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之道:以热爱为切入点

时间:2022-08-12 05:26:18

班主任管理之道:以热爱为切入点

开学初,一位老班主任悄悄地发来短信:“尊敬的校领导,因为家庭原因,所以本学期我请求不再担任班主任。望考虑为盼!”无独有偶,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主动请缨,要求担任班主任。这使我们陷入了沉思:虽然每学期学校都让教师填写任职意向表,但最终还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部分不愿意做班主任的教师不得不做班主任,而一部分想做班主任的教师却没有机会。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所获得的经济补偿却十分有限。一个成功的班主任看重的不是经济利益,他们选择做班主任是因为自己热爱这个岗位的工作。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热爱为切入点,把教师的热爱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责任和行动。

把热爱化为有声的语言

如何了解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是否热爱?在本学期教师任职意向表“班主任工作”一栏里,我们特意设计了这样的文字:“你热爱班主任工作吗?请用三言两语表达你的真实心声。”

我们发现:不愿意做班主任的教师,大多反映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辛苦劳累;而乐意做班主任的教师却各有原因。有的教师说:“热爱无须理由,爱着,痛苦着,快乐着。”也有的教师说:“做班主任虽然烦,但挺有意思的。”还有的教师说:“做老师不做班主任是一种缺憾。”有的教师说:“我从来没把做班主任当做一种负担,我感到更多的是乐趣。真的,当你乐着去做,苦也变成了乐。当班主任让我对学生总有一种期待,工作热情也增强了哟!”还有的教师说:“我常常被孩子们感动,因而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平凡的岗位。”

在一次班主任例会上,我们请这些班主任谈他们当班主任的感受,讲述他们与学生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听到了学生对班主任的真情,也感受到了班主任对工作的挚爱。大家分享着班主任对工作的热爱及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

都说班主任苦、烦、累,但只要心中有爱,所有的苦、烦、累就都呈现出靓丽的色彩。让热爱班主任工作的人去做班主任,他们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使出浑身解数。

把热爱化为神圣的责任

在我校教师的胸卡上有这样一句话:“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作为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人物,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如何将班主任对工作的热爱转化为具体的责任,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的头等大事。

学校制定了班集体建设的标准,引领班主任把责任体现在具体可见的班队目标中,并细化为日常系列教育的主题,如班风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课堂内外常规教育等。班主任心怀责任,时刻把握全班学生的思想脉搏、行为动向,心中有一本明白账,工作就做到了忙而不乱、忙中有乐。

为了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学校引导班主任在“务实”二字上下工夫。比如: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生的养成教育与家校联系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我们提出,班主任要结合班情抓落实。一(1)班班主任徐老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就每一个孩子名字的来历、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一一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获得了翔实的档案材料。她关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手把手地教学生扫地、擦窗、排桌椅。一个学期下来,一年级的小朋友不仅知道了正确的扫地方法、擦窗顺序、排桌技巧,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务实”使班主任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班级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

为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学校还引导班主任在“细致”二字上做文章。我校制定了《班级管理精细化条例》,引导班主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做。班上设有“电工”、“园艺师”、“守门员”、“供水员”、“报刊发送员”……学生们各尽其责。此外,我们还要求班主任细致入微地洞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苗头,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例如:班主任尹老师发现学生A有些异样,不合群、少言语。经了解才知道,A同学的父亲在外市工作,母亲在市区工作,他经常一人在家,自己洗衣、做饭,生活毫无规律。尹老师知道后,多次与A同学的父母联系,分析孩子一人在家的种种不利之处。A同学的父母终于醒悟,克服困难,晚上回家陪伴孩子。尹老师又经常开导A同学,让他理解父母的无奈与牵挂。渐渐地,A同学与父母的交流多了,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把热爱化为

对学生真诚的关怀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爱心,就会把孩子当做孩子,既肯定孩子的优点,又能接受孩子的不足;有爱心,就懂得学生需要引导,成长需要时间;有爱心,就懂得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一直注意发现身边的典型,收集具体的爱心案例,捕捉爱的火花。比如:我们注重将身边的爱心案例整理出来,利用“班主任例会”、“德育论坛”等与所有的班主任一起分享,让更多的班主任受到启迪。

例如,施老师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他们的班级充满了家的温馨。“每天一个故事”是施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在故事的感染下,孩子们变得纯净了、友好了、上进了。B和C是一对双胞胎,家境不好,学习不求上进,父母对他们的学业几乎不抱什么希望。而施老师却在每天放学后耐心地给他们辅导功课。一天,施老师辅导完功课后,外面下起了雨,施老师放心不下,决定用自行车送他们回家。瘦弱的施老师载着两个孩子,用了半个小时才把他们送回家。当家长看到施老师浑身是水而孩子却罩着她的雨衣时,又激动又愧疚。这对双胞胎终于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施老师的一片苦心。

杜老师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坐着轮椅上学的D。进校前,她几乎从未出过家门。为了让D尽快地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杜老师可没少操心。D听不懂普通话,杜老师就把普通话一句一句地翻译成方言,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说普通话。看到D智力上没有问题,也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了,杜老师就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培养她开朗自信的性格上。杜老师给D讲张海迪的故事,让她学会坚强;让小朋友多与她谈心,让她学会交流;课堂上,给她发言的机会,让她找到成功的快乐。为了让她与正常孩子一样参加活动,杜老师常常把她抱到专用教室或操场上。爱的旋律在轮椅边飞扬,如今,D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她快乐地成长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把热爱化为无穷的智慧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既要有爱心,还要有慧心。“爱能生慧”,此话一点不假。留心班主任的琐碎工作,你就会发现,很多班主任老师的做法都堪称智慧之举。我校结合科研课题“智慧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组织班主任学习理论,推荐班主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的著作,鼓励班主任以爱为基石,提升管理智慧,总结经典的案例并与同伴分享。

班主任倪老师是一位既有爱心又有慧心的好老师。有一次,我们向教师反馈学校对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结果,罗列了校园公共设施被损坏的种种问题,引导班主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加强教育。倪老师没有简单地训斥孩子,也没有空洞地对孩子说教,而是别具匠心地把课堂搬到了百草园。以下是倪老师整理的教育故事。

教室后面有一块百草园,绿树成荫,花儿飘香。那里的活动器材是最吸引小朋友的,但粥少僧多,能挤上去玩的孩子不多。于是,更多的小朋友瞄上了那树、那花、那草坪、那休闲椅,爬的爬,追的追,乐此不疲。看着那弯着腰的树枝,那低着头的花儿,那印有一个个小脚印的休闲椅,那光秃秃的草坪,心痛、自责涌上我的心头。

在班会课上,我向小朋友宣布:“今天的班会课我们到百草园上!”孩子们欢呼雀跃。来到了百草园,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望着我,等我宣布自由活动。

“孩子们,你们为什么喜欢到百草园玩呀?”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因为百草园里有秋千架!”特爱荡秋千的小虎响亮地答道。

“我喜欢这里的鲜花。”扎着羊角辫的小文指了指她身旁的一朵不知名的小野花,细声细气地说,“看,它多漂亮呀!”

“这儿有高高的树,树荫下多凉爽呀!”是呀,外面烈日当空,这儿凉风习习,在这里活动确实是惬意呀!

“如果这里没有树荫,没有鲜艳的花朵,没有青青的小草,你们还喜欢这儿吗?”回答我的是长长的拖音:“不喜欢!”

“告诉小朋友一个不幸的消息,这里将会变成一个没有树荫、没有花朵、没有小草的地方。”我的语气很沉重。

小朋友可急了,“那我们快对校长说一声,不能把这里的花草树木除掉!”下课总是第一个冲向百草园的小刚有点迫不及待了。

“校长也舍不得呀,可是没办法!”我的声音比他们更急。

“是谁?这么坏!”声音里有股恨意。看看小朋友的表现,差不多把这个人当做头号大坏蛋了。

时机成熟了,我该揭开谜底了!

我领小朋友们来到一个铺着草坪的小山坡前。这个可爱的小山坡曾是男孩子们的天然滑梯、女孩子们嬉戏的场所,即使摔跤了也不疼,因为有软软的草坪呵护着。望着这块乐园,想到它不久就要被夷为平地,孩子们一个个挺难受的。

“其实,小草也不愿意和你们分别呀!”我指着山坡倾斜的一面,这儿几乎能看见泥土了,微风中,只有几株小草顽强地挺立着,“你听,这株小草在说话呢!”

孩子们屏息静听,一秒、两秒、三秒……一分钟过去了,有一双小手举起来了,两双,三双……

“小草说,它很孤单!”是呀,原本一个快乐的大家族如今只剩下这几个难兄难弟了,不孤单才怪!

“那它的同伴上哪儿去了?”我一字一顿地询问,眼睛紧盯着平时那几个最喜欢爬坡的小男孩。

沉默,低头,反思……

这样充满智慧的教育案例还有很多,因为有一颗慧心,所以学校百草园花木的破坏、荷花池的污染、班级牌的损坏等都成了班主任的教育资源。

这些平常的交流、分享与共鸣,其实就是一种最实际的校本培训。

上一篇:政教处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中应如何作为? 下一篇: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竞聘上岗 自主组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