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中的狂欢化色彩赏析

时间:2022-08-12 09:26:27

《檀香刑》中的狂欢化色彩赏析

摘要: 《檀香刑》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在表现人物性格时作者应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从而增添了小说的魅力,增加了小说的耐读性。小说并不是对历史的再现,而是通过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狂欢化的色彩将一些场面进行有目的地放大。在这些狂欢化的描述过程中,使读者看到了人性的不同面,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色彩,进一步增添了小说的生命力。通过对小说狂欢化色彩的欣赏和研究,对于丰富小说的表达形式以及展现人物性格,对于思考社会现实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檀香刑》 狂欢化色彩 研究

引言

在《檀香刑》中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通过认真研究小说内容,发现其中的人物都各具特色,这和作者娴熟的表达技巧具有密切关系。在《檀香刑》中,人物往往表现出和正常生活极大的反差,特别是狂欢化色彩的应用,往往能够突出反映人物的极端行为,使读者能够看到人性的复杂。作者借助了狂欢化的手法,能够全面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发挥到了极致,能够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选择恰如其分的语气,表现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其相应的行为,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和形象。作者在小说中利用了多种语言形式和色彩来表现了人物的生命力,这些生命力具有一定的野性,他们具有自己的色彩,让人悲悯,让人心疼,也让人尊敬。

一、叙事风格的狂欢化色彩研究

(一)叙事中色彩方法的应用

《檀香刑》充分利用多种独特的叙事方法,在小说中充满了各种色彩和声音。这些色彩和声音也许是狂欢式的,也许是夸张式的,都是为了作品思想和内容的表达需要。例如在小说中描写我“睁眼”的刹那感受时,认为那些火红的光芒就像是火一样。在走下天台时,“我”看到了人们在白花花的阳光下不断地移动;然后就听到老婆那尖利的叫声,这叫声仿佛竹叶,使人想到竹叶的尖和细,这就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而且为了表现出这尖利声音的冲破力和力量,作者进一步地形容这声音就像是旺盛时期的竹叶――“清油油”的,这样读者就能自我想象这些声音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非同一般的文字功力。色彩是作者在小说中着墨比较多的地方,这些色彩超出了人们的一般理解,使其出现了狂欢化的色彩,很好地衬托了小说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描写行刑时,袁世凯和克洛德两个人的脸色都呈现出了靛青的色彩,两个人的眼睛中同时发散出和动物一样的绿光,这些令人发指的酷刑场面反映出了人性的丑恶和扭曲。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平平常常的事件来反映人性的色彩,在故事的高潮时可以看到作者在应用色彩时毫不吝啬,使读者的眼睛往往应接不暇,受到极大的艺术冲击。这种独特的叙事方法反映出了小说中人物的各种欲望,而且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种叙事方法往往加深了故事的色彩,突出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对色彩应用的娴熟。

(二)狂欢式的叙事方法

《檀香刑》在叙事的过程中遵循了一般小说的表达顺序,结尾部分是小说故事的高潮,通过高潮不遗余力的狂欢式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人性色彩。在小说的高潮部分,作者塑造了五个不同的人物,从而展现出行刑过程中的全部面貌。这些多方位的行刑过程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人物的现象,这些不同人物在“说话”时都符合自己的身份需要,都按照自己的行事风格不断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在故事中由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色彩的不同,对于檀香刑的感受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其叙事方法也不同。在这些人物的矛盾和对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地感受到了作者狂欢化描写的魅力,使读者不自觉地沉浸到故事中。例如在“叫花子节”中,人物的行为方式都处于狂欢化的状态,首先所有的叫花子都在打扮完成之后走在大街上公开地乞讨,而且是表现出“无所适从”的各种夸张动作,这些叫花子一改过去畏手畏脚的卑微状态,开始在大街上昂首挺胸地来回行走。这样的情形大概超乎了读者的理解能力,读者往往一生也难以感受到这样的生活情境。通过这种狂欢化的描法看到了社会底层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和渴望,这些暂时性的自尊使这些叫花子们获得了一种虚幻时的满足和胜利。而高潮部分的“万猫合唱”则是这种狂欢化叙事风格的突出体现,万猫齐叫反映了人们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围观,而且不自觉地参与到了整个行刑过程中,表达出了人们炽热的感情,提高了小说的张力,使整个行刑过程中情感充沛以致于外溢。

二、狂欢化的人物色彩

在狂欢化的过程中,人们打破了原来的阶级以及情感上的隔阂,也消除了人们社会地位、出身以及年龄上的差异,人们在狂欢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狂欢是对现实的某种颠覆,它往往能够表现出人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色彩。在小说中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动,人物也表现出了狂欢化的色彩,这对于人物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帮助,使人们看到了人们固化的行为之外的其他行为,而这常常突出反映了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渴望和感情,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起来。

(一)屠夫小甲

在《檀香刑》中,小甲作为一个屠夫,常常表现出傻里傻气的姿态,虽然他能够成家立业,但是其智商水平却有限。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他却不了解周围的人情世故,甚至对于妻子红杏出墙也难以察觉。对于别人的嘲讽谩骂也感觉不出来,也不在意;同时对于母亲曾经讲过的通灵胡须的故事也深信不疑,像一个孩童一样天天希望得到这样的宝物。小甲作为一个智商只有三岁孩童的成年人,行事风格却常常像一个小孩一样,令人啼笑皆非。当小甲拿到了自认为的胡须宝贝之后,却看到了周围人物的另外一面,例如它看到了自己的妻子是一条白蛇,袁世凯是一个大鳖。作者借助小甲的视角帮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不同,例如当小甲看到自己的父亲成为了黑豹时想到:自己的母亲曾经说过老虎虽然捻着佛珠,但是却在假装好人,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父亲,那就是加入豹子也捻着佛珠呢。在这种视角下,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中的兽性的那一面,对于作者表现人物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者借助小甲来反映人物形象时就很好地利用了狂欢化的手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想象或者察觉到有这种现象的存在,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物新的视角。在行刑的高潮部分,小甲又表现出了符合自己身份的行为;当他在行刑的时候察觉到自己父亲的表情变化,当自己的岳父孙丙因为痛苦而叫喊得越厉害时,却发现自己父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不像是在看行刑倒像是在看戏,表现了作品人物对于他人生命的漠视,甚至将自己的开心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二)痴情的媚娘

媚娘作为小甲的妻子,表现了人物人性的另外一面,作者透过小甲的眼睛反映了一系列的丑恶现实,是对真实生活的揭露;媚娘则是社会规则的破坏者,对于自己的理想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媚娘的出场就是一个怪诞的人物形象,它相貌突出,但是却又生有一双大脚,在当时封建生活中具有天然的“不足”。媚娘自小生活在一个环境相对简单的社会中,她作为猫腔班主的女儿,相貌突出,所以具有一般傲气;再加上是钱丁的情人,所以更加天不怕地不怕。除了在表现情感炽热的一面之外,媚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傲气十足,当孙丙因为招致杀身之祸时,媚娘感慨道:胆大包天,所以捡大的弄。在媚娘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多个色彩,例如对于钱丁的痴情,虽然这种感情并不被周围的人所认可;同时在对孙丙的救助过程中也表现了自己炽热的感情。媚娘作为作品中美貌的女子,却因为封建礼教的关系被迫嫁给了智商不足的小甲。再加上媚娘本人小时候随着戏班生活,没有接受到严酷的封建教育,所以当她遇到风流倜傥的钱知县时就一下子迷失了自己,媚娘长久以来所压抑的感情再也压制不住了,不管不顾地发泄出来了,不管周围的人怀着什么样的眼神。媚娘对于钱知县的感情是热烈的,这种意乱情迷的感情使她苦苦挣扎,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它无视封建道德的束缚,冲破了众人的议论,甚至不顾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尊严。这种敢爱敢恨的泼辣,这种不管不顾的不伦之恋都散发出了狂欢化的色彩和味道。

(三)癫狂的孙丙

孙丙和媚娘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孙丙也对于封建礼教嗤之以鼻,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也不屈服于外界的力量。他对于钱丁极度看不起,在受刑时对袁世凯破口大骂。在受刑的过程中,孙丙充分地释放了自己的激情,令人竦然起敬。在孙丙受檀香刑时,他作为猫班的班主,万猫合唱,并且带动了几乎所有的人物,每个人都处于痴迷的状态,包括了行刑的衙役。在万猫合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眼睛发亮,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全民大狂欢。孙丙最后的演唱道尽了生命的色彩,那就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虽然是一种表演的形式,但是更是一种真实的生活,这种全民的狂欢似乎每天都是上演。这种狂欢的魅力突出地表现了生命的生机,又异于那个腐烂的呆板世界,它建立了一种欢乐的、充满激情的世界。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颠覆,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在这种狂欢中得到了满足,可见狂欢化所具有的魅力。作者在描述孙丙的过程中盛满了自己的偏爱,通过借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来反映了孙丙的优点。同时孙丙自己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对于当时畏畏缩缩以至于沉闷的社会来说都是重重的一击,能够直达众人的人心,让人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结语

《檀香刑》具有狂欢美的魅力,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突出,往往能够给读者带来非同一般的阅读体验。《檀香刑》中突出的狂欢化色彩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和眼球,同时也颠覆了小说的表达形式,为我国小说的写作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结构和活力,对于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檀香刑》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来展开故事情节,它反映了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思索。狂欢化的色彩往往能够对固有存在的看法和形象进行颠覆,使读者看到人物的另外一面,从而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立体真实,使人物的命运也更加鲜活起来。语

参考文献

[1]周琳琳.论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色彩[J].太原大学学报,2013,14(4):46-49.

[2]王娟.从《檀香刑》看莫言的狂欢化叙事[J].参花,2014(19):118.

[3]杨萍.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

[4]赵先锋.狂欢化的刑罚与变异的权力――《檀香刑》的主题意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62-64.

[5]张曦文.浅析莫言《檀香刑》狂欢化的叙述特色[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3):64.

[6]赵云洁.恣肆潇洒自如――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色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3):48-51.

上一篇:高等教育管理下大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下一篇:模因论下对“正能量”一词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