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下对“正能量”一词的解读

时间:2022-09-19 06:48:20

模因论下对“正能量”一词的解读

摘要:“正能量”这一词汇的出现,立即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词,从2013年至今,这个词汇热度一直未减,该词语之所以能保持如此高的热度,与其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本文从模因论出发对该词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加深对“正能量”的理解。

关键词:“正能量” 模因论 词汇解读

引言

“正能量”这个词汇本身属于天文学词汇,在天文学领域中关于该词的定义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能量。这个本身带有科技韵味的词语在几年前突然流行起来,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这个词汇的含义也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当前,该词语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人们用这个词汇比喻一切能够使人向上、不断进取的动力。“正能量”这个词语是一种乐观主义的变形,萌发自民间,因此带有更多的民间性,也更接地气,被百姓运用得十分广泛。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一种正面、积极的能量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近几年的网络搜索结果来看,关于“正能量”一词的搜索热度一直在增加,而且在任何角落似乎都可以听到“正能量”这个词汇。这个词从网络中发展起来,但是已经渐渐摆脱了网络词汇的标签,而不像其他的网络词汇一样风靡一段时间之后便销声匿迹。正是因为这个词语本身的意义不凡,并且彰显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一种承载人们的希望的载体,所以它的流行程度才会不断提升。

一、语言模因论

最先提出“模因论”这一术语是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 Dawkins。这个术语出现的目的是为了从共时和历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的传承性这一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这个词语原始的意思是“被模仿的东西”,与基因的繁殖类似。模因也通过模仿而传播。模因复制一共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同化、记忆、表达以及传输。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分析可知,模因想要被成功地复制,必须要满足几个要求:第一,要顺应作为模仿者以及选择个体的本性,模因具备真实、有用、引人注意、能够使人产生独特情绪体验这几个特征,则可以实现成功的传播。第二,模因要容易记忆和模仿,能够进入宿主进行传播。第三,模因要有渠道能够进入合适的宿主。模因如果能够进入模因的源泉,则可以被传播;相反,则不能被有效地传播。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提出,所有可以获得广泛的复制以及传播的现象都属于模因现象。语言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复制和传播的对象,因此语言存在模因现象。在交际过程中,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任何一个字、句子,甚至是整篇文章,都可以被交际者模仿,并且在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时候将其传播出去。模因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在自我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胜出的模因即强势模因。经过选择实现了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模因。一部分属于原形传播,也就是原始的语言模因。这些模因在意义和形式上都没有发生改变。另一部分则属于异形传播,可能是内容相同、形式不同,也可能是形式相近、内容不同。语言的进化正是因为语言模因在不断变异、选择。

二、“正能量”一词的出现以及传播

“正能量”一词也属于网络词汇,最先出现的地方就是在网络中。当前很多网络词汇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有的网络词汇可以持续产生影响,被人们长期记忆,但有的词汇却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就消失。“正能量”这个词语明显属于前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流行,它依旧保持着热度,而且能够在新的宿主之间传播,形成另一种持续的流行之势。

该词最先出现在2012年微博平台上。当时很多微博用户都带有“正能量”一词的博客内容,比如“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这些博文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进和模仿,也了带有该词的微博。此后,关于“正能量”一词的事物层出不穷。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著作 《Rip It Up: The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Changing Your Life》,在中国被翻译成为《正能量》出版;在北京的很多街道上能看到某服装品牌的大幅海报,海报上“正能量,无所畏”六个大字,带给人一种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同年北京一场大暴雨,很多感人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也被打上了“正能量”的标签。随后,“正能量”这个词汇在网络上、生活中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媒体也开始逐渐使用这个词汇。在众多网络词汇中,该词成为一个新兴词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任何一个角落。词语的传播固然存在规律,在传播过程中,模因论可以很好地阐释这些词语流行的原因。

三、模因论下对“正能量”一词的探究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模因论中的强势模因,是在自我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胜出的模因。很明显,“正能量”这一词汇,就是一种强势模因,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正能量”一词的实用性

语言信息是适用的,人们才会在生活中对其进行模仿、复制以及传播,从而形成一种语言模因,如果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语言,人们对其产生的热度不会持续太久。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一种重要工具,语言信息的产生是因为社会需要。一个新词一般是由某个人创造出来,当这个词的含义切合了很多人的思想,具有实用性,得到了更多的人的认可,则这个词就具有了一种普遍的使用法则,人们会十分乐意对这个词语进行模仿和复制,并且也乐于传播这个词汇。当人们在复制和传播这个词汇的时候,这个词汇就已经具备了模因的特征。“正能量”一词首先出现在伦敦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期间,火炬在这个时候象征了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点燃火炬就是在点燃正能量。当“点燃正能量”这样的话在网络上出现的时候,网民们觉得这个词汇代表了自己的心声,也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一种态度,因此也开始对这句话进行模仿。在不断传递的过程中,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被提炼出来,很多人开始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套用,从而传播出其他的消息。正是因为“正能量”这个词语具有实用性,能够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够鼓励人们去追求一种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因此这个词语成为一种强势模因,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度。

(二)“正能量”的新颖性

新颖是词汇的一个基本特征,词句要具有时尚性、带有时代气息,才能被人们不断接受和传播。人们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对于传统的表达会产生一种厌倦,因此总会找到一些新的词汇来代替传统的词汇。如果语言比较新颖、时尚,人们则会从潜意识中开始进行模仿和传播,从而形成一种强势语言模因。比如“最炫民族风”这类流行歌曲也成为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因为这些歌曲便于记忆,而且在某个时间属于新颖的语言因素,但这首歌曲的流行度持续时间并不是很久,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渐渐被其他的词汇所代替。关于“正能量”这个词汇,也是新颖的,因为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新词,这个词在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一出现在网络上,人们的好奇感就产生了,从而将这个词语应用在很多其他的场合,比如将其复制产生了职场正能量、社会正能量等词汇。

(三)“正能量”的权威性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结论可知,语言信息的源头的权威性越强、可信度越高,则被接受的程度也更高。人们更加愿意去模仿和传播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或者是权威人士的话语,因为这些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已经被打上了权威的标签,所以在引用这些人的话语时,产生的传播效应也更大。“正能量”这个词语真正流行起来,并不是奥运会时博主所发的那两条微博,而是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一书在中国上市之后,被誉为中国“领导力教父”的刘剑同时写了名为《培养正能量员工》一书,才让“正能量”一词渐渐被传播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词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以至于人们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就对这个词语进行模仿和传播,最终使得这个词汇渐渐成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模因。

(四)“正能量”的简洁性

越是简单的信息越容易被人们记住,人们也更加愿意传播这些简洁明了的消息,因为传播一些简单的消息,所花费的精力更少,人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记忆、去模仿,因之一些比较简短的消息可以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模因能够被大家复制和转载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简洁性。“正能量”这个词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简洁,很符合人们记忆的特点,这个简单的词汇中还蕴含了很多其他的含义,可以给人带来启发,能够激起人们奋斗的热情。因此,“正能量”这个词语在被人们不断模仿和传播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热度。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模因论中语言的传递与语言本身的特性有关,网络上的很多流行词汇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失去影响力,也可能会一直持续保持热度,“正能量”就属于后者,正是因为这个词语具有成为强势模因的几个特征,比如简洁、权威、实用等,才使得这个词语一出现就成为一种强势模因,被人们模仿、复制和传播。语

参考文献

[1]刘晓妍.模因论视角下的2010年流行语[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

[2]鄢春艳.语言模因论对外来词的解释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0).

[3]王宾香.模因论角度下的网络语言变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4]曹进.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语汇传播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5]李文芳.从模因论视角研究语言的象似性本质[D].南昌大学,2007.

[6]贾欣岚,张志宏,张健青.从模因论角度诠释汉语新词的逻辑性[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10617)】

上一篇:《檀香刑》中的狂欢化色彩赏析 下一篇: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游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