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8-12 07:22:08

技校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从人际关系冲突的处理策略的角度,采用托马斯的人际关系冲突处理策略问卷,调查了解技校生人际冲突问题的特点,研究学生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与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是否存在相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技校生;人际冲突;人际冲突处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2-0013-04

人际冲突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互动行为。由于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人格特质、社交技能和行为方式各异,人际关系冲突的处理策略和行为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冲突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状况及个体身心健康。技校学生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的需要绝不亚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的需要甚至更强烈。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技校学生人际冲突的存在,也看到冲突给家长、学校及学生自身带来的困惑和压力。因此,开展技校学生人际冲突方面的研究,分析发生在技校学生身边的各种人际冲突及其表现形式,掌握技校学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特点,不仅能为有效开展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更好地引导技校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际冲突,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 当前技校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为了把握技校学生人际关系冲突处理策略,本研究使用托马斯的人际冲突处理策略问卷在广东省中山市技师学院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的57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技校生冲突处理策略的一般特征

从调查结果来看,技校学生较多采用竞争策略和合作策略解决人际冲突,其次是妥协策略和回避策略,迁就策略的运用相对较少。这一结果跟以往的研究所发现的较少使用竞争策略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当代技校生面对人际冲突时采取竞争策略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四种处理策略。这一现象说明如今的青少年越来越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不再沿袭父辈们身上某些传统的东西,诸如“和”“忍”等思想,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自我、个性等意识,因而在处理人际冲突时,他们更多地选择能凸显自我的竞争策略,而不是选择以往父辈们常用的迁就策略或回避策略。

(二)不同自变量对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程度

将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得分作为自变量,以合作策略得分、妥协策略得分、迁就策略得分、竞争策略得分、回避策略得分作为因变量,逐个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技校生的性别因素在冲突处理策略中的影响

表2 技校生性别因素对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N=574)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五个冲突处理策略因子中,男女学生在合作策略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从男生、女生的平均分上看,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标准差却大于女生,这表明在面临冲突时,女生比男生有更多选择合作策略的倾向,而且标准差也说明女生在选择合作策略倾向性上比较集中。在其他四个冲突处理策略因子上男生与女生并没有显著差异。

这种情况可能与男孩和女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社会化过程有关。现在的家长和社会往往对男孩子独立性和果断性品质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教育和关注,而对于女孩,则更多地教育和要求她们学会关心他人以及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因此,女孩在面临冲突时更多地选择合作策略。在其他四个冲突处理策略因子上男生与女生并没有显著差异。

2.技校生年级因素对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

表3 技校生年级因素对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N=574)

注:*P

表3的结果表明,在“回避”这一冲突处理策略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的平均数高于二、三年级,说明一年级学生比二、三年级学生更多使用“回避”这一处理方式。这可能跟一年级学生刚入校,对周围环境不熟悉,面临冲突时手足无措,较多地采用消极回避的态度有关。在“迁就策略”上不同年级学生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三年级的平均分高于一年级,说明三年级学生面临冲突时更多选择“迁就”这一策略。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长,在面临冲突时,学生会较多地关注他人利益。在其他冲突处理策略上,各个年级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3.是否独生子女对人际关系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

表4 是否独生子女对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N=574)

注:*P

统计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在合作策略上有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策略,在其他四个策略上,是否独生子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在人际交往中易与人和平相处。而独生子女往往成为家庭的中心,处处受到别人的关心、照顾,但他们缺少对别人的理解,体会不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护,于是就会出现不合群、不会合作等倾向。

4.家庭所在地对冲突处理策略选择的影响

表5 家庭所在地对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N=574)

注:*P

研究表明,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学生在选择迁就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出身农村的学生在面临冲突时,较多选择迁就策略。在其他策略上,城镇和农村学生并无显著差异。一般认为,农村学生性格中隐忍的成分较多,由此推测他们在解决冲突时会退让、迁就对方。但是,研究表明在其他策略上,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并无显著差异,如在城镇中生活的被试在解决人际冲突时也会选择迁就策略,而农村学生在面临冲突时也会选择竞争策略。

5.父母文化程度对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

表6 父母文化程度对冲突处理策略影响(N=574)

注:*P

研究表明,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在选择妥协策略上有显著差异,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在解决人际冲突时更倾向于选择妥协策略,这说明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对子女的为人处事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也高,使得这种家庭的孩子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喜欢面对挑战,遇到问题时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会采取妥协的方法向对方低头;而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太高,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冲突时,也一般会采取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

二、技校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建议

人际冲突处理能力是检测个体社会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冲突问题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适应的主要内容,所以发展学生的冲突处理能力,使学生正确面对冲突是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下面重点从学校层面讨论如何缓解和解决学生的人际冲突,提高学生的冲突应对能力和技巧,以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开展冲突教育,提高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

学校要积极开展冲突教育,帮助学生辨证地看待冲突及其影响,认识到冲突结果有益还是有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突双方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处理得当便能化阻力为动力。帮助学生把握竞争、回避、迁就、妥协、合作等冲突处理策略的优劣及使用情境,最终使学生能够根据冲突情境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处理策略,将冲突导向有建设性意义的方向发展。

调查显示,技校生对于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选择按平均分高低的排序依次是:竞争策略、合作策略、妥协策路、回避策略、迁就策略。由此可见,抗争、合作、折衷、迁就、退避都是大学生可能采取的冲突处理策略,各种处理策略本身没有必然的优劣之别、好坏之分,每种处理策略都有其适宜使用的冲突情境。学生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选用不同的冲突处理策略,审时度势,促使冲突得到有效解决。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和训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展开针对性心理训练及辅导不仅意味着预防心理疾病,而且要着眼于发展。发展性辅导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发展其人际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

本研究发现技校生人际冲突的状况不容忽视,人际冲突与技校生个性品质密切相关,有必要在重视人际交往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如情绪管理训练、移情训练、行为矫正和强化等。

3.优化育人环境,实施冲突管理

育人环境包括物质、制度、文化、心理等多种层次。所谓冲突管理是指从管理的角度对技校生人际冲突的动态过程施加影响,减少冲突的不良影响,提升冲突的建设性作用。这就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对于技校生的人际冲突有正确的判断,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个人情况的差异,以及学生人格因子之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措施,一方面避免学生之间的冲突恶化,另一方面避免对学生行为的不恰当干涉。

4.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冲突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和处理课程内容与课堂活动中出现的冲突,如小说中的冲突事件、社会课中的冲突问题或者在合作学习中发生的冲突等。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冲突观和建设性地处理冲突的技巧和能力。这种方式的具体做法有许多,一般包括如下成分:营造一个合作的课堂氛围;识别教学内容中的冲突;尽可能多地寻找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讨论找出最合适的方案;总结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冲突解决技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凤妹,石秀印,费穗宇.社会心理的认识与调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02-205.

[2]王世成.试论大学生人际冲突、交往障碍及其引导[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0-42.

[3]赵凤娟.大学生人际冲突应对教育浅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61-63.

[4]涂平晖.人际冲突及其解决方法[J].长江论坛,2004(3):55-56.

[5]严婉庄.正确处理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际冲突[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2):87-90.

[6]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来源及其处理策略[J].青年研究,2003(9):45-49.

[7]彭贵川.论人际沟通中的隐性冲突与控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265-269.

[8]樊富珉,张翔.大学生人际冲突原因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4:137.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技师学院,中山,528403)

上一篇: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班级地位和学业成绩的关... 下一篇:我国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