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CT表现分析

时间:2022-08-12 09:02:42

嗜铬细胞瘤CT表现分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二四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ct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CT表现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24例,恶性6例;肿瘤均位于肾上腺,单发28例,双侧2例。单侧或双侧肾上腺肿大,小者直径1cm,大者可达数厘米,多呈圆形、椭圆形,密度减低,如有坏死则局部密度减低。如发现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外侵,可认为恶性。增强肿瘤因血管丰富,CECT有显著增强,与肾同密度增强,随时间增长,继续增强,然后逐渐降低。坏死部不增强,增强后瘤影更加清晰。结论: CT为其最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CT可清晰显示嗜铬细胞瘤部位和侵犯范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CT【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105-01

嗜铬细胞瘤引起血内儿荼酚胺升高,嗜铬细胞瘤大部分发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也可能来自肾上腺以外的交感神经节链或主动脉旁的嗜铬体。CT诊断可发现肾上腺肿块影,可鉴别肾上腺囊肿或髓性脂肪瘤,还可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1]。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CT诊断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0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右侧肾上腺15例,左侧13例,两侧2例。高血压13例,皮质醇增多症5例,周期性软瘫3例,外伤病史2例,体检中发现6例。

1.2方法: 检查前空腹12h,扫描前30min口服1%~2%泛影葡胺200~400ml,扫描前再服200ml,以充盈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患者取仰卧位,以剑突为标志,先扫定位像,以确定扫描范围。一般扫描范围定在第11胸椎至第1~2腰椎之间,包括两侧肾上极,最好至肾门。扫描层厚、层距常规为5mm,疑有嗜铬细胞瘤,而CT检查显示肾上腺正常者,可根据需要加扫胸、腹或盆腔,以发现异位嗜铬细胞瘤。

2结果

平扫常表现一侧肾上腺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偶为双侧性肿块。CT值20~70HU,部分见钙化,瘤体较大,直径2~12cm,因中心常见坏死出血,有时像囊肿样改变;增强扫描肿瘤早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瘤体显著强化坏而、囊蛮区无强化。良性24例,恶性6例;肿瘤均位于肾上腺,单发28例,双侧2例。单侧或双侧肾上腺肿大,小者直径1cm,大者可达数厘米,多呈圆形、椭圆形,密度减低,如有坏死则局部密度减低。如发现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外侵,可认为恶性。增强肿瘤因血管丰富,CECT有显著增强,与肾同密度增强,随时间增长,继续增强,然后逐渐降低。坏死部不增强,增强后瘤影更加清晰。

3讨论

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其次为交感神经系统和体内含有嗜铬细胞的任何部位。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内儿茶酚胺升高,临床出现高血压和代谢增高。临床上多见于20~40岁。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右侧较左侧多,双侧者占10%。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2]。有的患者表现为波动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瘤体一般较大,直径多为3~5cm,常为球形,多呈分叶状。单侧较多见,10%为双侧;良性多见,10%为恶性。瘤体包膜多完整光滑,常有出血和囊性变。

CT表现肾上腺区见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不等,直径多为3~5cm,质地较均匀或不均匀。CT值30~60Hu不等,较大肿瘤常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部分病例有散在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仅见轻度强化。多发嗜铬细胞瘤可位于同侧或双侧,可发生在肾上腺或肾上腺外,多个瘤体可距离较近或甚至表现为一个大肿瘤,边缘有小结节或两个邻近的瘤体如葫芦状。多个瘤体又可较分散。这是诊断时应引起注意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绝大部分发生在腹部,脊椎旁沿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交感神经链,例如膈肌夹角内,肠系膜下动脉开口附近的嗜铬体,后腹膜,肾门附近,甚至可发生在肝的左叶,下腔静脉前方。膀胱嗜铬细胞瘤国内外均有报道,位于膀胱壁,突入膀胱腔内,呈软组织密度肿块,轮廓光滑,可导致无痛性血尿或排尿时,阵发性高血压发作等症状。

恶性嗜铬细胞瘤:CT表现瘤体大,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如发现肿瘤侵及邻近器官或包埋附近愎主动脉、下腔静脉、肾静脉等,以及肝转移,附近淋巴结转移等,就可确定为恶性[3]。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可达8~10厘米,因而虽然巨大者顺向于恶性,但仅靠大小并不能鉴别良恶性。

发现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时,需除外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病Ⅱ、Ⅲ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病和von Hippellandau病,因这些病变易发生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为此应进行相关部位和家族成员的相关部位影像学检查。恶性嗜铬细胞瘤本身的影像学检查并无明显特殊表现,仅有当发现转移征象时,才可确定为恶性,此外恶性嗜铬细胞瘤易见于肾上腺以外部位。

参考文献

[1]李国珍. 临床CT诊断学.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03~531.

[2]韦嘉瑚,施发表,陈海云,等.104例嗜铬细胞瘤的CT及其他影像学诊断的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11.

[3]江明祥,邵国良,邝平定. CT在嗜铬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肿瘤学杂志, 2008,14,08.

上一篇: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的护理干预 下一篇: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及配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