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11 09:07:44

摘要:目的:对丹参川芎嗪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脑中风临床确诊患者88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

结论:经常规治疗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可有效改善脑中风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17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14-01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使得脑中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该类疾病展开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临床意义重大。然而临床经验表明,目前对于脑中风的治疗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保证患者预后与后遗症的发生。最近一段时间有学者指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属中药制剂,其能够使脑梗死微循环得到改善,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外周循环、营养周围神经,最终达到改善脑中风治疗效果的目的[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丹参川芎嗪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脑中风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脑中风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8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44例,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23例,女21例,年龄40-82岁,平均(63.6±13.2)岁,病程5个小时-10天,平均(3.2±1.0)天,单灶性脑梗死者24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者12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4例,腔隙性脑梗死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1例;观察组中包括有男22例,女22例,年龄41-81岁,平均(64.5±13.7)岁,病程6个小时-11天,平均(3.7±1.1)天,单灶性脑梗死者26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者11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4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1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病例纳入标准为:符合诊断标准,首发时间在3天之内,NIHSS评分在5-25分之间,排除丹参过敏者、血管性痴呆者、精神病史者、意识障碍者、严重脏器功能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慢性炎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入院观察组,双号患者入选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后遗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扩容等治疗,并依照患者的病情适量给予甘露醇,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针对合并症者展开积极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基础治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方法为:在25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加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混匀后静滴,每天1次,疗程为15天[2]。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经上述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达91%-100%,残疾程度为0度;显著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46%-90%之间,残疾程度在1-3级;进步: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之间;无变化: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幅度

1.4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进行表示,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X2检验,在P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经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发生显著降低(P

2.3后遗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严重后遗症者1例,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严重后遗症者9例,发生率为20.45%,显然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X2=5.446,P=0.0217)。

3讨论

脑梗死属于传统脑中风范畴,经研究证实,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受到自由基介导的脂质氧化损伤、血液黏度增加、组织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的影响[4]。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主要原则为从发病机制入手,对脑梗死患者的微循环进行改善,然而目前临床常用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会出现较多的后遗症。近几年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中药治疗脑中风的疗效给予了高度关注[5]。曾有文献报道,丹参在改善脑梗死患者微循环、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外周循环以及营养周围神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6]。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脑中风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经对比发现,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升高,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后遗症发生率也得到了良好控制,由此可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脑中风治疗中具有重要优势[7],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使用,以达到改善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发生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后遗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增林,陈东英.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64例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99-100

[2]吴玉强,张海宇,刘敏,等.黄芪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的电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02(17):8-9

[3]尹苗,冯成强.丹参活性成分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07):100-102

[4]张震,尹泽黎,刘育进.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7(01):65-67

[5]林启兴,李耕石,梁君,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0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01):100-101

[6]郭迎霞.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0,30(04):64-65

[7]荆绮,靳彪.尤瑞克林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7):92-93

上一篇: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原因及机械通气治疗价... 下一篇:超声波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4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