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时间:2022-08-13 04:34:28

以问题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的提出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基础的,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都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迅速、合理、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由于数学语言、文化己是人类语言、文化不可分离的部分,数学交流己渗透到人类交流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传递着大量信息,如股市行情、降雨概率、空气质量指数、利息与利率、彩票中奖率等。数学之所以能够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是“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数学交流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加强数学交流,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数学交流的平台,创设适宜交流的情景和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乐在其中,学有所获。因此,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共同探索学习,这是实施数学交流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听得清楚,容易理解,产生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交流,还要致力于建立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数学交流环境,增进情感交流,使师生间的情感逐步由“接近”、“亲近”向“信赖”、“共鸣”升华,更要尊重、理解学生的情感,正确处理学生在数学交流过程中的判断结果。

二、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

1.在课前自习环节设计问题串,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根据学生的精力与特点,课前设计适当的书面指导意见,学生据此开展自学中的数学交流活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启发引导。

第一,指导学生对课本、教学参考书等教学资源进行基本的交流。如逐段提炼知识要点;进一步明晰当堂课的任务、重点、难点;从为什么要研究、怎样研究、为什么这样研究、如何用恰当的形式表达新课的内容等方面展开思考、进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答。

第二,指导交流从浅表向纵深推进。如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搜索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与科普杂志科普书籍中相关的内容相联系;将所学的知识与已学过知识尽可能的联系,寻求统一的解释;把将学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方法论角度的联系,获得方法的启迪和方法论体系的完善等。

2.在概念教学中设计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必须经过感性认识的反复。如何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设计恰当的情境,激趣启智,让学生思维自然过渡。

3.在复习课中设计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复习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单元结束或一章结束时,往往要进行复习。不少教师此时往往越俎代庖,自己将本章或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点等抛给学生,让学生熟记。如此做法,实际上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更是错过了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大好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章末或单元末小结,让学生在交流中归纳整理知识。

4.在学习难点处设置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如: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2,6],求函数f(2x-1)的定义域。由于对题目中的定义域和目标中的定义域的概念理解困难,以及两者内在逻辑的联系存在困惑,很多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可以以具体函数为载体,设计问题串,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1:求f(2x-1)的定义域?

问题2:若f(x)=■,求f(2x-1)的定义域?

问题3:若f(x)的定义域为[0,+∞),求函数f(2x-1)的定义域?

问题4: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2,6],求函数f(2x-1)定义域?

问题5:若函数f(x)定义域是[a,b],怎样求y=f(2x-1)的定义域?

问题6: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a,b],怎样求y=f[g(x)]的定义域?

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通过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5.在课后延伸环节设计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现行数学课程的时间,基本上限定于教室以内,这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开辟课堂以外的学习,用“数学头脑”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延伸,课外交流自由度更大,教师要积极建立课外交流机制,例如引导学生组织帮扶小组,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学习伙伴,成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等。

例如有这样一道函数题目:已知函数f(x)=2■+m,g(x)=x■,若?坌x∈[-1,2],使得f(x)≥g(x),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教师可以以学生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比较辨别探究:

(1)?坌x■∈[-1,2],x■∈[0,2],使得f(x■)≥g(x■),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埚x■∈[-1,2],x■∈[0,2],使得f(x■)≥g(x■),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坌x■∈[-1,2],?埚x■∈[0,2],使得f(x■)≥g(x■),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4)?埚x■∈[-1,2],?坌x■∈[0,2],使得f(x■)≥g(x■),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5)?坌x■∈[-1,2],?埚x■∈[0,2],使得f(x■)≥g(x■),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6)请对以上结论进行推广。

通过课后的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解决了课堂上遗留的问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还在团队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发展了能力。

总之,不管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合作交流,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教师应当营造有利于合作交流的气氛与环境,从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出发,找到讨论的契机,引起学生思考。还应仔细倾听并分析学生交流中所反应的问题,同时注意对学生表述的技能、技巧的引导、训练,使学生逐步能用精确的、简洁的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认真听取与评判别人的表述。对于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要组织新一轮的讨论交流,不断改进、引申、深化,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深入。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参加,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形成自主获得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季素月.数学交流能力及其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9.

[3]何文元.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9.

[4]牛广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J].泰山学院学报,2004,5.

[5]魏良亚.数学交流教学方式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通报,1998(9):11.

[6]谢婉彬.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实践[J].数学教学研究,2008,27(1):58-60.

上一篇:论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效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