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时间:2022-08-12 12:00:56

如何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摘要】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课堂结构; 教学优化;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251-01

对于一堂课而言,在确立了正确的课时教学目标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通过科学施教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而要绝大多数学生能有效地达到课时目标的要求,提高课时目标在全体学生中的达标率,须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向课堂要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标率。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应予重视的热门研究课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一直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质量目标,着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探索课堂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 初中数学优化教学结构框架及依据

1.1 设:是指创设情境,激起欲望(5分钟左右)。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思维动力,激起求知欲望,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因此,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1.2 启:是指启发诱导,探求新知(15分钟左右)。创设情境教学后的十五分钟是学生精力非常充沛,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敏捷,识记能力强的最佳时间,因而也是教学的“黄金时间”。教师应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集中安排在这段时间里予以解决。

1.3 练:是指变式练习,反馈矫正(10分钟左右)。学生在经过有意注意为主导的接受知识的紧张思维之后,要产生精力上的短暂疲惫,其课堂表现力开始出现涣散。这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了挥学生的主体作,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改变刺激方式,设法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多做一些题组型的变式分层性练习,让学生把“已懂已会”的知识当堂达到熟练,形成技,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和注意。可边讲边练,也可集中讲练,练习时教师注意巡回辅导,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决定。

1.4 测:是指形成测试,评价回授(10分钟左右)。这一环节可称为第二次反馈。这期间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波动、涣散,表现出似听非听,坐等下课的心态。这段时间切忌草草收场,教师应在变式分层性练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组织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批,当堂认定达成度,注意及时补救。

1.5 归:是指归纳小结,深化目标(5分钟左右)。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而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要点,明确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三方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网。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纳入其认知体系,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保持,促进知识内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1 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内驱力的形成 ,要着力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把教落实到学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方向的把握和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机会和条件上。

2.2 实施有效的控制目标。为保证这一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实施,教师应确定明确的控制指标:(1)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学生的思、议、练、测不少于15分钟;(2)变式练习和形成测试限时在课堂完成;(3)上课分层提问,分层指导,作业、考试分层要求,使各层次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问题生”,应有特殊的关照,即及时补偿(分层是动态的);(4)对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应及时强化、及时调节、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便于教学的顺利向前。

3 初中数学优化教学结构后的启迪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有序组合,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设、启、练、测、归五字课堂分层教学结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生课堂情绪被“唤醒”,注意力集中状态下教学,知识巩固率高且持续时间长,反之则巩固率低而时间短。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当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各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原有数学知识基础及个性差异时,才能发挥高效率,产生最佳效果。因此,采用既科学又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促进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学不应该是纯功利的技能训练,知识是思维的基础,而不是思维本身,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通过学习和交往获得健康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围绕着“教”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其结果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丧失了探究问题的进取精神。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打破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极力提高学生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谈中学数学创新课堂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