围宿县,然后利用东关、西关的民房靠近城墙的特点,选定东门、西门为突破口。具体部署为:第7旅以第19、第21团共五个营和加强炮兵(30余门)主攻小东门;第21团一个营、旅直警卫营向大东门佯动;第9旅第25团攻击西门,第26团一个营为二梯队,其余在南关助攻;第8旅第22团在第19团后跟进,第23团第3营佯攻北门。

第8旅(欠一个营)和第7旅第19团一个营经过一个白天准备,于14日18时许向东关进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迅猛突破防御前沿,击退守军多次反扑,并以院落为依托,向纵深发展。期间遭到敌6辆装甲车猛烈火力拦阻,第7旅迅速组织反击,以炸药包炸毁装甲车1辆,用火箭筒击毁2辆,其余敌军仓皇退入城内。这时,城内守军发射大量燃烧弹,烧毁东关民房1400多问,第7旅除组织部队继续勇猛攻击外,当即指派两个营组织灭火。守军见已经直驱城下,就准备炸毁东门外的小东门桥,希望阻止推进。我军一面迅速冲击,一面集中火力护桥。守军抵挡不住,在慌乱中只炸桥一半就被迫退回城内,使得人可以过桥,从而为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第23团同时攻克了火车站。至15日4时,3纵夺占了宿县四关,扫清了据点,城内守军已经完全陷入严密的包围之中。

周密准备

全部扫清了据点后,各部队进一步根据所承担的任务,紧凑全面地进行了准备工作。纵队及各旅领导现地勘察地形,了解敌情,研究打法,确定突破口位置、火力配备、协同动作等有关问题。担任主攻的第7旅采

取“分批勘察”的方法――突击团的连长、突击营的排长、班长甚至战斗小组组长,都分批抵近到护城河沿岸认真勘察了突破地段,使部队做到了“任务明、敌情明、冲击路线明、协同信号明”。各级指挥所均靠前配置,第7、第9旅指挥所都配置在第一梯队突击营附近,指挥员能亲自观察、掌握战场情况,不仅使指挥员的决心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减少了指挥程序,能够及时把指挥员的决心付诸实施。为了提高炮兵的射击精度,我军野炮推进到距目标1000米,山炮抵近到距目标100米,详细确定了每个火炮的射击目标。各攻城部队还结合具体任务进行了战前练兵。

部队刚到新区,情况不熟悉,群众尚未充分发动,战斗器材准备困难很大。为此,部队广泛开展军事民主,集思广益,为战斗胜利献计献策,捆绑了大量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准备了大量绳索、梯子。第7旅的主要突击方向上有半片桥面可以通行,为防敌破坏,除了组织火力严密保护外,并成立了架桥小组,准备了几副桥板。第9旅针对在护城河上架桥闲难的问题,广泛发动群众,特务连战士杨守业提出了“滑竿架桥法”,即把长竹竿伸到河中心的桥墩上,尔后把桥板放在竹竿上用力一推,桥板即可顺竿滑上桥墩。为了避免临战架桥工程失误,副营长吴银河带4名战士,冒着敌机枪火力,深夜潜渡到护城河对岸,实地测量了架桥长度,制作了三套桥板。就这样,各项战斗准备工作具体细致,为战斗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思想动员工作同样卓有成效。纵队、旅首长以下各级指挥员都到基层参与动员,进一步阐明当前淮海战役形势,反复强调宿县作战关系到战役全局,号召部队全力以赴,以“打好仗”的实际行动为中野,为三纵争光,为人民再立新功!同时还指示部队要严守战场纪律,执行“城市政策”,争取“军政双胜”。鼓舞之下的部队纷纷要求担任最艰巨的战斗任务,全纵上下掀起了“杀敌立功竞赛”,提出了“谁英雄、谁好汉,宿县城头比比看”、“在战斗中换枪”等战斗口号,少数之前受过处分的人员表示要“在战斗中立功劳,以实际行动取消自己的处分”,预备党员纷纷表示“要在战斗中解决自己的党籍问题”。可见,部队的战斗积极性空前高涨。

攻破坚城

11月15日17时,3纵对宿县发起总攻。为了迷惑守军,担任南北两关佯攻任务的部队提前15分钟开始攻击,吸引敌兵力火力。紧接着东西两关的部队开始了30分钟火力准备,配属第7旅的野炮全力进行破坏性射击,山炮则以直瞄射击摧毁了城墙数个碉堡,迫击炮以行进间拦阻射击封锁纵深要道。经过一阵猛烈的火力急袭,小东门两侧的敌军火力大部被摧毁。

17时10分,第7旅工兵连在火力掩护下连续爆破。第一爆破组炸开小桥西侧鹿砦,第二爆破组爆破时中弹,全部伤亡。第三爆破组又冲上去,将一个50公斤的炸药包送上小东门,因为城墙过厚,未能炸塌。第四爆破组随即加量,把70公斤的炸药包送上小东门右侧,炸塌了半截城墙,第19团突击队迅速向小东门冲击。

由于突破口太高,等架梯组将梯子架好,战士正登梯跃墙时,梯子超载,断为两截。在这关键时刻,排长杨水保急中生智,决定搭“人梯”登城,他自己第一个蹲下身子,接着6名战士相继攀上,突击队迅速登上城头,打退了守军一次又一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后续部队乘势源源不断投入战斗。

从火力准备到突破城垣,仅仅用了40分钟。这样快速的突破,得益于火力、爆破、突击三者的密切协同:炮兵部队的抵近、破坏射击推毁了正面碉堡和火力点,曲射火炮的行进间拦阻射击阻止了纵深之敌增援,爆破组在火力掩护下扫清障碍,开辟通路,突击队紧接着发起冲击。三者紧密衔接,使突破战斗进展相当顺利。第19团突破小东门后,第21团紧接着投入战斗,分别沿东大街南北两侧进攻。此时,守军为了堵住缺口,以装甲车数辆掩护步兵,以密集队形向小东门反扑。第7旅战士以手榴弹、炸药包和密集火力杀伤反扑之敌,甚至与敌展开了白刃格斗。我军迂回分割,翻墙穿壁,迅速向纵深发展。第19团和第21团密切协同,打破了守军层层阻击,击毁装甲车数辆;第8旅第22团也适时投入战斗,第23团从东北角进入城内。各部队相互配合,与守军展开逐屋逐街争夺的激烈巷战。

担任西门攻击的第9旅以猛烈炮火压制和摧毁了敌前沿火力,并集中了所有轻重机枪,对20多个火力点摧毁射击约10分钟。接着,第25团强行架桥。这时守军密集火力全部倾泻到桥上,特别是桥头附近一个从未暴露的暗堡,等我架桥组前出时,突然以火力封锁桥头,架桥组一批批倒下,难以靠近。童国贵旅长及时调来几具火箭简,将其摧毁,第六次架桥终于成功,然而执行架桥任务的第7连仅剩下16人。接着,爆破分队迅速跃过桥头,连续三次爆破,将城墙炸开一个斜坡缺口,第3营趁爆破烟雾迅速过桥,当接近护城河桥头时,又遭到交叉火力杀伤,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勇猛冲击,前仆后继。新战士周玉明手提一篮子手榴弹冲在最前面,身负重伤而倒在地上后,还顽强地投出了18枚手榴弹。刚冲上城头,守军连续反扑,第3营第8连在仅剩14人且多数负伤的情况下,仍然顽强控制突破口,第9连紧跟登城,打退了守军反扑,扩大了突破口。

我军登城并向城内发展时,遭到敌三面反扑,第1营第2连干部全部伤亡,部队自动组织冲杀,只剩下了二三十人,战士们就主动跟兄弟部队一起攻击。各攻击部队主动配合,密切协同,迅速向西大街以北发展,占领县政府。第26团(欠第2营)也及时投入战斗,在西大街全歼敌第148师师部。9纵第80团协同第9旅向城西北部发展,歼敌一部。此时,在南北两关攻城的第9旅第26团第2营和第8旅第23团第3营相继攻人城内,配合主攻部队向纵深发展,战至23时,全纵在县城中心十字街口胜利会师。

此时,宿县守军最高指挥官张绩武及其司令部共300余人,已经被围闲在城西南福音堂内,依托坚固工事,以4辆装甲车封锁道路,继续抵抗。16日2时许,在劝降无效后,3纵即令进攻。第7旅第19团向敌指挥部攻击,山炮在城头上设置阵地,连续击中福音堂钟楼;第8旅工兵炸毁装甲车1辆,其余3辆当即被缴获,并调转装甲车机枪,向教堂守军开火。张绩武带两个守备中队向南门逃跑,被第19团拦住逃路,随即退入附近两所院子。第19团乘势冲进去,俘其一部,以手榴弹粉碎了其最后的抵抗,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呐喊声中,残敌150余人弃械投降。张绩武化名“方晓兮”,冒充“商丘兵营管理所中尉书记”,企图蒙混过关,很快被清查出来。

与此同时,中野4纵和华野3纵、两广纵队攻占宿县以北的夹沟,追歼由宿县北撤的孙元良兵团第41军军部及所属第122师,俘敌3000余人,在三堡地区歼灭第3绥靖区第37师4000余人。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分区部队、豫西军区两个团协同攻占了蚌埠以北的固镇,破坏了津浦路徐蚌段曹村至固镇间的铁路近百公里,控制了沿线广大地区。加上3纵攻取宿县的胜利,完全控制了徐州以南、蚌埠以北的津浦铁路,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巨大影响

宿县战役,3纵毙俘敌津浦路护路中将副司令兼宿县最高指挥官张绩武以下1万余人,缴获巨大,在战略上的意义尤为重大:将徐蚌线拦腰截断,斩断了徐州集团与“统帅部”的联系,断绝了补给线,吸引了徐州之敌南顾,阻击徐州南部敌援军东进和北上;有力配合了华野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形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既可防止徐州之敌南逃,又可正面抗击蚌埠之敌北援,粉碎了其“南北对进”企图,形成了淮海决战的格局――军首尾不能相顾,为我军集中兵力各个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中野控制了以宿县为中心的徐蚌两侧广大地区,也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聚歼孤军深入的黄维兵团准备了广阔战场。

中央军委、主席对3纵攻克宿县、截断徐蚌,给予了高度评价,在23日致、、邓小平等的电报中指出:“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可能消灭敌人十八个师,但对于‘截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做这种估计。这种形势的造成,主观上是因为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会合并攻占宿县,客观上是敌人只有某种程度的防御能力……很少有攻击能力……”

上一篇:哈得逊港的炮声 下一篇:飞行化陆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