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舞台表演课”在舞蹈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时间:2022-08-12 09:55:01

浅议“舞台表演课”在舞蹈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摘 要:优秀舞者必然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伴随着音乐很容易进入忘我的佳境,而这些都是基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表演能力之上的。“舞台表演课”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舞蹈表演的能力,对舞蹈教育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舞蹈表演课;实践意义

0 引言

职业舞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舞蹈人才,即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现今的专业舞蹈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部分学校开设了“舞台表演课”。例如,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舞蹈学专业开设了为期一学期(34课时)的表演课,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基本功、掌握舞蹈知识的同时,学习舞台表演类的课程。课程通过运用舞台话剧表演演员训练方法,使学生理解戏剧表演和舞蹈表演的关系,感受到在舞蹈表演中戏剧性表演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表演技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与表演方法诠释舞蹈作品。

如今,部分的高校舞蹈教师已开始重视学生舞蹈中的情感表达,也开始在戏剧与舞蹈表演融合方面做出努力。但是,由于关注的群体较少,学校的重视的程度不够,所以至今市面上关于探讨表演课在舞蹈教学中意义的书籍和文章极为稀少,完整的课程大纲和行之有效的系统性教材更为缺乏,表演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没有权威的可行性分析。从某种程度而言,这阻碍了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对津沽学院舞蹈专业的“舞台表演课”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和调研,试图得到相对客观的结论,以期对舞蹈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1 “舞台表演课”的实践意义

1.1 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刻苦训练、坚持求知的动力。舞蹈是一门艰苦的艺术,初期的枯燥、疼痛、乏味让人望而却步,甚至中途放弃。津沽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学习舞蹈时间短,基本功较为薄弱,舞蹈眼界相对较为狭隘,舞台表现力也较为生硬。所以,长期的、枯燥的、单一的训练,束缚了他们的天性,消解了他们的热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表演与天性、艺术与游戏存在这一种天然的亲近关系。我在“舞台表演课”观察中发现:曾经在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学生,在舞台上既然能开始游戏和表演。他们的第一次课,即是“解放天性”。教师经常会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自行感受周边的环境,运用自身的肢体和言语进行表达。在释放自身的同时,也能直观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从而发奋学习。例如,有的同学在模仿蛇的动态时,发现有些力不从心,无法表现蛇的柔软性时,他们认识到软度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投身到自主的学习之中。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欲”。

1.2 克服怯场的心理问题

舞台表演课在克服学生怯场的心理问题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常看见这样的学生:考试不如上课好,演出不如排练好。有的学生甚至在考试和演出前就开始高度兴奋,难以入眠,临场表演更是四肢僵硬,手足无措,面目表情。有的学生在表演时难以集中注意力,眼睛时不时瞟向观众。毫无疑问,这样难以情投入,破坏了表演的自如感。从心理学分析,他们的这些表现是不自信、紧张和怯场引起的不良后果。想要克服怯场最好的方法就是摒弃杂念、集中精力。

在“舞台表演课”的观察中,笔者发现通过运用“营造情境”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摒弃杂念,集中精力。例如,让一名学生坐在教室的中央,凝视着前方,在众目睽睽下,一秒、两秒……她开始手足无措,呼吸急促,六神无主,与同学挤眉弄眼、后来,老师让她背过身,在附近放一根针、一条线,然后让她在地上寻找针线,并坐下将线穿入针眼,缝一个口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中,任务时,那种紧张和不适感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的感觉和体验,同时在乐声中引发了舞蹈的美感。经过几次课的训练,学生便可抛开道具,自如地营造情境,投入于表演之中,从而克服怯场的心理问题。

1.3 提高表演能力

“舞台表演课”的教学环环相扣,当学生在表演中能够自如地营造情境之后,就进入了正题――舞蹈情感表达能力的训练。

著名编导蒋祖慧老师认为:舞蹈的灵魂在于情感。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语境应该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例如,成长环境的不同,北方女子的性格可能外向、豪放,而江南女子的性格可能较为内敛、含蓄、自然,当表演南方或者北方的女子舞蹈时,人物的情感表达也应有所不同。但是,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规范统一,逐渐把学生规训成一张相同的白纸,千人一面,毫无颜色。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都较为单一,即便是优秀的舞蹈演员在塑造人物时,也很少出现情感交织的情绪,人物性格也趋向普同化,毫无特点。反观之话剧,优秀的话剧演员,他们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情绪状态,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表达的能力,既有先天赋予的因素,也有后天的练习和实践的结果。

“舞台表演课”在提高舞台表演能力方面的训练主要分为:第一,情感记忆的训练,即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并对其进行记忆和模仿。第二,艺术想象力的训练,即把情感体验与角色相联系,并对其进行想象和升华。艺术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眼前并不存在的事物想象得活灵活现。是否能把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记忆,并激发自身与这些形象记忆相联系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表达的细腻性和艺术想象的再创性。在“情感表达能力”的训练方面,教师要求学生要化身为角色,进入角色规定的情境,过着角色的精神生活,同时演员作为角色的创作者,又要时刻监督着自己的表演,使其沿着正确的创作目标前进。

这种强调情感表达的体验性、细腻性和再创性的训练,能够有效、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促进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诠释舞蹈作品。正如法国著名演员老科格兰说:“我不信奉违反自然的艺术,但我也不愿在剧场中看到缺乏艺术的自然。①

2 结语

优秀舞者一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音乐一起便进入忘我的佳境,而这些都是基于优秀的表演能力之上的。通过“舞台表演课”的解放天性、营造情境、情绪记忆的训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释放了学生的表演的欲望,增强了情感表达的细腻性,推动了现有课程的活力,催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虽然,“舞台表演课”还未在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中得到普及,但是舞蹈界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也开始重视舞蹈与交叉学科的碰撞。由于,笔者自身文化背景和调查时间的限制,无法对“舞台表演课”的实践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此文乃是抛砖引玉,期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于舞台表演训练。

注释:①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第一版)[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2.转引自《西欧、俄罗斯名家论演技》,中央戏剧学院,1981:68.

参考文献:

[1] 林洪桐.边沿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50,68.

[2] 孙琳芳,崔宗祥,魏爽.浅议“表演式训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2011(01):178.

[3] 郝琳.论即兴表演练习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艺术,2010(01):41-42.

作者简介:钟莹,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舞蹈教师。

上一篇:湛江城市品牌形象(CIS)战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集中化战略角度对画廊发展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