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教材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改革

时间:2022-08-13 04:54:47

浅析新教材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改革

【摘 要】:地理高考恢复以来,极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陈旧。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转变旧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改革 教学 学生

高考恢复地理考试已经有十多年了,随着广大师生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地理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教明显的成果,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像我们仪陇县金城镇这样的四川偏远小镇,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特别是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这样方便的教学工具,不能很形象的展示各种地理知识和信息。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老师要求就更高了,作为一名已经交了八年地理的老师,我现在浅谈一下我对高中新教材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总结,以供大家交流之用。

一、把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掌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不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宰,而是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积极互动。新课改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程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建立一种全新的、和谐的、平等的教学模式。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厌学“转变为”“爱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直观而形象、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地理图片、模型、图表、教学电视和幻灯等形式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课堂内做到师生一体化,方法多样化(点—线—面结合,看—听—读—思—讲—问—练结合)。过程节奏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如以家乡的大自然和社会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期间穿插有关地理知识;把学生看得见的、感受到的地理知识引进课堂,增加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平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看云识天气、星空观测、河流水文特征观测、参观工厂的布局、污染的防治等系列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度,提高对地理的渴求欲望,化被动为主动,从“厌学”到“爱学”。

三、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其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顾虑,这一点我在我们这里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些顾虑使我们老师不敢放手,不敢创新,具体如下:

1.怕自己讲不深、讲不透。认为自己讲不透、学生就学不会,应该让学生先学会、再去创造。

2.怕课堂上学生大活跃了,秩序乱了管不住。

3.怕教学任务重,完不成任务。现在加班加点还完不成呢,哪有时间让学生创新。

4.怕自讨苦吃,教学上的创新是很难的,创新只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没人说你好。5.怕打破常规,怕追求形式新颖招致其他教师的非议……

这些障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行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的参与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相互探讨,启迪思维,得出初步认识,再由学生归纳总结,说出正确答案,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加深印象。这种思考、讨论、求证、解答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既使学生有效地获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应认真总结近年来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众多经验,改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推广新型的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继术.浅谈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王梅芳.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教学中知识观的转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3]地理课堂中“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地理教学》

[4]孙家镇钟作慈主编《地理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国工商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浅谈在教学中怎样有效提高初中学生听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