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升小衔接

时间:2022-08-13 03:52:57

重视幼升小衔接

今年暑假期间,不少孩子报名参加了“幼小衔接班”的暑期补习班。这种现象从西安、北京、上海、广州,遍及全国。许多孩子本来就没有上幼儿园大班,直接上了学前班,但是为了适应小学生活,还是报名参加了这个上小学的“特训班”。

是什么原因让幼小的孩童冒着炎炎夏日参加幼升小辅导班?幼升小衔接补课教什么,竟有如此吸引力?

学习任务根本性转变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成天只知道疯玩,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生怕他上了小学跟不上。”陕西省西安市家长薄戈告诉《教育》记者,为此,他身边很多家长都送孩子上了幼小衔接班。然而,家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担心呢?

北京市西城区小学退休教师金某夫妻对《教育》记者说,小学一年级入学后,老师上课只讲一遍。实行新课标之后,提倡“先学后讲,深度拓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要先学后讲,学生在上课之前,要把教材内容至少学过一遍,才会跟上进度。对于尚未踏进小学校门的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老师手把手的呵护,到“先学后讲”,跨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这使得一年级新生务必在入学前掌握一定的小学知识,才能跟上。但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时间并且适合在家教自己的孩子,因此,培训需求也就应运而生。

这造就了各种培训机构的繁衍生息。每科高达千元的费用乐坏了培训机构,却让天真的孩子们备感辛苦。尽管如此,很多家长也咬牙报名,“为了孩子,花多少钱都值。”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学校也做出了应对,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开学时老师会进行系统讲解,有一个过渡期帮助孩子们适应,以利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衔接。但在现实中,一些孩子还是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毕竟过渡期是有时间限制的。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在假期中进行了提前补课学习,觉得都会了,于是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养成了不好的上课习惯,并不利于孩子进一步学习。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就学目的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呵护照顾和养成好习惯,过渡到以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长有时间和能力帮助孩子转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靠学校。但是,在教学进度的要求下,小学的教学安排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毕竟,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要求孩子在上课前自己先有一定基础。幼升小,该如何适应呢?

教育专家的观点分为两种。一种是曾经担任过小学教师的一线人士,多数认为孩子应该多掌握教材内容,在刚入学时,即使不适应小学的环境,也不至于落下功课,影响自信,以后适应了环境,会慢慢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一些学者的观点则认为,孩子们应该直接掌握适应小学环境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一入学就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相比之下,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并不重要――从小学到成年的知识众多,提前学又能学多少?最重要的还是建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谁应担负主要责任

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在幼升小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基本素养对孩子未来的学科学习至关重要。各学科的基本素养各有不同,不一定是计算或者识字。某教育部门曾对2000多个孩子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跟踪和研究,发现对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水平有直接影响的是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和精细动作等素养,而知识性的计算、识数、记单词等都排在后面。“这说明学前教育应该把学习素养培养好,如有基本素养,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理论上如此,那么这个工作是家长自己做,还是送到补习班去做?专家认为,这个工作还是应该在学校教学中来做,这也是小学校的本职工作。

目前,小学教师在师范专业院校就读时,多没有学习过幼儿教育课程。担任低年级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应该意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午睡时间较长,而小学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需要在40分钟的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幼儿园里老师与小朋友们整日相伴,一起游戏和玩耍,关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小学里每个班的学生较多,老师不可能始终关注着每个学生;幼儿园里没有许多的规矩制约着孩子,只要乖乖的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在小学,一进校门就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可能还会受到批评……

“幼儿园和小学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甚至第一学期的适应情况,非常关键。对孩子们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郑州市航空港区中心学校校长王春喜表示,很多孩子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入学的准备,从备受关注的幼儿园到“大班额”的小学,感觉一下子就被“淹没”了,除了各种不适应,还会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也有可能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产生畏难甚至恐惧情绪。

进入小学,难免要接触许多陌生的东西,尤其是要学习和掌握类似拼音等新知识。不少有经验的老师表示,拼音是孩子刚进入小学后最难过的一关,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免孩子因此而失去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小学的事,幼儿园也应参与其中。在一些地方,幼儿园的大班也开始安排一些学习内容,但不作为任务要求,而是用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接触学习活动活动。

反例是学校不够重视

郑州市汉川街小学校长贾琳表示,6岁半到7岁的孩子入学是比较合适的。有的孩子只相差两三个月,但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明显,尤其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处理事情的能力上。男孩与同龄的女孩相比,情商较低,但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男女孩子都是6岁入学,不能强令男孩7岁入学。客观情况如此,教师应该适应现实,而不是强令孩子适应自己。教师应该在孩子们特别是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注意培养、锻炼和发展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学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社会和家长。

目前,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反倒是学校不够重视。专家提醒:不要败给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已经认了很多字,并学习了数学计算,但还不能独立整理书包和文具,几乎每年都会有一年级小学生在上课时尿裤子,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事情,由于孩子的年龄限制,心理上不成熟,在入学前不管幼儿园和家长怎么讲解,都难以做到百分之百学会。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有这个意识,在教学的同时,帮助孩子养成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郑州市南阳路第二小学办公室主任徐胜利介绍说:现在,每个小学都会利用刚开学的一两周时间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孩子对学校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对学校生活渐渐熟悉起来。这一点家长们无需担心。家长不必专门送孩子去培训怎样上小学,只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向孩子灌输一些思想,养成一些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一些地方的幼儿园也注意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开始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以前,幼儿园上下课没有严格区别,但上了小学之后就不一样了。每节课要上40分钟,午休时间也变短了。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幼儿园在大班的孩子中推行上课定时的制度,把不同的游戏内容编排成不同的课时。虽然还是玩,但是时间间隔明确,让孩子养成“上课”的好习惯,知道在下课休息时自己上厕所,上课时专注做本节课的主题游戏。

适应衔接新变化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教授王顺妹表示,应试教育要求,幼小衔接除了养成生活习惯之外,还要培养学习的能力。新的教学体系则更看重素质养成。在语文学习方面,重要的不是认字,而是看图讲述,理解图文之间的联系。小学语文课程的关键在于阅读――即看图讲述。对于年纪尚幼的幼儿园小班学生来说,他们基本都可以做到看一张图,描绘出自己的理解,比如画面上描绘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的表情和衣着、周围的环境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拓宽,孩子慢慢可以看图讲故事、写句子,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学会加减乘除。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教学任务的改变,使得幼小衔接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准备,也会出现问题。现在的语文学习,不再强求第一年识字多少、第二年识字多少,而是用几年时间教会孩子识字。在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数学作为小学三门主课中唯一的理科,承载着一项重要的使命――锻炼孩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会直接告诉孩子几加几等于几,或者甩给孩子一张九九乘法表让他们去背。这些做法的不科学之处就在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更多地代入了自己的习惯和想法,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并且错误的印象很难纠正。

过去普遍实行的灌输式教学法中,一些有天赋的孩子能脱颖而出。现在,教育的整体宗旨悄然发生了变化,中小学教育是全民义务也是全民福利,每个孩子都有权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于是,灌输式教学法不再实行,新课标之下出现了教材“瘦身”,小学阶段不再设期中考试,对中小学生不再进行选拔,于是减负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小学零起点教学政策的推行,让幼升小的衔接内容与过去也有了不同。

新形势下,教育界人士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上海市乌南幼儿园园长龚敏认为,幼小课程衔接方面要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时间观念、规则意识,而在心理衔接上对于小学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受,需要全社会的认真思考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比较有效的方式,有安排孩子参观小学,和小学生一起上课,体验下课十分钟等。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认为,小学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才能因材施教。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部明确要求,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对此,一些幼儿园尝试给孩子开设的课程,并不是以识字和学会算数为目标,而是帮助孩子接触语文和数学知识,这种带有游戏性的教学,也是有益的尝试。

上一篇:微课展现教学异样效果 下一篇:“红顶超市”现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