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高管的穿衣哲学

时间:2022-08-12 03:30:48

一个女高管的穿衣哲学

身为女性,你不会因为举止打扮像男人而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尊重与荣耀。工作能力与成就匹配就好,在性别魅力和女性美感方面,还是展示本色更妙――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身为女性在职场上的一种基本礼貌。

所以,一般情况下,“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搭配好”跟“把工作做到该做到的程度”一样,是我在头天晚上睡觉之前必定要做的两件事。

先入为主

我到现在供职的公司工作已经超过10年了,然而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入职第一天穿的是什么。

那时我对这家公司具体是什么风格还不太清楚,然而我是来做高管的,又是“空降兵”,别人都不知道我是谁,这是我的第一次亮相,所以一定要足够重视。关于穿着,我当时的想法是,要让人感觉我很稳健、持重,但同时也要保持我时尚轻快的风格。

于是,我上身穿了一件白色的软缎子衬衣,白色给人的感觉很干净,而且没什么威胁性,容易接近。其次,缎子这种材质软软的,有一种女性专属的柔美味道,并且那件衬衣前襟上有两股辫子式的设计,很别致,细心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与之相配,我穿了一条过膝的、黑色中带隐约条纹的鱼尾裙,“黑色”和“过膝”能体现持重保守。然后又配了一双最简约正统的黑色高跟鞋,披着大波浪长发,去上班了。

开会、见面、人事手续……一天下来,凭着一份留心和敏感,我大概知道了这个公司是什么气场,同时也暗暗庆幸,知道自己“蒙”对了。这里大多数人的穿戴都喜欢高品质的、有沉淀的低调奢华,而不是闪亮多彩和个性张扬。

后来,我给自己的穿衣风格定了一个“80/20法则”:80%尊重公司文化和气场,20%做我自己,不能完全泯灭个性。

适应场合

我外派美国时,第一次和大老板一起参加了一场重要的活动。

那是2006年8月20日,我供职公司的全球高级副总裁Jon给我发来邮件。一是欢迎我来美国工作,二是告诉我,为了表示诚意,他明天要带我去纽约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决赛。“不过明天曼哈顿会非常拥挤,所以我带你坐我们的直升机过去,上面风很大,你要带好外套。”

大老板这次邀请看似简单,实则另有深意。他经常会选一些他比较看好的人同他一起参与一些活动或者访问,这也是一种考验,看看你在一些特殊的商务场合会如何与其他人应对往来,会不会怯场,会不会张扬,是否能拿捏好说话做事的分寸。

和大老板一起去看比赛,而且看比赛之前还要一同参观公司的技术中心。我该怎么穿呢?

我赶紧给一个超级网球迷朋友打电话,向她请教。她说:“简单说就是要‘休闲的正装’,质地要非常好,一般来说穿淡色系的,比如丝质衬衫配飘逸的长裤,通常不会穿裙子。然后再有条丝质的围巾作配饰,再加上墨镜,女士会戴帽子。”

于是当晚跟先生一起决定,帽子就省了,因为要坐直升机,加之我一头直直的长发,不怕风吹,越吹越好看。穿一件淡粉色的缎子衬衫,配一条米白色的休闲长裤,外加一件开司米的黑色外套,只是我打算用系在脖子上的方式来“穿”它。此外再配一副墨镜、一个白色的小包、一双低跟鞋,正好是粉白相间的颜色。因为要去参观技术中心,走很多路,鞋跟不能太高,但是如果完全是平跟,搭配那种长裤又会不好看。

Jon看到我时,夸奖了一句,旁边的人也不住赞美。从中我得到一个信号:今天老板带我同去不丢人。

不抖机灵

现在回想起来,那晚也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如何跟大老板相处,那就是千万不要抖机灵。比如那天,看比赛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听各种汇报。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话不多,但老板会不时就听到的东西问我:“你怎么看?这种情况在中国会怎么样?”

我知道他问这些其实是在观察和考验我,我应该就此发表点儿精辟的看法。但是我告诉他:“Jon,我想多看一看,多观察,我现在还没有想法。”我很诚实地回答他的提问,没有抖机灵耍小聪明――他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见过太多人想在他面前拼命表现,吗还要那样?坦诚有时是最好的智慧,所以我一切如实回答,我刚到美国,这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我不懂,所以接下来几个月我就是来学习的,这就是我的定位。我发现他似乎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有时,身处一个极度奢华的环境里,人容易变得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谁,说话做事难免虚假浮夸。在某种程度上,穿衣打扮也是这样。但你永远要知道你是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衣服成为自己的一种语言。

我始终认为,懂得穿衣打扮,只是为了让自己更成为自己。

注:周忆,IBM大中华区副总裁。

(摘自《绽放》 中信出版社)

上一篇:不卖的虎头鞋 下一篇:有种人叫“职场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