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12 08:31:16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摘要]2012年我国全面启动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这对全国的金融市场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温州市全市金融运行进入筑底回升、增长蓄势阶段,不良贷款爆发势头减弱,企业新出险数逐步降低,我国第一部《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初稿已经完成。过去温州的民间借贷风险高,民营企业融资难,企业家外出逃避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银行的信用度一降再降。金融综合改革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今后,温州应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监控管理。着重解决现实的难点,力争将小额贷款公司转换到村镇银行。从而促进温州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融综合改革;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B

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的金融体制出现了明显的失衡,银行体系有钱,而中小民营企业却贷不到钱。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没有很好地适应中国当今经济的发展,没有从分发挥其作用。如今的金融形式迫使中国不得不进行金融改革。国务院决定以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意义重大而深远。选择温州,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温州本身民间资金充裕、民间融资发达,但却缺乏监管,融资利率高引发高风险。二是因为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受融资难等众多问题的影响,经济开始下滑,出现一系列经济问题,前景令人堪忧。

由温州一场民间借贷引发的“高利贷崩盘”连锁式剧烈反应,表明温州民营企业和民间借贷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也促成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是寻求金融市场改革的新的突破点对于全国的金融市场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其示范性作用不容忽视。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中,特别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地方金融管理、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是消除温州民营企业发展中突显的障碍,规范民间融资发展,让金融能更好的为温州的实体经济服务。那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至今,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到底几何?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及与民营企业融资之关系分析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融资问题解决初现成效

由于温州市的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民营企业发展规模较大,民间资本充足,民间的融资活动非常频繁。最近几年,温州的中小规模企业陆续出现财务危机,主要成因是资金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还有公司所有者外出逃避债务的现象。众所周知,温州老板跑路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项改革不仅仅对温州经济的恢复发展意义重大,更是我国对新的金融体系的布局的一次崭新的尝试。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启动已经4周年,作为金融综合改革的探路者,温州市按照国务院确定的12项改革任务,以破解“两多两难”为目标导向,以构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为基本框架,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对接三升三降”,实现了15个先行先试的“全国率先”,形成9个“全国或全省复制”,改善了金融业“三个不协调一个缺陷”的状况,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处置方面,全市金融运行进入筑底回升、增长蓄势阶段,不良贷款爆发势头减弱,企业新出险数逐步降低,向好态势基本明晰。

据报道,至2016年3月13日止,温州市全部的4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累计共借出219.8亿元,成交总额75.94亿元,借贷总体成功率稳定在30%以上,平均月利率约13%。

在金融改革中,为了消除温州民营企业的筹资障碍,温州市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通力合作,制定了金融服务创新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1+4”方案,即1个总体方案、4个实施细则子方案。其中明确了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余额的占比“底线”。企业直接融资量比上年增加92亿元,增量占全社会融资增量的11%。

据悉,作为我国第一部民间融资管理法规的《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初稿已经完成,在有关“地方金融管理职责权限、民间融资备案登记、放款人管理等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将取得突破。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与民营企业融资的内在联系分析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这是由企业具有的财务特点与作用决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对资金运动所做的一种管理,资金的有效运行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整体实现。财务管理的实施应保证筹措资金的流畅性、恰当运用资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所预期的经营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融资活动,是决定企业资金来源、债务风险的重要过程,自然成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温州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温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而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弊端彻底突显出来,融资问题暴露无疑,由此导致的全面经济衰退,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融资难作为温州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原有的一大问题,在金融改革中已初见成效。金融改革12项内容中“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创新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重新发展各类债券产品”等措施确实减轻了企业融资的巨大压力,明显拓宽了企业筹资渠道;通过建设规范的地方金融体系,成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与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达到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的目的;另外,在监管体系中,成立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民间资本的监控。一系列的措施明显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流通渠道,对于破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表现出了突出的作用。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方案中还着重谈及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切实有效的民间借贷备案管理制度和民间借贷管理办法,完善民间借贷监测系统。二是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发起设立或入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方式进入地方性的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些改革的目的是将使民间金融透明化、合法化、规范化,注重与解决温州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使其更好地为温州实体经济服务。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与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在企业融资方面,温州金融改革建立民间资本管理机构,规范民间资本的投向.另外建立地方金融监督机构,防范融资风险。在金融综合改革中,融资难问题明显地得到了改善。投资方面,在企业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放心大胆的对多项实体经济项目进行投资,不必时时当心资金链的断裂突然断裂。

企业融资问题得到改善,即温州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得到缓解,让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正是温州民营企业所需求的金融环境,可以说是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温州经济的发展。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一)金融综合改革前民营企业融资情况

一直以来,温州是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爆发,使温州人民对温州民营企业失去了原有的信心。自2011年4月初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跑路起,温州的民间借贷的高风险日益开始浮现。民间融资问题一时间成了掣肘温州经济发展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并非仅仅如此,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温州多家民营企业开始连续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企业主“跑路”、温州经济受到震荡,社会稳定受到影响,问题变得异常严重。

温州企业家“跑路事件”将温州中小民营企业的真实困境显露无遗,并发的一系列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更是将温州民间融资的丑陋面目展现在国民面前。

企业家外出逃避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同时企业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维持在高水平,温州民营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度一降再降。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③,“温州市不良贷款率为3.8%,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以上,远高于全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对于银行来说,在风险和收益面前,他们往往会倾向于前者,这样一来,对于原来就缺钱的温州民营企业贷款更是举步维艰。银行有钱不愿意给企业,企业只能在民间进行高利率融资,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使企业陷入危机,面临破产。

然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损害远不止于经济层面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削弱了温州银行与企业间的信用关系。企业与融资机构之间的信用度越来越低,银行不相信企业,不愿意贷款给企业,企业拿不到钱来发展实体经济,开始转为投机,恶性循环,使得温州经济岌岌可危。不仅银行与企业互不信任,就连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基础,也在不断地削弱。温州的金融体制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岌岌可危。

(二)金融综合改革后民营企业融资情况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后几项内容改的是金融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目的在于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改革一年来,新增筹建小额贷款公司26家,累计开业运营32家。2012年新增融资额为110多亿元,占全社会融资量的13%,另外还推动4家民营企业上市。另外,完成382家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新增信用贷款146亿。此外,18家融资中介机构被已营业的4家民间借贷服务登记中心引入,借贷成功率超过30%,月均利率为13%左右。

在温州金改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成立。这项改革改善了民间融资自身的合法性,也使民间资金借贷更加公开化。这项改革措施不但使企业的民间融资渠道得以拓展,还使得企业或个人的投资渠道得以畅通。

另外,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后,使民间融资管理机构与企业之间消除了不必要的怀疑,使温州信用体系得到重建。

随着金融综合改革的进行,温州民营企业同时也在建立与现在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的内部相互制衡及相互监督,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职责分明,监控严明,信息透明,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监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融资作为财务管理中一大重点,在企业中必须得到重视,金融改革只能在外部影响企业的融资问题,企业内部的融资规范还需要企业内部完善,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与金融改革的推进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温州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中温州民营企业在融资上还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实施,解决了一部分关于企业财务融资难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温州金改还在初步试验阶段,并未取得重大突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发展村镇银行与贷款公司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实的难点是,如何将小额贷款公司转换到村镇银行。

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正规金融相比,小贷公司在吸储与利率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因此转换成村镇银行的意愿性不强;第二,按照系统制度设计,如果小额贷款公司转为农镇银行,就需要满足银行的资本监管政策,从而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自由和灵活性降低;第三,民营企业作为控股人并不具备的优势,因为银行贷款前审查平台和信用风险跟踪平台民间都需要与银行合作才能实施。

同时,温州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数额少、财务制度不健全,加之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往往存在财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这些方面的缺陷往往很难符合银行放贷的要求,从而无法获得贷款,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银行方面融资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了解决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使民间资本规范化和组织化,更好地为温州民营企业服务,从而促进温州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根据温州市金融办的数据,“在2015年9月21日至12月31日这三个月间,温州利率水平一直处于20.86%-22.24%之间的高位”。

作为金融改革主要内容之一的利率市场化,是金融综合改革时的必然之举。为了让民间组织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就必须实行自由、公开的金融交易准入审核标准,在这样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让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和国有银行展开公平竞争,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阳光化、规范化的民间借贷无论如何能够为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合法有效的资金渠道,而这与原来的民间高利贷相比,也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另外民间融资难问题在金融改革中虽然初见成效,但远远还没有解决。企业融资渠道变宽,必须要求地方金融对融资监控加强管理,不然一旦出现民间银行倒闭,将会给温州经济雪上加霜。因此民营企业在融资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必须加强监控,如果像以前一样监控薄弱,企业融资问题不单单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因此变得更加严重。

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那么在金融改革下,民营企业就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从而失去这个对于温州民营企业来说再次腾飞的机会。金融综合改革的目标就是为温州经济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温州作为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城市,如果民营企业在金融改革中不能适应和跟上改革步伐,在金融改革中不能获得新生,那么等待民营企业的就是毁灭,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也就意味着彻底地失败了。

上一篇:高校校办产业财务风险研究 下一篇:你真的需要有一套学区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