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时间:2022-08-12 12:35:53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湖北省已成为外商在中部地区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全球500强企业已有60多家落户湖北。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当年适逢我国“十五”规划的开局年,“十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我国入世5年过渡期从逐步开放,不断适应到积极参与,努力应对的全过程。凭借入世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湖北省对外经贸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后过渡期”全省经济发展的全面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外经贸发展成效显著

“十五”时期,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湖北省已成为外商在中部地区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全球500强企业已有60多家落户湖北。入世5年来,湖北省对外经贸事业成效显著,5年累计吸收外商投资102.9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1倍,年均增幅为20.2%;外贸进出口大幅增加,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85.1亿美元,其中出口143.3亿美元,年均增长17.9%,“十五”后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实现了3年两个翻番;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5年来,全省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1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3.3倍,累计外派各类劳务人员2万人次,其中外派海员6500人次,是“九五”时期的2.2倍。

2006年1-10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32%;累计进出口总额95.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3%,其中出口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全年出口有望突破60亿美元;国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4%,新签合同额5.35亿美元,同比增长60.6%,外派人数5605人,月末在外人数9136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2%和33.5%。

应对措施积极有效

修订相关规章制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

根据WTO规则和入世承诺,湖北省人民政府在集中清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对与贸易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进行了调整,制定、修订、废止了从1980年以来的700余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力度 ,分四批取消了省级政府部门承担的614项审批事项。近年来,湖北省政府还进一步加大了在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推行政务信息公开的工作力度,完善了相关制度。2004年3月,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2006年12月1日又成功进行开通后的首次全新升级改版,现在绝大部分地市州都已开通了官方网站,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架起了众多沟通的桥梁。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有效保护产业安全

入世5年来,湖北省累计发生15起国外反倾销案件,涉案产品主要集中于化工、机电等我省具有较强出口竞争力的产品。面对接踵而来的贸易摩擦,省直相关部门协助企业积极开展应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企业维权意识增强。以2005年为例,全年举办、参与的应对贸易摩擦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共有8次,参训人员近500人。美国金刚石锯片案中,宜昌黑旋风锯业公司涉案金额只有5万美元(主要出口欧盟),也积极进行了应诉。另外,在印度季戊四醇案中,全国13家涉案企业中仅有2家应诉,湖北宜化公司即其中之一。

二是企业维权效果较好。欧盟碳酸钡案,给予京山楚天钡盐公司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终裁税率约为3.47%,这是国内5家碳酸钡应诉企业中最低的,从而在对欧盟出口上获得了更大的竞争优势。美国金刚石锯片案,初裁征收武汉万邦团结激光公司14.96%的临时反倾销税,未应诉企业将被处以164%的畸高税率。长飞光纤公司申诉的光纤倾销案,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口G652单模光纤征收保证金。目前该公司的光纤产品销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国内市场占有率由反倾销之前的20%提高到目前的40%以上。

2005年底,省商务厅与上海WTO信息咨询中心合作正式建立了产业损害预警系统,2006年2月第一期预警通报信息,现已共编发5期预警通报信息,在企业中反响良好。

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近年来,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抽样调查表明,湖北省有超过6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TBT负面作用影响,其行业比例大致为:食品土畜50%,机电40%,五矿化工33%,轻工18%,纺织7%,主要来源地为:欧盟、美国、日本和中东地区。

为此,省商务厅联合省质监局、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立了经常性工作联系制度,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2005年11月,由省商务厅、省质监局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举办了“全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WTO/TBT)研讨会”。市州商务主管部门、质监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外贸出口骨干企业代表及有关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中心)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增强了相关部门应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促进全省外贸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6月,由省质监局、省商务厅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搭建的“湖北省WTO/TBT通报咨询与预警服务平台”正式投入建设,并已于12月开始试运行。该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能:一是根据WTO正当目标原则,建立一整套具有湖北特色的市场和产业安全技术性保护措施,二是为全省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使我省出口产品顺利“出得去”,进口产品在贸易技术性措施调控下“进得来”。

2006年9月,省商务厅按照商务部要求,对4大类、12家企业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况开展了调查,圆满完成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抽样调查”工作。

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展望

“十一五”规划外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年均增长12%,到2010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50亿美元,约占我省同期GDP的12%,其中出口达到90亿美元,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幅达到15%左右;进口60亿美元,年均增长7%,出口商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通过优先进口我省及我国短缺的原材料、能源等战略性资源和引进关键件及技术,提升我省制造业、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充分发挥进口对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累计吸收外资金额计划达到130亿美元,平均每年吸收外资约26亿美元。到2010年,当年全省吸收外资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冲刺,力争达到35亿美元。在吸引外商投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方面争取有较大突破,使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两项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即外经业务5年累计完成营业额力争达到22亿美元,比“十五”增加11亿美元,5年累计外派劳务人员达到4万人,比“十五”增加2万人。其中,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选拔外派海员5年累计达到1万人,为“十五”的3.5倍。境外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境外投资企业的数量、中方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并在资源开发、纺织服装、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

在抓好落实“三外”工作目标的同时,还要重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应对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贸易壁垒,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的措施。大力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关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争取口岸规模、运量、效益和管理水平走在中部省份的前列。

上一篇:大数据系统中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探究 下一篇: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编审系统设计实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