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时间:2022-08-12 07:52:55

冬季大棚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一、加强内外保温

冬春茬蔬菜为了确保室外温度-5-10℃不受冻害,覆盖方式不能少于三膜(三层农膜覆盖)加二帘(二层草帘覆盖),最好采用四膜加三帘覆盖,过冬才最安全。一是外保温。温室的外保温措施有前屋面覆盖草苫、纸被或棉被,墙外倒培土;大棚四周围草苫,棚顶还覆盖软麦秸;中小棚及改良阳畦外保温多用草苫覆盖。二是内保温。温室、大棚可增设四层内保温设施,即地面覆盖地膜,栽培畦上扣小棚,小棚上盖草苫,上面再设保温幕或扣中棚,也可用每平方米15克的透明不织布直接覆盖在物体上,以增加近地面气温。三是应用保温棚膜。棚室扣盖加有红外线阻隔剂的棚膜,能有效地阻止长波辐射能的外流,一般可使棚室温度提1~2℃,甚至更多。四是优化棚室构型,加强内外保温和应用保温棚膜的增温效果是很显著的。在薄膜日光温室内设置一层保温幕,与前屋面薄膜间距不超过10厘米,可使放热系数约降低40%,日平均气温高4.2℃,夜间平均气温高3.3℃,10厘米地温高0.7℃。

二、肥水管理

大棚内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大多从开花、结果初期开始进入需肥水最大期。若遇高温干旱天气,必须及时浇水,防止缺水,影响蔬菜生长且易感染病毒病;遇到连续阴雨时,应及时清沟理墒,排除积水,务使不受水淹。当第1穗果已坐住并开始膨大时,追施1次复合肥,亩施10~15公斤。开花结果盛期再追1~2次复合肥,每次亩施15~20公斤。为延长辣椒的结实期,防止早衰,应根据长势情况用3%磷酸二氢钾和3%尿素进行叶面喷施,补充营养。

三、温光管理

对大棚内蔬菜做好温度和光照的调节,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棚温上升,白天早通风,增大通风量,使棚内温度处于各种蔬菜生长相应的最适温度,同时做好昼夜温差的调节,棚内温度较大应及时通风排湿。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调节棚内蔬菜的光照强度,当日温超过30℃时要及时放风,经常保持棚膜清洁,以提高棚膜透光率,保证有足够的光照时数。

四、植株调整

辣椒、茄子应及时打去底部老叶、黄叶、病叶和细弱的侧枝;番茄可通过人工方法用单干整枝进行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瓜类蔬菜应及时引蔓、绑蔓、侧蔓整枝,座果数量足够后摘心打顶,以有利于通风透光,改善生长环境,增加结果量。

五、保花保果

茄果类蔬菜因前期温度偏低,光照不足,开花授粉不良,易落花落果。应用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处理,是防止落光落果的有效途径,促进果实生长发育。早期温度低用20~25ppm浓度的防落素蘸花,后期温度回升用10-15ppm浓度的防落素蘸花,或用30~40ppm浓度2,4-D蘸花。需用人工授粉的,一般在上午8~11时进行,授粉时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上,取当天新散粉的雄花,摘除花冠,将雄蕊在柱头上轻轻涂抹,一朵雄花可涂雌花一般授粉2次以上。

六、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在大棚蔬菜生产中,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蔬菜作物有机物质的合成,加速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一般作物喷施二氧化碳气体后,植株长势增强,病虫害减轻,叶片增厚,开花增多而整齐,提早成熟,产量增加5~10%,品质改善。具体方法:一是增施浓度。增施二氧化碳浓度要根据不同作物和天气而定,据试验,茄子、辣椒、草莓等,以晴天750ppm,阴天550ppm为好;番茄、黄瓜、葫芦等,以晴天1000ppm,阴天750ppm为好。一般宽6米、长30米的标准大棚,用二氧化碳发生液1.49千克加碳酸氢铵1.55千克,能够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二是掌握喷施时间。喷施时间以早晨8:00~10:00为好。喷施前盖紧薄膜,喷后密闭二小时再进行通风换气。

七、病虫防治

早春茬蔬菜茄果类病害主要有早疫病、病毒病、绵疫病、炭疽病等,防治方法:一是发病时每亩用350克百速烟剂熏烟处理,二是发病初期及时用特立克600~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或75%百菌清,每7~10天交替喷1次,连续3~4次。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可用吡虫啉1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瓜类、豆类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病毒病、白粉病等,用百菌清、植病灵、杀毒矾、扑海因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可用20%速灭杀丁、25%扑虱灵、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上一篇:甘州区郑单958制种玉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油菜病虫害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