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因何得名

时间:2022-08-13 02:22:53

饮茶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灿烂独特的茶文化。成品茶的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等。乌龙茶也称青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叶子较大,呈黑褐色,有分解脂肪和消食的作用,多年来行销海内外,颇受欢迎。

红茶、绿茶都是以颜色而得名的。红茶是发酵茶,需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烘焙等工序制成,因此沏时茶色红艳,称为红茶。绿茶则是鲜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程序制成的不发酵茶,其干茶和冲泡后的茶汤常呈绿色,故名绿茶。那么,乌龙茶的名字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传说在清朝雍正年间,福建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有一个茶农,名叫苏龙,因为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他也是一个打猎高手。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他身边跑过,乌龙举枪射击,射中了山獐。受伤的山獐逃向山林之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到了猎物。当他把山獐背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了,全家人忙着宰杀、品尝野味,便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第二天清晨,乌龙想起采摘的茶叶,赶紧往放了一夜的茶叶篓里观看,只见嫩嫩的茶叶上已镶上了红边,还散发着阵阵清香。乌龙试着将这些茶叶炒制后泡了一喝,发现它们既有红茶的浓鲜,又有绿茶的清香,而且喝起来没有苦涩的味道。乌龙喜出望外,便开始细心琢磨,反复试验,通过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成了成品茶的一个新品种——乌龙茶。1937年庄灿彰在《安溪茶业调查》中也记载说,软枝乌龙由安溪人苏龙移植栽培,此后,人们便以苏龙的谐音命名了这个茶叶品种。

知识链接

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的?

关于饮茶的具体时间从何时开始,众说纷纭。得到广泛认可的是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的观点:“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而得出的结论。传说神农氏在野外用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入水中,使得水色微黄,入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从此人们就开始饮用这种植物了。

当然,古人习惯将与农业、植物、药物相关的事情附会在神农氏身上,这个说法不一定可靠,但国人的饮茶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却是毋庸置疑的。现存最早的饮茶资料出现在汉代。在西汉王褒所撰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记载,“荼”就是指“茶”,可见当时社会上已有饮茶的习惯,而且是待客的珍贵饮品。另外,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墓葬中也有记载饮茶的竹简,证明西汉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从西汉到三国时期,除巴蜀之外,茶通常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很少饮茶。茶作为四川特产,进贡朝廷,先传到长安,后逐渐传播到周围。同时,茶也从四川沿水路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的记载,说明吴国宫廷也已开始饮茶。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饮茶之风扩散至民间,茶已经成为家常饮料。《旧唐书·李玉传》中提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可见饮茶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另外,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三卷也流传至今,全面总结了唐代以前的茶叶分布、种植、加工等经验,并记录了很多名茶,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

宋代的饮茶之风更盛。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中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早其极。”饮茶之风可见一斑。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更是将茶提升到了“开门七件事”的高度:“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此,饮茶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选自《问吧》2,中华书局2008年版)

上一篇:歌声伴我成长 下一篇:写出人物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