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效果

时间:2022-08-12 12:54:08

激发兴趣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效果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在主观上产生自觉学习的动力,而只有学生在学习时真正表现出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才能使学习活动变得有创造性和更具有效,才能让知识演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 兴趣; 优化; 课堂;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47-01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倒数时我这样设计:首先自制了几个卡片,上面写了“杏-呆”,“吞-吴”等,做一个小魔术,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同时再让学生参与其中,举举还有什么类似的汉字,这样不仅做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为倒数的认识铺设了伏笔,最关键的是在有趣的小魔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本简单枯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会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是一个好方法。小学生是以好动,爱玩为天性,在学习上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情景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教学内容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因人而异,为不同层次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有了好的开端,进而要巩固这种主动学习的良好动力。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能获得成功的乐趣。但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所以就要在课堂练习中因人而异,为不同层次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那么,首先要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三、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孩子们都很渴望知识,但因年龄特点,听课时间不能持久、活泼爱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现代教学方法多样,关键是要能够深钻教材,同时能够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每节课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倒数这节课时,采用了两种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一是,采用找朋友游戏,让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别分配到不同的组别。然后让代表这两个数的同学找到自己的倒数朋友。这样分两次练习后,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二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分组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分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分组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交流的机会,更有老师讲解不能替代的作用。总之,不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才不会让简单的说教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才能让知识变成学生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影响。

五、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一节课、一种方法就能凑效,这就需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取得学生的主动配合。首先,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当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

六、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老师们在课堂上都非常注意改变自己以往的评价语言。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带有明显新课程理念性的评价语言。如:“棒棒,你真棒!”“表扬他,顶呱呱”......一节课中,这样的语言此起彼伏。刚开始接触这些评价语言时,师生们感到非常新鲜,也比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时间一长,总觉得这些评价语言的运用存在着形式化的意味。再加上对学生的观察,有的调皮的学生借着评价的机会,自我表演一番;还有的学生只是嘴巴在动,情绪上根本就没有响应。当学生出现困难、出现过错或犹豫不决的时候,如果老师说一句“我相信你”、“我觉得你行”,那么他就很快会鼓足勇气。无论是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都对他们说:“我相信你行。”这样学生才会个个充满着自信。“行”的更“行”了,“不行”的也“行”了。评价语言贯穿整个数学课堂过程中,让我们“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份激励,少一份打击”、“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敷衍”。站在孩子整个人生的维度上,用发展的理念来实施评价,科学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七、采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如幻灯、录音、微机、录像等,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特点,按照教材需要组合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创设新颖的教学设计,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这种教法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教材的快乐教学因素,突出教学重点。例如,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多媒体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分散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管理 下一篇:浅谈音乐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