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后神话时代

时间:2022-08-12 07:18:07

“云计算”的后神话时代

当Google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的时候,首先让我想到的是《终结者》中的“天网”系统,一个制造了地球灾难的智能系统。从那时起云计算进入到了一个神话的时代,让很多行业用户云遮雾绕,有种如坠云烟的感觉。而随着亚马逊、lBM、Ooogel、intel、HP、红帽乃至微软都宣称将大规模发展云计算,并且多个云计算中心真实落地的时候,我们总算对云训算有了个大致的轮廓,拨开云雾,我们见到了远处的青山。

云计算的定义并不统一,目前主要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云计算进行定义。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常被称为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

我们可以理解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延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云计算约等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云计算经常是与虚拟化、效用计算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在云计算的后神话时代,微软、红帽、IBM、惠普、Oracle、瞻博网路、Cisco、华为等均在云计算领域推出了自己全新的技术和理念,丰富了云计算在各个层面的技术。国内超图数字城市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上海亚太数据港、杭州云计算开发培训平台、苏州风云在线、苏州天地孵化平台、北工大科教云等等实质性云计算中心的落地,可谓百花齐放。云计算已经乌云尽散,曙光来临。

近日,当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华盛顿大学发表关于云计算的演讲,标志着微软正式吹响了向云计算大举进军的集结号。核心战略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微软的云计算战略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微软运营:微软自己构建及运营公共云的应用和服务,同时向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提供云服务。第二,伙伴运营:ISV/SI等各种合作伙伴可基于Windows Azure Platform开发ERP、CRM等各种云计算应用,并在Windows Azure Platform上为最终使用者提供服务。另外一个选择是,微软运营在自己的云计算平台的Business ProductivityOnline Suite(BPOS)产品也可交由合作伙伴进行托管运营。第三,客户自建:客户可以选择微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构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微软可以为用户提优化大师供包括产品、技术、平台和运维管理在内的全面支持。核心优势

微软的优势很明显在两个方面。其一,用户使用习惯的掌控。近97%的桌面操作系统占有率是微软创造的一个神话,同时也是微软对用户使用习惯掌控的证明;其二,Microso Visual 2010的推出,为一般用户定制开发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微软主要有三类云计算解决方案,即Live和Online解决方案、Windows Azure平台解决方案,以及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1)Live和Online解决方案。微软的云计算应用既有针对消费者的服务,也有针对企业的服务。微软当前提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已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即时通讯、邮件、中间件、应用管理软件等系列产品,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提供了全面的云计算应用选择。

(2)Windows Azure Platform解决方案。作为一个运行在微软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个云计算操作系统和一个为开发者提供的服务集合。开发人员创建的应用既可以直接在该平台中运行,也可以使用该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服务。相比较而言,Windows Azure platform延续了微软传统软件平台的特点,能够为客户提供熟悉的开发体验,用户已有的许多应用程序都可以相对平滑地迁移到该平台上运行。另外Windows Azure Platform还可以按照云计算的方式按需扩展,在商业开发时可以节省开发部署的时间和费用。

WindowsAzure platformlg WindowsAzure、SQL Azure和WindowsAzure platformAppFabric。Windows Azure可看成一个云计算服务的操作系统。SQL Azure是云端的数据库;AppFabric是一个基于Web的开发服务,它可以把现有应用和服务与云平台的连接和互操作变得更为简单。AppFabric让开发人员可以把精力放在他们的应用逻辑上而不是在部署和管理云服务的基础架构上。

(3)Dynamic Data Center Toolkit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微软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的优化和管理方案。企业可以基于该方案快速构建面向内部使用的私有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也可以基于该方案在短时间内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对外提供服务。具体功能特点包括部署、24×7监控、优化、保护、灵活适配五个方面。其中,部署功能包括部署服务器、网络、存储、服务等资源,以及灵活的自我管理。24×7监控功能包括收集运行情况数据来更好地满足SLA需要,监控资源利用情况和客户自我监控。优化功能包括持续监控和在不影响或少影响的情况下主动根据运行情况来调整和迁移服务器,并且根据需要分配“合适”的资源,不超配和低配。保护功能包括防病毒、垃圾访问过滤、防火墙等,应用和数据备份,保证99.9%正常运行时间和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灵活适配功能包括容易调整环境、部署新资源;存储、带宽等根据需要可以动态调整,支持不同虚拟技术,并可以管理不同类型的虚拟机。

红帽

“云计算将全部使用Linux",这是红帽的目标,也是整个开源社区所希望的。红帽公司的虚拟化产品正在成为云计算的中坚力量。核心战略

红帽软件公司副总裁Mark Enzweiler表示,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技术,而云计算正是IT行业提供和消耗计算资源的最新方式。利用虚拟化可对计算资源加以整合,并且按需进行动态分配。作为一种业务变革解决方案,云计算使速度和成本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核心优势

红帽在虚拟化技术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其Hypervisor采用的是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技术,KVM将Linux内核变成Hypervisor,完全利用Linux现在已有的特性,在架构上有很好的优势。

另外,红帽Linux获得开源社区的支持,平台 Mercury产品在测试和优化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在向云计算领域拓展的过程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施方案

惠普企业业务集团技术服务事业部基础架构咨询服务高级顾问经理张俊表示,作为云设计服务的一部分,惠普首先会与客户共同工作,了解客户需求和现有IT投资。之后,惠普服务团队会创建为客户特别定制的云基础设施设计蓝图和实施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成本预估、部署指导、测试、运营管理、服务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监管和支持。

第一阶段的先期分析,强调了人员、流程和技术。为企业实现云计算提供目标及规范。这个服务是综合的,不仅仅是在操作与技术层面考察,是否实现了虚拟化,买很多刀片服务器判定是否实现了云,而更多强调的是云计算运营模型的设计,比如自服务网站、系统架构模板、虚拟化、自动化、存储池、支持资源调度,提供计费数据接口等要求,同时还会考虑到整体云计算流程的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服务,在分析中还会详细确定相关的云计算人员所需要的技能以及人员或者组织。

第二部分是详细的设计开发。在这一步骤中,惠普的技术服务专家会设计一个非常详细的云计算架构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相应的上层操作系统应用。同时,会根据企业应用特性设计整个云架构。惠普本身的云架构对所有云计算来说是有一定通用程度,可以被任何云计算的架构所使用和参考,当然行业也会有一些行业的特性。

第三部分是实施规划。建一个新的云平台,要考虑这个服务是新建的,还是从旧有的系统迁移过去的,新建的怎么让系统上线,如果是迁移的要看应用的迁移是什么,数据的迁移是什么,相应的支持计划都在这部分。

遵循这样的设计规程,惠普为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设计了一个完整的云计算规划。这个规划在实施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的IT系统上,有上千个应用系统,希望能够通过私有云的部署,实现更快服务交付,同时降低成本。因此,惠普设计了一个快速访问计算环境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客户的反响非常好。新应用从测试到所需要的时间从以前的6个月缩短到24个小时,每次更新间隔缩短到59秒,安全鉴定流程所需时间由原先的80天缩短至40天,同时通过一个自助服务终端提供服务,并按次计费,出色地实现了云计算的目标。

“所有的企业都急迫地想了解,如何建立特制云基础设施,既安全又有效,同时还能实现业务目标,”张俊表示,“惠普具备帮助客户确保其云基础设施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在现在及未来实现预期的收益。”

从“云计算”提出至今,许多企业都已经接受了它的概念,并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实施。然而,如何实现“云”的美好前景,令许多企业感到无从下手。惠普云设计服务为客户提供云服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惠普云参考架构及业务需求、技术、软件包和云服务需求。这项服务能够减少昂贵的技术冗余,同时帮助客户做出正确的战略投资决策。最后,它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投资和惠普融合基础架构技术,实现惠普软件和第三方产品之间的无缝集成,实现了整体云基础设施设计。

瞻博网络

瞻博网络致力于帮助客户构建I T基础架构、致力于帮助客户前瞻性地处理网络用户和端点激增问题,同时构建高性能、可靠和绝对安全的网络来支持业务增长。

瞻博网络的核心能力体现在架构、硬件设计,以及业界一款运营商级专用“纯IP”模块化网络操作系统――Junos软件上。我们通过这种独特的定位始终保持业界的领导地位。瞻博网络提供广泛的产品系列,包括路由、交换、安全、应用加速、身份识别策略与控制以及管理产品,旨在为客户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出色的灵活性,同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核心战略

瞻博网络亚太区企业网架构师Greg Bunt表示,从云计算方面获取的宝贵经验将有助于为企业大幅提升企业数据中心的扩展性、灵活性、应用服务水平,同时降低成本。若要得到以上这些好处,企业就需要对其网络进行仔细检查,而这也是CloudReady数据中心的基础。

核心优势

瞻博网络的优势在于这家公司在IT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设备和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数据中心运维经验,这些都是云计算中心建设和运维的基础。实施方案

瞻博网络亚太区企业网架构师Greg Bunt表示。要突破这些障碍,就需要企业IT部门从根本上改变扩建原有数据中心的方式。成功构建可扩展的Cloud Ready数据中心网络需要分三步走:简化、共享和安全。

简化:简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减少独立设备的数量。未来,只需要一台单一逻辑交换机就能在数据中心内安全可靠地扩展,以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存储和其他设备。在此之前,可以采取一些过渡措施,以便在不增加复杂性的情况下,实现巩固网络层、提升规模和性能、并降低成本的目标:调整设备密度,以减少物理设备的数量,采用新技术,使多个物理设备充当一个逻辑设备,将交换层减少至两层或更少;确保进出数据中心的路由连接可靠;维护一个通用操作系统(OS)和单一节点,用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监控并管理网络。

共享:在拥有能支持大量的资源的更简单、可扩展的网络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动态共享,以获得更高的灵活性。这需要两个层次的虚拟化:服务器、存储和设备的虚拟化、网络自身的虚拟化。虚拟化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物理分割的需求,允许多用户高效、灵活地共享容量和带宽,进而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VLAN、区、MPLS和VPLS是对企业数据中心内和企业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进行虚拟化的有效方式。

安全:另一个挑战则设计安全问题,即如何维护一个可信的环境以及如何提升存储资源的安全性。为了对前两个步骤加以补充,安全服务也应进行巩固和虚拟化。

使用以下及其它措施来确保数据和服务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无论这些数据和服务是处于休眠状态或是在传输过程中。保证进入数据中心的数据流安全。在减少设备激增的同时,对于接入网络终端(sSL)和企业设备(IPSec)的连接,进行权限认证和加密。防止拒绝服务攻击(Dos)及部署防火墙,以保护边缘和周边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证数据中心内的数据流安全。用VLAN、区、虚拟路由器和VPN分割网络,在服务器之间、虚拟机之间以及电脑之间使用防火墙,以保护应用到应用的流量安全。

还应采用应用感知和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设置集中的网络策略,以确保符合安全规范。集中式的报告引擎将能够帮助用户以可视化方式了解应用和数据的历史及实时状况,使得IT作人员能够根据安全规范,对漏洞进行评估。

不知不觉,身在“云”中

超图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SuperMap SGS是超图数字城市地理 信息公共平台软件,是在SuperMapiServer Java 2008基础上专门针对我国测绘单位、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区域地理空间框架需求提供的通用软件平台。公共平台是其他专业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的基础平台,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满足城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具备实现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具有“权威性”、“公共与基础性”、“共享服务性”的特点。其核心是为政府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电子地图服务和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服务。公共平台包括“数据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辅助应用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4个子系统。

红帽软件云计算/RHEV虚拟化平台通过虚拟化技术、可视化管理技术,能够提升SuperMap SGS的能力:支持SuperMap SGS产品及其应用的快速部署,支持业务敏捷。实现软硬件的动态监控管理;满足应用系统的高并发请求,提供性能卓越的服务。

上海亚太数据港

上海亚太数据港的基本任务包括: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加速知识传播,形成示范效应,研究服务标准,制定服务规范,提升信息化应用,降低营运成本,组织大型活动、提高业界地位,实施有效管理、创新监管模式。

在该地的体系结构中,以示范为主要目标,部署自下而上的三层架构的体系,包括最底层的1个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对应于IaaS),以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为主体;中间层是开放的开发环境平台(对应于PaaS);上层是由商业云、工业云和公用事业和政务云分别提供的近十项云的服务(对应于SaaS)。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区/平台:即国际云计算软件服务商(saaS)聚集带、国际云计算平台服务提供商(PaaS)聚集区、国际云计算中心(IaaS)基地、数字医疗云计算平台、数字媒体制作云计算平台、网络游戏运营测试云计算平台、科研开发测试云计算平台、国产基础软件研发云计算平台、国际信息外包服务商聚集区等。

杭州云计算开发培训平台

微软是“浙江省软件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的合作建设单位,也是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基于SaaS模式构建“软件开发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持单位。该平台采用微软最新的虚拟化技术,引入微软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率先为中小软件企业和软件外包服务企业提供包括设计建模、代码开发、软件测试、项目管理在内的全程按需服务。通过“软件开发创新服务平台”提供的公共服务,提高企业软件研发创新能力,降低企业软件生产成本。

通过这个平台,杭州市中小企业可以租用计算资源、租用存储资源、租用软件进行应用。通过这个平台,中小企业不需要购买服务器,如果要开发软件只需上网接入“软件开发创新服务平台”,就能获得服务器、开发软件等资源。与其他的云计算服务相比,微软具有更丰富的资源和能力提供面向开发者的平台,该平台将直接提供基于微软全套的开发平台,初始阶段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杭州的中小企业,以后也会逐步面对全国用户。杭州国家软件开发基地将与微软一起,根据平台用户的反馈以及云计算技术新的发展,从服务和技术的角度来持续提升平台能力。

苏州风云在线

2008年11月,由苏州工业园区、微软、江苏风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合力打造的SaaS服务平台――“风云在线”正式启动。

目前,用户可通过风云在线平台应用的微软产品包括:Exchange Server2007,Microsoft Dynamics 4.0,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以及统一通信软件等。苏州工业园区还将不断与优秀ISV合作、将其解决方案到风云在线平台,并与微软合作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及渠道进行推广。

风云在线采用的是微软新SaaS架构技术与服务器端产品,这为平台高效安全地、高品质地运营软件服务提供了核心保障。其次,风云在线运营的软件服务,比仅定位于为客户提供基础工具应用为主的其他SaaS平台更为丰富,风云在线更加重视那些能为客户提升核心竞争力、带来真正价值的应用与解决方案。再次,风云在线上有定制功能极为强大的在线定制开发平台――FW086Sandbox,它能在较低技术甚至零技术要求下,快速定制出满足各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个性化需求的管理解决方案。最后,风云在线将自己定位为SaaS/S+S平台运营商。优势特点包括:优秀应用;强大的运营管理平台;完备IDC与运维服务机制;360度的客户服务。

苏州天地孵化平台

2009年7月28日,无锡(国家)软件园(iPark)和IBM共同在无锡庆祝“天地软件服务创新孵化平台”成功投运。

此次正式投运的“天地软件服务创新孵化平台”,由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IBM中国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致力于为全球软件企业提供开放式软件信息孵化服务。“天地”的投运,首开国内SaaS(软件即服务)运营模式之先河,填补了国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应用软件部署、系统和软件管理、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空白,同时意味着无锡新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已覆盖“人才、资本、管理和技术”四大要素。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为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升级,在无锡市人民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无锡(国家)软件园与IBM中国研究院合作,自2007年底规划启动实施无锡iPark“天地软件服务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并在公益平台建设领域,形成“联合研究、深度孵化、合作共赢”的独创理念,大胆创新,将在江苏乃至长三角范围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激荡和辐射全球软件服务创新领域。

北工大科教云

2009年12月14日,IBM携手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大)联合打造中国首例科教云――“北京工业大学云计算实验平台”。北工大云计算实验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的新一代解决方案,将面向学校、企业、政府以及开源社区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及服务,开创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全新的IT资源服务及供应模式。它不仅代表云计算技术在科教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更是以IT技术推动教育普及化的一种有利尝试。

北工大向来重视计算机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同时还积极将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应用到学校IT基础建设与交叉学科的科研中去。此次,北工大与IBM公司合作建立的“北京工业大学云计算实验平台”是基于业界领先的云计算技术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是中国首个云计算在科教领域成功应用的范例。该项目由北京市政府投资,是面向校内、校际及社会开放的公共计算平台,能够为学校教研、企业研发以及市政项目提供优质、稳定、可靠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共同推动远程协同试验系统的发展。项目采用硬件设备虚拟化、软件版本标准化、系统管理自动化和服务流程一体化等手段,构建代替传统数据中心的以服务为中心的云计算运行平台。

上一篇:信息系统运维测试指标体系初探 下一篇:跨越团队的时差和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