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雕塑为支点:撬动产业化,铸就城市魂

时间:2022-08-13 02:59:30

以雕塑为支点:撬动产业化,铸就城市魂

当列车迎着晨曦在东北微寒的空气里缓缓进站,喇叭里响起乘务员甜美的嗓音:“欢迎来到北国春城。”这座城市叫做长春。提到它,有人会想到汽车城、电影城,如今,它有了新的城市名片――雕塑城。

雕塑和雕塑艺术是如何在这座城市里萌发、茁壮继而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城市标签的呢?为此,《经济》杂志记者专访了长春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园长林巍,让我们走近这座城与它不解的雕塑缘。

《经济》:您能简要介绍下当初建设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初衷和设计理念吗?

林巍:这个公园建设的起因源于长春市的雕塑。约于1997年,当时时任长春市市长宋春华以超前的思维和前瞻的理念,提出了举办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的想法,力主将雕塑融入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建设。首届邀请展在宋市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配合下,征集了国内外五十多件雕塑作品,其中有十余件落户本市公园成为城市永久性景观,为长春市的城市雕塑之路埋下了良好的基石和开端。

这种邀请展的形式得到了媒体和市民的肯定和好评,此后两届征集的雕塑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提升,而这些留存的海内外作品也需要一个集中的展示与保存地,于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建设一个长春市雕塑公园的概念就逐渐清晰和成形了。2000年,公园及其主体建筑雕塑作品纪念馆陆续开始动工,2003年正式建成并试开园运营。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所有留存作品均存放在园内供游客自由观瞻、怡情养性。

从第十届国际邀请展开始,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模式,将展览迁至远离长春市区的双阳区,结合具有当地特色的主题“石器与改造”,并将留存作品摆放于当地的小型雕塑公园。第十一届邀请展选择在汽车产业开发区以“汽车文化”为主题,今年是第十二届以“超越梦想”为主题在高新区举办,探讨区域发展问题。明年的邀请展已确定在榆树区,将围绕“娱乐、休闲、时尚、健康”这个主题进行探讨和创作。

这种轮区承办的方式能将市内各行政区划的自身特色和产业优势与雕塑展和雕塑主题紧密结合起来,以雕塑艺术展现和具化城市不同风格和功能。

这些年,我们的国际雕塑公园并不局限于邀请展的形式和传统意义的雕塑,在丰富长春市的雕塑文化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园内“长春雕塑纪念馆”的馆中馆“彭祖述艺术馆”阵列着这位老雕刻艺术家珍贵的生平作品与草图手稿,其中集每回内容与情节于方寸之石上的《红楼梦》前82回石刻微雕更是令国内外专家和游客惊叹于其构思之巧、手艺之精和技巧之神,令人叹为观止。刚建成不久的“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里陈列了近2000件非洲木雕,得益于李松山和韩蓉夫妇的捐赠,为推动非洲马孔德雕刻艺术的的发扬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和平台。

此外,我们也在逐步展开其他和雕塑相关艺术品的工作。除了各界雕塑展留存的创作作品外,我们也在设法逐步引进国外优秀的名家名作。经过一番协调和努力,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三件青铜原模浇铸作品《思想者》、《巴尔扎克》和《青铜时代》成功落于我园正门主广场,而后我们也会陆续引进更多欧美知名作品,让国人能更直观更近距离地欣赏世界高水平雕塑作品带来的震撼和美感。

除了“引进来”,我们的雕塑还“走出去”远赴海外展示风采、递情结意。我们通过与国外友好城市互赠雕塑,增进了市民、城市和国家间的交流与友谊。今年,我国老一辈雕刻艺术家王克庆的作品《诗情画意》就带着长春市的热情好客与美好祝愿远赴保加利亚,为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情谊静默矗立。

与此同时,街头雕塑也是长春市着力发展的公共艺术。长春市最知名的就是文化广场上高高矗立的太阳鸟主雕和四周分别关于“男人女人”及“春夏秋冬”为主题的组雕,而其他各个广场和公园也都陈列着大大小小几十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作品。作为公共艺术品,我们对于雕塑的创作十分谨慎,力求在立意和思想性上具有一定的高度。

如今,雕塑已经成为长春市的一张名片,很多人通过雕塑认识和了解了这座城市。除了国际雕塑邀请展,我们近年还举办了三届三年一次的国际雕塑大会,今年9月份正好是第三届,云集逾千名中外嘉宾,加强了艺术和感情的交流,也提升了长春市和我国雕塑艺术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经济》:长春的雕塑艺术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和发展,取得了国内各界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认可,那下一阶段如何继续弘扬这种雕塑文化呢?如何通过雕塑这张名片与世界雕塑艺术接轨?

林巍:我们下一步正在筹划长春作为发起城市成立“国际雕塑公园联盟”,已经与比利时、韩国、日本等国的雕塑公园进行沟通与磋商,预计明年将有望正式成立,加强雕塑公园的国际间文化交流,增进彼此在艺术性方面的相互沟通与相互学习。

历经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将在雕塑文化方面研究新的规划和发展理念,把雕塑文化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们在雕塑创作和人才的培养方面积淀了一定的经验,但如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市场的对接还在进一步的探讨中。

但长春作为一个国际雕塑城,我们也在考虑和探讨除了建造雕塑公园和雕塑纪念馆外,能不能在适当的地方发起成立一个雕塑产业创作基地,以这种聚集效应吸引国内的雕塑家到这里进行创作,在并一定的空间内沿着雕塑这条产业链的相关环节进行开发和延伸,培植一个类似于北京的798、宋庄等知名艺术区的雕塑艺术聚集区。政府引导、规划支持、产业扶持,这也是一种顺应社会趋势和社会需求的推动艺术与文化繁荣与进步的发展方式。

在国内和国际雕塑界,长春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城市。在雕塑艺术家眼中,长春是一个雕塑创作的圣地,而雕塑大会更是堪比雕塑界的“奥林匹克”。

《经济》:长春国际雕塑公园从建成至今取得的主要效应和效益在哪里?

林巍:雕塑公园从动工到开园历时两年多,由香港华谊公司主担设计。开园至今,公园产生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公园门票定价不高,所以经济效益并非我们着眼点和本意。目前公园的运营和维护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和补贴。历年来,长春市政府都对雕塑非常重视和支持,长春市市民对雕塑的鉴赏水品和对雕塑艺术的理解也随着这些年来长春雕塑的发展得到提升。公园里常年可见背着各种摄影器材的市民赏景拍照,很多长春市民将雕塑和摄影融合起来,表达对生活和这座城市的热爱。

我们当前的大量工作还是集中在城市公共艺术品这一块,在让雕塑创作品从公园里走出去及如何用雕塑来点缀城市公共空间、展现城市精神风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方面,长春市雕塑办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长春在历史上并无太多的雕塑渊源,但在短短二十年间,长春市的雕塑和雕塑艺术从无到有、从弱至强、由小聚大,在无形了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最早做雕塑展的城市并不是长春,但长春市坚持了下来并将雕塑做成了一张国内外知名的城市名片。

上一篇:呵护市场生态,奏响发展和弦 下一篇: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十月热点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