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泉 润品德之园

时间:2022-08-13 12:47:45

引生活之泉 润品德之园

现实生活中有学生道德认识的各种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去感受,在真切的情境中去体会,在具体的角色关系中去辨别,在实践的过程中去积累,就能医治学生思想道德的贫乏之症,就能让《品德与生活》课回归本位,回归生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盈,更加实效。

一、联系生活,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儿童生活的新问题吸收到课程内容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品德课教材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设计上又注意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出现,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提供了线索和空间。我们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课前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缩短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积累直观的感性材料,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时,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参与两项探究性活动:(1)观察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事情与水有关?水有什么作用?(2)与家人一起体验停水一天,感受生活中没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协助下,进行了实地观察、亲身体验,并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用水行为,从正、反两方面感受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这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开放教学,追求情感的体验

教师应根据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育意图不露痕迹地融会于教学和生活中,让道德规范内化在学生心中,并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行动。

1.百闻不如一试。

通过选择典型的场景,组织学生亲自参观实践,可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触动,心灵上的共鸣。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时,教师把学生带出教室,请学生坐在花池边,看着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嬉戏;来到花坛边,看着园林阿姨给花草浇水,花草点头欢笑;来到植物园,种上一棵菜,给菜苗培土、浇水……回到教室,以课件展示水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以想象、表演、录像展示缺水的不便,以试验、“数字”引导学生体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节约用水等等,无疑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2.广听不如一访。

访问是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学习先进典型,崇尚榜样的一种生活体验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这样安排:课前,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信息;课上,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并引导他们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后,鼓励学生主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有了从生活中得来的生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度地讲,让学生多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多了,必然会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使主体得到充分发挥。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去调查:除了书本中讲到的水的作用外,水还有其他什么用处?教师还带着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当学生了解了一些人类缺少可利用的淡水的知识后,萌生出要为节约用水作贡献的情感,纷纷表示,今后要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行列中去。

三、创设情境,拨动需求的心弦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活泼地展示,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创新能力。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时,教师播放了课件《美丽的大脚》,引导学生从侧面感受水的重要性。学生都有家中停水的经历,但因为停水的时间都非常短暂,因而,对缺水给生活带来不便的感触是肤浅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讲述缺水经历,并想象长期缺水的状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创编表演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更直观地感受到缺水的不便。最后,以课件《美丽的大脚》展示缺水地区人们艰苦的生活状况,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使学生较为深刻地感受到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抓住时机,激起生命的心潮

思想品德课教师仅有书本上知识是不够的,现实生活中,随时会发生各种事情,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生成大课堂。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的体验。

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时,课前,恰巧有两位学生嘴里含着水互相喷,引来了一群同学的围观和参与,他们觉得这样做很好玩。此时,教师暂不发表意见。上课期间,教师注意观察刚才那两位喷水学生的表情。当他们看到课件展示缺水地区人民的真实生活情景:每天排队取水,干裂的土地,小朋友步行到几里外的地方取水,农民向苍天乞求雨水,小朋友洗脸只能是她妈妈含一口水向她脸上喷,她用手一抹就算洗脸了,10岁的小女孩没有洗过一次澡,她妈妈一年只帮她洗两次衣服……他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谈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保证今后一定要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如果说,生活是品德课的不竭之源,那么,教师就是那源头的发掘者。我们要善于发掘和利用生活资源,让品德教学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只要我们教师重视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品德课更真实、更鲜活,让品德课与生活接轨起来,就能真正体现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让生活之泉润泽品德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上一篇:真实世界大数据冠心病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规律... 下一篇:浅谈诗词中无我之境的情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