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旅游地背包客旅游动机研究

时间:2022-08-12 08:01:22

山岳型旅游地背包客旅游动机研究

Study on the Travelling Motivation of the Backpackers in Mountain Tourism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Shaanxi Qingling

Lv Li;Song Baoping; Wang Shuai; Wang Pei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cience,Xi'an 710062,China)

摘要:文章以西安周边户外俱乐部会员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到陕西秦岭地区进行背包旅游的14项旅游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因子分析将该地区背包客的旅游动机划分为以下4类,即交流与求新型、文化与探索型、从众型、健康与放松型,在进一步分析后,得出山岳旅游地背包客的主要旅游动机为文化与探索型、健康与放松型。同时对背包客性别、收入水平等人口学特征与旅游动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made in Shaanxi Qingling, the author uses the factor analysis of social statistic techniques to find out that the backpackers' tourism motivation can be classified as: communicating and persuiting inonovating; cultural and exploring; conforming; healthy and relaxing.Then the author concludes the significant types of backpackers' tourism motivation in mountain tourism destination by mean of trvelling motiv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relationship of backpackers' tourism motivations a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山岳型旅游地 背包客 旅游动机

Key words: mountain tourism destination;backpackers;trvelling motivation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85-02

0引言

背包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由于其组织形式自由、参与性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陕西秦岭地区山地旅游资源赋存丰富,且文化底蕴深厚,为背包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近年来西安大批户外俱乐部蓬勃发展,在陕西秦岭地区已经形成了多条著名的背包旅游线路,但仍不能满足多数背包客的需求。因此,随着人们外出旅行观念的改变,背包旅游必将成为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发展的主要旅游方式,准确地把握该类型旅游地背包客的旅游动机,对背包旅游市场的拓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外对于背包客旅游动机的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Loker-Murphy(1995)通过对澳大利亚690名背包者进行研究,将其旅游动机划分为:社会交往/刺激追求者、逃逸者/游憩者、多重目标实现者和自我发展者四大类[1]。Ross(1997)从行为学角度将背包客旅游动机归结为自我实现、情感关系(建立社会联系)和权利欲望(控制环境)[2]。Desforges(2000)、Elsrud(2001)、Noy(2004)等人通过对旅游动机的研究发现获得自我身份的确立是背包客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3-5]。Loker-Murphy et al(1996)、Murphy(2001)、Obenour(2004)的研究表明社会交往动机也是背包客的重要旅游动机之一[6-8]。孤独星球在2005年针对背包客所做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旅行者认为重要的动机是:“访问和了解异域文化”、“追求冒险”、“探索非旅游者地区”、“接触当地人”和“放松或逃避”[9]。

国内方面,盛蕾(2003)对背包旅游的内涵、类型、及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国内著名背包旅游景点甘孜、阿坝等地的背包客构成变化,中国户外探险旅游用品销售情况,中国户外俱乐部组织活动的情况等 [10]。朱旋(2005)结合背包客的消费行为特征、人口统计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阐述了发展背包旅游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背包客是中国现实国情下具有先导作用的旅游者,应当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优先开发的客源市场[11]。张虹菲等(2007)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以北京市为例,对国外(欧美、澳洲为主)背包客旅游动机、满意度与过程行为进行了研究[12]。

1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本次研究于2010年8月1日―16日在陕西省体育场对背包客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西安大众户外、西安驴窝、快乐年票、青年运动、城市猎人户外俱乐部的会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由游客本人填写,并当场收回,剔除漏填和答案一致的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63份,有效率为81.5%。

1.2 问卷设计问卷中设计了14项旅游动机指标、游客人口学特征、游客满意度等相关问题,对选取的14个项目采取5点李克特量表形式,按完全不认同,不认同,一般,认同,非常认同5个等级设计表格,要求游客根据对其出游的影响程度在相应的指标项目下做出标记,按1-5分依次对其进行赋值,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测得背包客旅游动机项目的克朗巴哈值为0.829(>0.7),说明本研究所获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特征根大于1.0、因子负荷大于0.5的标准来确定因子,对背包客的14项旅游动机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均值分析,得出背包客的主要旅游动机。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法来研究背包客的旅游动机和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

2研究结果

2.1 背包客人口学特征从调查回收的163份有效问卷中,发现调查样本的客源以西安市游客为主,占到总数的76.1%,省内其他城市游客也占相当比例,为17.2%,还有少数省外城市游客,占6.7%。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男性游客略多于女性游客。年龄多集中于2+5-54岁之间,占总数的71.8%,15-24岁游客也占相当比例(20.2%)。职业构成具有多样性特征,以自由职业者为主(27.6%)、公司职员(17.8%)和学生(14.1%)所占比例较高。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大专、本科及硕士以上占到71.2%。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下占42.9%,2000-3000元占到27.6%,收入水平呈中等偏高特征。

2.2 背包客旅游动机因子分析使用SPSS17.0对陕西秦岭地区的背包客旅游动机进行因子分析,测得KMO统计量为0.786,Bartlett's球形检验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提取特征根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5的公因子,得到4个公因子,共解释62.789%的方差。(表1)

第一个动机因子共解释5项指标,方差贡献率为22.681%,其因子载荷介于0.618-0.767之间,这5项指标分别为“与其他的驴友交流、学习”、“结识新朋友”、“让自己与众不同”、“探险和寻求刺激”、“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喜欢驴友的旅行方式”。它们主要与人际交流、相互学习和背包客追求个性相关,故命名为交流与求新型。

第二个动机因子共解释4项指标,方差贡献率为14.813%,其因子载荷介于0.523-0.847之间,这4项指标分别为“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等信息”、“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检验自我”、“欣赏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与体验当地文化和探索大自然美好风光相关,故命名为文化与探索型。

第三个动机因子共解释3项指标,方差贡献率为14.078%,其因子载荷介于0.579-0.836之间,这3项指标分别为“受其他驴友旅行经历影响,我就想试试看”、“亲人或朋友是驴友,我此行纯属陪同”和“较低廉的住宿、交通工具和较低的其他费用”。此类型游客参与背包旅游易受他人和外界因素影响,故命名为从众型。

第四个动机因子共解释2项指标,方差贡献率为11.217%,其因子载荷介于0.541-0.834之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运动健身”和“散心”。与旅游者通过背包旅游的方式来获得身心健康,故命名为健康与放松型。

2.3 背包旅游动机项目均值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背包客的旅游动机,本研究对14项背包客旅游动机指标的均值进行排序(表2),可知背包客将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运动健身、放松身心、挑战自我作为其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与上述4种旅游动机类型相结合,可看出文化与探索、健康与放松是山岳型旅游地背包客的主要旅游动机,这与秦岭地区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浓郁的文化气息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其他驴友旅行经历影响,我就想试试看”、“亲人或朋友是驴友,我此行纯属陪同”和“较低廉的住宿、交通工具和较低的其他费用”三项指标得分较低,说明背包客的从众动机较弱。

2.4 背包客旅游动机差异分析

2.4.1 背包客在性别上的旅游动机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说明在从众型动机和健康与放松型动机的双尾概率P值分别为0.036、0.005,均小于0.05,因此在这两种动机上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为进一步了解具体差异,通过均值比较发现,在从众型动机上,女性游客背包客(均值为2.91)相比男性背包客(均值为2.51)更易受他人影响;在健康与放松型动机上,女性背包客(均值为4.26)比男性背包客(3.91)更热衷于通过背包旅游的方式达到健身和放松身心的目的。这可能与秦岭地区独特的地形条件及旅游资源更符合女性背包客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理念有关。

2.4.2 背包客在收入水平上的动机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可知不同收入水平的背包客旅游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交流与求新型动机和从众型动机上。收入月2000-3000元和收入月5000-10000元之间存在在交流与求新型动机上有显著性差异(sig=0.048),通过均值比较,与月收入在5000-10000元(均值为2.56)相比,月收入2000-3000元的背包客(均值为3.4)更热衷于享受在背包旅游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从众型动机上,月收入低于2000元和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025),通过均值比较,发现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背包客(均值为2.87)比月收入5000-10000元背包客(均值为1.8)从众动机更强烈。

2.4.3 背包客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动机差异通过方差分析法对受教育程度在动机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在其仅在从众型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进一步分析可知高中及以下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历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sig=0.042),与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背包客(均值为2.00)相比,高中及以下学历背包客(均值为2.81)从众心理更强。

3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西安周边户外俱乐部会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问卷对陕西秦岭地区的背包客旅游动机进行了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背包客主要的旅游动机。结果表明:①背包客的旅游动机由交流与求新型、文化与探索型、健康与放松型和从众型四个维度组成。②从14项指标因子均值的比较来看,文化与探索、健康与放松动机为山岳型旅游地背包客的主要旅游动机。③通过对背包客四类旅游动机在不同性别、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学历上的差异分析,表明女性游客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热衷于通过背包旅游的方式达到健身和放松身心的目的;月收入2000-3000元的背包客的交流与求新型动机要比月收入5000-10000的背包客更为强烈,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背包客相比月收入5000-10000的背包客从众型动机更为强烈;高中及以下学历背包客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背包客的从众型动机更为强烈。

本文仅从旅游动机的角度对背包客行为进行了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文章对背包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西安周边景区及户外运动俱乐部应利用秦岭地区得天独厚的山地旅游资源条件,针对背包客主要的旅游动机类型,开发多样化、有针对性的背包旅游产品,如不同等级的探险路线、不同类型的专业向导服务等。其次,由于背包客通常不走寻常路,求新求异的个性鲜明,广告的宣传策划、活动项目的策划要注重新奇性。最后,通过了解背包客旅游动机在性别、收入、学历上的差异,有助于提高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吸引更多大众游客参与到背包旅游中。

参考文献:

[1]Loker-Murphy L,Pearce.Young budget travellers:backpackers in Australi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819-843.

[2]Ross G.BackPacker aehie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lability as visitor motivators[J].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1997,6(2):69-82.

[3]Desforges,L.Tavelling the world:identity and travel biograph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926-945.

[4]Elsrud T.Risk creation in travelling―backpaeker adventure narrationI[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eh,2001,28:597-617.

[5]Noy,C.This trip really changed me一backpackers,narratives of self-change[J].Annals of Torism Research,2004,31(l):78-102.

[6]Loeker-Murphy L.Backpackers in Australia:a motivation-based segmentation study[J].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1996,5(4):23-45.

[7]Murphy L.ExPloring social interaction of baekpacker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1):50-67.

[8]Obenour W,Pattersonb M,Pedersenc P.Conceptualization of a meaning-basedresearch approach for tourism service experience [J].Tourism Management,2004,27(1):1-8.

[9].

[10]盛蕾.背包旅游及其特征[J].社会科学家,2003,(7):89-90.

[11]朱璇.背包客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J].旅游科学,2005,19(3):38-42.

[12]张虹菲,吴佳,李苗.基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国外背包客动机、行为与满意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10):24-28.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成因探析 下一篇: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我院近10年医疗工作质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