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创新调研分析

时间:2022-08-12 05:07:47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创新调研分析

1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在后批录取,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而进入高职院后很多课程是以中学知识为基础,在知识衔接上出现断层,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就已选好专业,在他们眼中英语不过是他们的公共课而已,在课堂上不活跃、不投入,他们学习英语大多是为了过级、拿文凭,这样被动的结果导致英语课堂上无论内容深浅,问题难易,学生们常常是三缄其口。此外,在教材的选用方面,由于没有一套系统权威的护理英语教材,使得英语课程的内容与护理专业的临床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联系不够紧密。再加之,护理专业的高职生们并不真正的知道自己该具备怎样的英语水平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只有当他们走上了护理工作岗位后,才更清楚什么是自己要学的或者说是学了有用的。所以,笔者决定走访医院,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确定护理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探索出一条实用有效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2调查方法、内容及情况分析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0份。其中护士20名,占50%;医生10名,占25%;医院行管人员5名,占12.5%;医院其他工作人员5名,占12.5%。他们中来自三甲医院的有28人,占70%。

2.2调查情况及分析

从对调查者英语学习时间的调查结果来看,70%的人学习英语长达6年以上。英语学习时间跨度之长,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倦怠及学习兴趣的逐步下滑。而且现在他们所学的英语50%的是用于应付职称考试,只有15%的是用于交际沟通。表1: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被定格为“传道、授业、解惑”,从表1中不难看出“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语言知识的传递只能让学生学习到英语的基础知识,而并没有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技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利于学习者掌握英语学习技能。从表2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创设合适的、真实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沉浸在丰富的、逼真的语言环境之中,运用类似的话语模式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客体的认知,并在表达中逐步建立起一种认知或情感上的联络,从而巩固其掌握的话语模式。这才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教学模式。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还了解到医院对拟进护士的英语水平的要求是能进行医学护理方面的沟通,这一项占了85%。特别是在涉外环境下工作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同事进行交流、执行医嘱、记录日志、讨论护理方案及回答患者咨询等活动。由此可见,我们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目标应与就业需求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

3基于调查结果制定教学策略

3.1教材

护理专业英语教材最好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以传授实用性的护理专业知识为目的,并兼顾到语言和护理技能两方面。在内容上,教材能紧密联系护理专业课程与实际操作流程,以实际的工作流程或项目任务来设计教学单元,加强和扩充护理专业英语的词汇量,提高实际操作中的语言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3.2教法

教师不再采用单一教法,而是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给予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将被动听取变为主动探求,将要我学变为我想学,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教学在希望或需要的时空中进行,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运用语言。

3.3教学场所

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将课堂“搬家”到护理实验室,充分利用护理实验室与模拟病房创设真实的临床护理活动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实物演示、护理操作、多媒体运用等方法来模拟医护和医患对话情境和操作情境,通过小组讨论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3.4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际操作、情境表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期末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等方式对学生的护理专业水平与英语应用能力做出终结性评价。教师通过考评方法的改革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结语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所期待的全新的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应始终关注医学英语的特点,做好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过渡工作,使学生学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力求学以致用。

上一篇:林业能源管理现况及趋势展望 下一篇:证券金融企业的法律调整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