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脚镣跳舞—论安宁权的法律保障以兰州烟花爆竹燃放限放为例

时间:2022-08-12 07:57:35

戴着脚镣跳舞—论安宁权的法律保障以兰州烟花爆竹燃放限放为例

【摘 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价值目标,但在物质财富急剧膨胀的社会环境下,我国法律对精神安宁的法律保障是缺失的。在安宁利益没有法律地位的情况下,可以由相关法律加以保障。

【关键词】安宁权 安宁利益

学校对面大型超市五周年庆典,鞭炮声此起彼伏,500米内的汽车防盗报警响成一片。36小时的不闭店经营庆典让附近小区居民睡意全无,排山倒海的鞭炮声压过了精彩的电视节目,在学校读书的学子也被无情的切断思路……

1997年5月28日 兰州市颁布《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个行政区范围内,除青白石乡、皋兰山乡、魏岭乡、湖滩乡、黄峪乡、金沟乡、达川乡、河口乡和其他乡(镇)边远、分散的山区村外,均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 2008年颁布的《兰州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将“禁放”改为“限放”。但是解禁令的颁布可谓一波三折,虽然禁放令实际在1995年已经施行,但一直未很好的贯彻实施。2005年8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就曾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市政府提请审议的《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修订草案)》进行了表决,票决结果为:7票同意,14票反对,4票弃权。草案未获通过。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对烟花爆竹燃放作了新的规定,2008年兰州市才颁布了《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顺应民意的限放带来的鞭炮肆虐怎么制止?精神的愉悦与安宁, 是精神的自我状态, 这种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一样重要,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 理应不受外来的非法侵害。因此这种精神利益应成为法律保护的利益之一, 从而成为一种权利, 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神安宁权[2]。目前我国法律尚未有安宁权的法律规范。杨立新先生在中国民法典人格权法篇立法建议稿中, 将“ 自然人的生活安宁”置于“ 隐私权”一节加以规定[3]。

在顺应民意解禁烟花爆竹时,民意却掩盖了个体的权利。自安宁权在美国产生以来,世界多国立法承认并保护安宁权。现有法律虽未规定安宁权,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废气、废渣、社会生活噪声的条款可以规制烟花爆竹的“超高分贝”。然而,应当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却没有把噪声污染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在法理上,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效力高于地方法规、规章,但各种解禁令的颁布实际上已经置《环境保护法》于不顾,不得不说是一种尴尬。

参考文献:

[1]胡文华.精神安宁全法律地位探析[J].河北法学,2009,(08):96

[2]方乐坤.论精神安宁全的界限及其构成[J].河南社会科学,2007,(04):99

(作者单位系兰州大学法学院2011级法律硕士)

上一篇: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对策 下一篇: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