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和品质

时间:2022-08-12 12:18:59

巧用故事,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和品质

【摘要】童年与故事并行。故事中梦幻离奇的情节,思想所能触及的领域,神奇的关系等,正好与幼儿丰富天真的想像叠加。教师运用故事把幼儿领入想像与神奇编织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学习知识,认知道理,用语言表达见解,形成良好的品质。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与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幼儿;语言素养;幼儿教师;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93-01

孩子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幼小心灵。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情节往往会让孩子们的内心泛起波澜,引发他们思考,与人表达见解形成语言能力,受故事感动和启发形成正向的好品质。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与良好的品质。

一、 在词汇上下功夫,丰富幼儿词汇量

在老师为幼儿创设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画面里,一定有色彩鲜明的词语在孩子们的眼里熠熠生辉。一看到这些词语孩子们的头脑就活跃了,思想就起波澜了。因势利导,拓展这些词语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和宽广程度,就成为幼儿教师的一个必要课题。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和幼儿对画面的想像。那些“红艳艳”、“红彤彤”、“金灿灿”、“黄澄澄”、“碧绿”、“艳丽”、“五彩缤纷”等词语都从故事里走出来,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相映成趣,与陶渊明篱下的野遥相呼应,与公主见到王子时的脚下的彩色小花起舞弄影。幼儿学会了这些词,在头脑里为这些词描上了金色边缘,就会在生活中努力地寻找这些类似色彩的物体,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素养。

二、在过程上做文章,提供幼儿语言训练平台

教师通过故事为幼儿创造了学习语言的平台,幼儿的思维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上飞扬,引发幼儿之间的思想碰撞。这个时候,就可以进入复述故事的环节。在准备复述和复述的过程中,幼儿记忆,思考,交流,向大脑中输入自己简单记忆的故事,然后经过整理和加工,在复述的过程中得到释放,让幼儿经历了一个思想斗争并逐步成熟的过程。接下来,在幼儿基本能够复述故事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创编。开始时,可以要求幼儿能创编故事的中间和结尾部分。如:故事“国王生病了”,请设计运动计划表;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请创编结尾,大恐龙除了来到马路上、铁路上、厨房里,还会来到哪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后来要求幼儿创编一只完整的故事。因为有了先前的循序渐进的创编经验。幼儿人人创编大胆,个个都会很精彩。通过这种方式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和词汇的运用能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在情景演示上泼浓墨,让语言表达成为真正成的能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寓教于“乐”。运用具体的情景、与幼儿之间角色的扮演更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故事《小兔乖乖》,创设情景,分角色表演故事情景,让幼儿更直接地感受到遇到陌生人或是坏人的时候不要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要想办法把陌生人或坏人给吓跑;其次,尝试根据故事发展的情节边讲述故事边演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第三,运用直接出示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用幼儿先观察、再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自由猜想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会发生什么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更多的是运用动作和有形象特征的声音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人物形象。如:“弯弯腰”直接用弯腰的动作来表示;“小鸭子来了”我先不说此话,直接模仿鸭子“嘎嘎嘎”的叫声,再加上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动作,然后再问谁来了?孩子们则高兴地说小鸭子来了。这样,不但介绍了故事中的人物,增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增进了师幼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最终激发起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在人物再创造上着重彩,展示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阶段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培养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通过故事描述,让幼儿结合记忆表象进行再造想像,进而创造性地将听到的故事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展示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如在讲完童话故事“彩色的蜗牛”后,让幼儿接着续编“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幼儿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又如想像画《蚂蚁飞上天》,小蚂蚁想上天去旅行,除了借助蒲公英飞上天,还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吗?上天后,天空中有什么?地面上有什么景色?鼓励幼儿创作想像画,讲述仿编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孩子们的画中,形形的蚂蚁飞上天的故事诞生了,小鸟、树叶、风筝、飞机……都来帮助蚂蚁,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画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幼儿画画,如可用“你画得真棒!”“你画的线条很流畅!”“你的画面真丰富!”等语言来激励幼儿,增加他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这样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不断的增强和提高。

五、 在故事中心上多强化,熏染有爱心的品质

爱心,是一把火,让世界温暖;爱心,是一捧水,让沙漠清凉;爱心,是一条丝带,让人与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幼儿爱心的培养要借助故事教学。在故事情节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在讲完故事后,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你喜欢故事中的什么事,什么人,谁做得好做的对,你要向谁学习等等。让幼儿有个自我反思,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懂礼貌的好孩子》中,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喜欢小猫还是小狗,大部分幼儿会说出喜欢小猫,因为小猫懂礼貌,也有说喜欢小狗,因为小狗虽然不懂礼貌但也有可爱逗人儿的地方,给人带来快乐……。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大部分都喜欢小猫懂礼貌,那么今后在生活中我们要向谁学习呢?既要学习小猫的懂礼貌又要学习小狗聪明可爱的一面。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爱憎之心,主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进行大胆想像,积极参与思维,努力扩展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及语言的运用能力等,让故事陪伴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

上一篇: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英语课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