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超市”现象剖析

时间:2022-07-15 07:49:06

“红顶超市”现象剖析

2015年春节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与相邻的衡东县,13名中学领导因与“楚康校园商贸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存在非正常经济关联,相继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由此揭开学校“红顶超市”现象一角。

案件由来

在湖南,“楚康校园商贸有限公司”已经在13个地州开设校园超市。这家公司进驻校园并未参加公开招投标,而是经衡阳市教育局下发的衡教通[2009]104号文件上直接点名推荐。该文件称: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商店管理的通知》(衡教通[2009]104号)精神……衡东县勤工俭学工作管理站和衡阳楚康商贸有限公司就我县学校商店管理社会化和连锁经营模式达成如下协议……”衡山县教育局在其下发的《关于推行学校商店连锁经营的通知》中,认为学校商店承包给个人经营存在管理水平低、进货渠道不规范、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引入校园连锁超市,是“杜绝商品安全隐患的有效办法”。该局还决定:从2013年秋季起引入校园连锁超市经营模式,按照合法程序公开招标,由公司统一管理经营。

有专家指出: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学校领导、教育局、勤工俭学部门形成了“红顶超市”的利益共同体,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

衡阳市衡东一中总务处主任阳安衡在4月初被抓。一中的老师顾新说:“阳安衡掌管学校的采购大权,只要是花钱的地方,都是他说了算。据说,阳安衡与一中有关领导被抓,缘于超市的老板给他们送了6万元钱,一个老师向省纪委举报。最先是从衡山县开始的,然后才查到了衡东。被抓之前,每年年终总结的时候,校领导都会说:今年食堂亏损多少万,商店则是收支基本平衡,经营非常艰难,并没有盈利。下面听了都感到好笑:衡东一中有3000余名学生,学校只有一个超市和食堂,学生吃喝全部在这两个地方消费;况且,不管是超市还是食堂,都比校外的食品贵,一瓶矿泉水贵5毛,一包方便面贵7毛――这是稳赚的买卖,不明白领导为何总是喊亏。”

“如果这些超市都是层层转包下来的,那确实赚不了什么钱。如果每个领导每年都拿点儿,那不亏才怪呢!”一名湖南隆回县的小贩说,之前他曾在当地学校里面做生意,但楚康连锁超市进驻后,取得了垄断权,他被赶了出来。如果再想进去,就得交入场费。高昂的入场费让他选择了放弃。

据介绍,衡山县实验中学自主经营校园超市时,一年的利润在“六、七十万”,但楚康公司入驻后,每年要上交给学校88万。在衡东县第一中学,有这样一份2013年开始的为期3年的经营协议:“衡阳楚康商贸有限公司”每年要向学校上交经营流水22%的管理费,并约定:这一管理费每年不低于58万。

社会对此颇有意见

在衡阳校园贪腐事发两个月内,一篇名为《檄小卖部文》的文言文走红网络。这是四川崇州崇庆中学一名高中生李亮,不满在校园小卖部买到即将过期的饮料,随笔写下“檄文”。文中说:“一粥一饭,得之不易……十块两块,肆加克扣……怜之作态,哀之商贾,一语未发,颜情不作。然余遗之以斤币,君赠余以腐饮。产于年前,质期六月,非为一二,尽然如斯……肆加斤币,是为不信;贩弄将腐,是为不仁;定他人之所,谋其中学子,是为不忠;誓学府诚正,背礼乱德性,是为不义。不义、不忠、不仁、不信,虽麻衣俗子,天下共讨。然学府之诲,不绝于耳。道德加身,仁义加心。望君自重,戈止息平。”

据悉,崇庆中学占地面积为155亩,可小卖部却只有一个。该校在上课时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一日三餐,除了早餐,全都在学校食堂就餐。而这个小卖部,就位于学校食堂的旁边,它是学生在校园内购物的唯一选择。一天,吃完晚饭后,李亮在小卖部买零食回到教室,突然有同学问:“这个账,是不是又不对哦?”这个问题一抛出,立即引来了周围同学的吐槽。他说,这并非是同学首次遭遇的“错账”。根据以往的经历,如果一次性在小卖部买多件商品,就会时不时遭遇被多收了钱的“算错账”。另外,学校小卖部出售的货品,除了酸奶、面包这些保质期较短的食物,其他很多保质期长的饮料、饼干等都存在临近保质期甚至已过保质期的情况,超市里面根本没有厂家最新生产的。

李亮翻看了自己刚刚购买的某柚子茶的标签,看到这瓶保质期1年的饮料下个月就要过期了。李亮特别郁闷,随笔写下《檄小卖部文》。这篇檄文引发学生的共鸣,大家纷纷转发,迅速走红网络。之后,学校领导迫于压力,在升旗仪式上面对全校师生表态:学校将对小卖部的管理进行改革,从下学期起,小卖部要安装和超市相同的收银机器,对商品进行扫码打价。如果发现食物临近保质期或者已经过期,可以向校方举报。校方会受理追究,并给予举报人相应的奖励。

然而,自称小卖部负责人的“老板”对所售商品辩解称:“这个要怪就怪厂家嘛,产品又不是小卖部生产的,虽然临近保质期,但是并没有坏呀。”他还说:“学校对此已经开始处理了嘛,学生提意见,我们就改进。”至于具体的改进意见,他没有直说。

校园超市潜规则

校园超市的商品类型,多半局限于文具、零食之类,但相比普通商店所面对的同业竞争,它享有独家经营权。即便校园门口有别的超市,学校依然可以通过严禁学生校外购物的校规,将学生的消费需求留在校内。垄断所形成的定价权,也注定了校园超市将享有比一般超市更高的利润率。由此,校园超市存在潜规则就顺理成章了。

按照规定,学校超市必须执有效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执有效的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证;进货渠道正规、手续齐全有效,所售食品符合卫生要求。但是,目前国家没有关于学校超市的相关法律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管理,大都出自各地通知要求,管理范围也只局限于汉堡包、方便面等食品及不得出售碳酸饮料等食品饮料上。

长期以来,学校小卖部销售“三无”产品,垃圾食品、过期食品“大行其道”,单从外包装就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廉价”零食质量堪忧。大量色素、添加剂等给正处于发育期的学生身体健康带来危害,长期大量食用含有化学添加剂、色素、香精、重金属、甜味素以及卫生严重不达标的食品诱发癌症、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由于校园小卖部,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盲区,家长一直意见很大,却也无可奈何。

如此一来,不少学校的超市或者说是小卖部,不是方便学生购买实用品的,而是成为学校创收的工具。不少学校的超市,大都承包给了个人经营,与学校负责人有利害关系,学校可以从中“入股分红”坐收渔利,学校成了店小二。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校园超市的缩影。

校园超市出现各种问题,该反思的不仅是学校,有关部门是不是也存在失职?学校超市的管理规范,应该列入国家教育部门的管理范畴,制定统一的标准,实行规范管理,不能让学校超市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是保障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大事。

理想扎根现实:德育超市

在“红顶超市”引发人们强烈声讨时,一类新型校园超市悄悄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2012年,吉林省四平市中小学建立一种新型超市,被称做“道德超市”。超市“没有售货员,交钱凭自觉,收益资助贫困生”。三年来,不仅成为培养学生“诚信、友爱”的新载体,而且销售总收入已资助众多的贫困生。如今,这种新型校园超市正快步走进当地更多学校。

在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3楼有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微超市,货架上摆满各类学习用品,超市里既无售货员,也无任何监控设施,不时有学生来此选购,并按照标价自觉将相应钱款放入门口的收款箱。该校校长姜世香说:“‘道德超市’以薄本微利为原则,商品价格等于或低于其他超市;售货无人监管,学生自愿购买、自主找零,日常经营管理也由学生组织自主负责;盈利部分用于资助本校品学兼优贫困生,以期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热心公益。”

据了解,“道德超市”开设之初,也曾出现个别学生“取货不付款、投游戏币”等现象,学校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建立诚信档案等形式,用“道德超市”中发生的实例,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此后这种不良现象已不复存在。

2014年6月,陕西省宝鸡第一中学也开设一家类似“道德超市“的“诚信驿站”。没有售货员,学生想要文具或生活用品,自己拿便可;没有收银员,付钱、找零全凭学生自觉。“这个超市的启动资金只有1600元,来自校园爱心基金。”宝鸡一中团委副书记、政教处副主任廖辉说,第一批购买货品的资金,一部分是学生平时在校园拾金不昧交给学校却无人认领的钱;另一部分则是校园艺术节上,学生拍卖作品捐出的爱心款。随后,学校出资添置货架,并在货架旁边摆放了零钱箱,学生选好物品后往钱箱内放入货款,然后自行找零,完成购物。同时,学校还招募了志愿者,由他们负责超市的日常管理。

2014年6月11日,在廖辉老师的带领下,超市志愿者第一次对超市商品进行盘点:诚信超市运行10天,应收货款7417.2元,实收货款7587.6元,货款居然多出来170元!学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这次大考。不管是“道德超市”还是“诚信驿站”,都是理想的校园超市。只有教育者不存私心,学校才能刮起诚信之风。

上一篇:重视幼升小衔接 下一篇:创新创业教育撬动学校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