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体育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13 04:08:55

独生子女体育教育研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的独生子女学生。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身体或是心理素质存在差异,因此抽样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每个年级选取150学生,总共对450名独生子女学生进行学校体育相关方面的调查。

2独生子女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2.1主要性格特征

由于苏州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新市民,其独生子女营养状况较好,身体形态比较高大,同时因为学习条件比较好,所以他们见识多,反应快,具有独立个性的思维。但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宠爱,所以在他们身上也集中体现了很多问题。在心理上,所以很多学生怕脏、怕累、怕吃苦,也有很多学生任性、挑剔、孤僻;在身体上,由于平时很少劳动和缺乏体育锻炼,所以很多学生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活动中遇到高难度、大强度练习时,大多学生都表现出退缩现象。

2.2体育活动倾向

抽样调查发现:大部分独生子女的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都是在无忧无虑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就怕苦怕累怕脏,并且都爱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就导致在参加体育活动方面表现出较低的兴趣,并且从数据中均表明: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体育活动越不感兴趣(见表1)。分析原因有很多,例如:学业紧张,功课太多,没有课余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甚至上体育课的时候心里还在默默的背诵下节课要默写的内容;学校的体育设备比较简陋,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大部分的女生怕运动后会出汗,身上比较脏;身体素质比较差,参加体育活动经常落后同伴,长此以往失去信心;从小没有玩伴,不喜欢体育活动等等。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定了这个学科的学习效果,显然盛泽第二中学的一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并不感兴趣。这样的情况对于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并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体育活动都局限于体育课堂,从而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查发现,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有条件去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之类的场所运动,所以对聪智、灵巧小球类项目和健美类项目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对学校所开展的传统篮球、足球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的兴趣不大。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在参加尤其是涉及到耐力性、力量性、对抗性和冒险性等团体体育项目的机会非常少,虽然他们个体思维非常独立,但是却缺乏团队之间应有的合作精神,所以在集体活动项目中,独生子女学生间经常会出现单打独斗导致失利,在赛场上相互指责、埋怨、缺乏集体荣誉感等情况的发生。(见表2)

2.3体育活动参与

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是江苏省传统体育学校。学校的体育设施齐全,拥有多功能的体育馆,标准的田径场以及篮球场。学校的体育课开课率为100%,可以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保证学生能进行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除去课堂体育教学外,另开设多种学生可自主选择的课外活动(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等),这样的自主选择比较符合独身子女的个性特征,能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虽然学校开设自主选择课外活动的方式很早就推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据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独生子女学生会三年选同一个项目,并且学习的内容也是相同的。还有一些项目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出现了学生过多的现象,例如选择羽毛球的学生超过1/3,而选择排球的学生都是被调剂过去的,他们根本就不喜欢排球但是必须被要求上一个学期的排球课。而有的学生却对这4个运动项目都不感兴趣。因此要提高独生子女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见表3)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课余体育活动情况很不乐观。由于学校没有特别安排体育活动课的具体内容,并且由于场地设施的限制,在学生中,特别是女生中基本没有人会自觉进行体育活动,他们可能会在旁边的草坪上聊天或是看别人运动,只有部分男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甚至有些学生把体育活动课当成了自习课,直接就在教室里完成功课。据统计,每天定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只有10.5%,而他们平均每日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和课间操)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特别是初三的独生子女学生,除了体育课堂以外,他们基本上就不会参加其它的体育活动了。

2.4家庭环境影响

由于如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父母都希望子女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以便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所以父母都会让子女在文化功课上投入大量的时间。而很多家长又对体育锻炼缺乏一定的认识,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辛苦,功课作业的压力本身就很大,如果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了,就会使自己孩子身体更加的疲劳,这样反而给他们更加了更多无形的负担。在调查中发现,盛泽第二中学的田径队、篮球队和手球队的独生子女学生占比不到50%。由于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宠爱自己的孩子,很多独生子女的学生,一旦被学校发现是体育运动的苗子,开始进行系统训练时,家长通常就会找上学校的老师,即使某个项目真的是孩子的兴趣,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退出这样的训练。家长认为这样的训练会占用很多的学习时间,出去参加比赛更会使孩子耽误课程进度,这对孩子的学习还有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由于独生子女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中心,父母和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身体成长极为重视,投入的心血都较大,因此在智力和体质方面要优于非独生子女。据研究发现父母过于操心独生子女的身体,使孩子像温室里的植物一样,弱不禁风,成为小病号。据调查了解到50%的独生子女学生上体育课都请过假,80%的父母都会教导孩子在学校尽量少活动,防止受伤或是影响学习,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迎接考试。

3对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3.1加强思想教育,磨练学生意志

独生子女学生的缺点绝大数都是表现在个性心理和意志品质上,如不同程度存在的孤独、任性、意志力薄弱和依赖性强等。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的教学必须加强思想的教育,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看法,让学生明白体育除了强调身体素质练习和培养终身锻炼意识外,还应该通过活动,培养独生子女在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中的坚韧不拔、勇于攀登的意志品质。体育老师应充分的利用体育的功能,把体育课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技术,忽略了体育的德育功能,体育老师应注重学生的精神、心理、意志、品格等在内的素质培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安排一些比较具有挑战的练习,如障碍跑、越野跑和球类的比赛等,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特别是团队合作的练习,不仅锻炼学生的体能、意志品质以及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更能增强独生子女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乐于合作、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参加体育运动的各种各类竞赛,需要积极思维和谋划,其中包括战略战术的制定和运用问题。这对培养独生子女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3.2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独生子女容易出现极端性性格特征,或者偏于非常活泼或是非常安静等,还有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异性就是不爱运动,因此体育老师要注意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和多种教学媒体等手段不断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采用练习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练习时互相观察、互相指出错误的动作,互相纠正,多树立学习的榜样。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学校在开设体育活动原有的项目中,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例如可以增加女生喜爱的健美操,或是男生比较感兴趣的羽毛球之类的项目。这样既减轻了老师上课的负担,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意识和能力。与非独生身子女相比,独身子女比较习惯依赖于父母,自理能力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进行无限的教学活动。

3.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独生子女是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因此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过多的保护和教育,这样会造成他们成长的偏差。因此学校应与家长沟通,纠正独生子女家长“只要文化科学素质好就行”的错误倾向,学校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时须把体育活动列入其中,让家长了解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样重要,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城市中,由于独生子女节食自制力差,越吃越胖,特别是独生子女家长极容易对其子女产生溺爱,独生子女血色的营养过剩现象已经成为现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同时标志着独生子女肥胖者的数量增加。更加上长期伏案学习,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家长应关心学生的健康,以运动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不仅要在思想上打消孩子上体育课会累会受伤的错误想法,而且要支持孩子在学校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更要抽时间在周末或是闲暇时间陪孩子去户外进行身体锻炼。从根本上改善独生子女的体育现状,增强其自身的体质。

4结语

对吴江地区独生子女体育教育的调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体育教学的质量,还能够起到一个警示作用。对于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如何从体育教学方面加强自身素质,或者是提高相互合作性,减少或避免将来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对于改善我国国民素质、促进民族繁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者:任洁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上一篇:体育教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应用 下一篇: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