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时间:2022-08-12 10:17:35

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 “理论有用、能力为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学前卫生学》作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应以培养学生幼教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为基本目标。本文从传统的教学存在的弊端入手,从联系实际创设情境、重视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探究活动开展、形成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尝试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儿童的生理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思维活动特征为基础,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儿童卫生要求,构建保护儿童、管理幼儿园的科学体系。

一、传统“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学前卫生学”的学科结构,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导致学生厌学等诸多弊端。

主要表现在:(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应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倾向于抽象的理论,难度较大,教师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但学生还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2)课堂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被动记忆,缺少学习主动性。(3)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太小,没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没有体现高职高专特色。(4)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传统教学以考查书本知识的闭卷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学生易养成死记硬背、考前突击、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应采用体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前卫生学”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枯燥、难度较大,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却联系紧密,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不同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卫生知识的兴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时,可收集有关非典、H1N1猪流感、肝炎、艾滋病等学生在生活中曾经感受或正在感受的具体事例图片,利用多媒体制成课件,给学生创设一种再现生活、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传染病在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寻求相关知识的欲望,自觉学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不断养成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再比如,学习了学前儿童呼吸卫生的知识后,带学生实际观摩一节幼儿园的室内活动课,并要求学生分析这节课存在的儿童呼吸卫生问题。

我们通过这一联系实际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对儿童呼吸卫生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意识,引发了学生主动学好科学知识的兴趣。

2.重视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

“学前卫生学”中有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组织操作技能训练活动形式进行学习。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技能的训练活动。

比如,在教学血液循环系统中关于血型、血压的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开展血型检测和量血压的技能训练活动;又如,在教学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记录方法的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开展对儿童各项指标进行实际的测量训练活动;再如,在教学常见意外伤的处理办法和常用护理方法的知识时,教师除了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专业医护人员处理不同意外伤的办法和不同护理方法”的课件向学生播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以自身为对象开展方法训练活动。

在组织学生开展上述操作技能训练活动时,一是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在示范时动作要熟练、正确、严谨。二是要加强对训练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如何准备训练用的必备器具,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如何提出训练要求和注意事项。只有有序、科学地组织和管理,才能保证训练正常进行、目标顺利实现。

在“学前卫生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穿插这些训练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知识迁移,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习得了多项科学技能,提升了对科学、技术与生活、社会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3.加强实践探究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前卫生学”中的许多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形式进行,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内容,搭建实践探究活动开展的平台,组织学生大力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在学习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测量评价和影响因素的知识时,可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某一村子或生活小区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的实践探究活动;又如,在学习了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后,可安排学生开展“调查本地区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发病规律”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团队组建收集预备知识制作实践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记录收集和测量的资料与数据整理分析资料和数据撰写调查结论报告表达交流调查的结果和体会等八个阶段的工作,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通过亲历这些活动,不仅能很好地学习理解有关知识,而且能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到严谨科学态度、团队合作意识的熏陶,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4.形成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克服平时不认真、一到考试就死记硬背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要强化实训技能考核,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定。如平时成绩10%(包括课堂提问、学习表现、作业)、调查报告10%、实训40%、期末考试40%。书面考试内容不要求学生死背概念等,而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上。

三、结语

“理论有用、能力为重”是职业教育的原则,我们应从强化结合实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要求出发,通过“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帮助学生具备在幼教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根据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学前教学的能力;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为托幼机构提供合理的膳食管理的能力;对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的能力;进行教育环境创设,以及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的能力;了解和解决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万钫.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二版.

[2]朱家雄.学前儿童卫生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来圣.学前卫生学.科学出版社,2007.8.

[4]李彩福,李春玉.社区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8,(8).

[5]许莉.高职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8).

上一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五种方法 下一篇:板书:生物师范生试讲训练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