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转化要有的放矢

时间:2022-08-12 04:42:5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受教育程度不一,主观对客观的认识有很大区别,而形成先进与后进之分,这种社会现象到处可见。同样,由于个性差异,在进行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受种种客观因素所起的正、负迁移影响,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方面也呈一种先进与后进的不稳定态势。怎样看待后进生?怎样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结合工作经验谈一些体会。

一、承认差异,把握共性

差异客观存在,一个个顽皮活泼的学生就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里、热闹非凡的操场上,闭目无视他们的存在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应该有勇气面对现实。但承认现实并不等于不加分析地一股脑儿接受现实,应该对后进生的现状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

后进生身上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缺点,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其长处主要如下。

1.大部分后进生自尊性较强。这是转化工作的钥匙,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决定因素。

2.大部分后进生智力正常。就总体而言,后进生成绩差,但在某一具体学科中有可能表现为优,这是我们力争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智力因素。

3.后进生中,特别是对立型中,不乏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倘若因势利导,促其转化,为我所用,其能量是不可以不予重视的。

二、立足于“拉”,因势利导

基于以上认识,我给自己定下的工作方针是立足于“拉”,因势利导。

后进生由于种种原因,常常是挨批评多,受表扬少;一旦班里出事,则被怀疑时居多,受信任时少;与学生、老师之间发生矛盾时,被指责、承担责任时多,“无罪开脱”时少,久而久之,师生感情冷漠,关系疏远,以致对立,影响了教学。因此,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经常告诫自己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多调查了解,不急于表态,避免伤害这部分同学的感情。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一定要以真诚的爱感化他们,通过细致的工作转化他们――“拉”他们,而不是以粗暴的训斥“推”他们。

有个学生在其他班待不下去了,要求换班,学校领导找到我时,我没有立即答应下来。一个原因是本班后进生已够多了,再来一个,工作较难做,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师生之间如不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就难做工作。我们的责任是向学生负责,图虚名害人害己。后来这个学生主动找我谈话,他表示要珍惜这个机会,重新振作,尽力搞好学习,我想应该给他重新塑造自我的机会,严肃地指出了他以往的不足,要求他制订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由我和家长共同督促,经常检查。根据他个人特长,我让他担任了小组长。一年下来,他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小组工作认真负责,大胆管理本组同学,本身纪律也遵守得较好,有错误能主动找老师道歉,并在事后向我汇报,在家里也能拒绝过去玩伴的要求,自觉在家学习。学习上,我勉励他向先进学习。有一次,在我与他个别谈话时,他流露出想学又畏难的情绪,我一面让品学兼优的班长与他同座,一面指定一个住在他家附近的同学帮助他,他很感动。经过努力,期末时他的语文、数学考试都及格了。家访时,他父亲谈到他的变化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有个学生,课堂纪律极不稳定,上课爱插嘴,常不做作业,顶撞老师,很不礼貌。我对他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要求他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照自己,认真学习,尊重老师。我经常问他的作业情况,使他感到老师真心地关心他,从而较认真完成功课。根据他经常帮老师分发作业本的情况,我让他负责本班课间操的纪律,他很热心负责,把本班队伍管得井井有条。学校冬季运动会,他虽然体力不支,仍坚持跑完一千五百米,我在班上立即予以表扬鼓励,使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把他“看扁”,密切了师生关系。

班里一个女生平时较为散漫,课堂不稳定,听不得批评,对看不顺眼的同学有时会来一耳光,颇有“王霸之气”。我直截了当地指出她的毛病,指出这种倾向发展的危害性,使其了解利害。然后,根据她的组织能力较强,爱好体育活动的特点,让她担任体育委员。经过教育帮助,她的课堂表现大有好转,不再欺侮同学了,接受批评时态度诚恳多了,有时还主动到办公室向老师道歉。原来劳动总想靠边溜号,现在能一干到底。在组织本班参加校运会时,她开动脑筋,根据个人特长,积极报名参赛,为本班争得了荣誉。在为我校一个患白血病的学生捐款时,她还积极带头。

爱学生,不是施妇人之仁,还要与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管理相结合。特别对一些影响大,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一有抬头,必须及时遏制,这对一个后进生多的班具有极大意义。

接班伊始,我对全体同学提出“稳定纪律,提高质量”的要求。不仅开主题班会讲,而且注意落实到每天上课过程中。每天下午放学前,我都要到班里听取纪律委员当天上课情况的汇报,翻阅科任老师意见,了解当天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予以小结,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借以扶正压邪。

这项工作贵在坚持,学生养成了习惯,每天都等我小结。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学生在打扫教室时鞋子湿了,我叫他回去换鞋,他不回,坚持把地冲完。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这个以往在课堂上动不动就大吵大闹的学生,下了课竟然主动邀我去他家家访,我答应了。当晚他还来路上接我。以此为转机,我对他进行了教育。一年下来,他课堂纪律稳定多了,学习也有所上升。

有次,我巡视时发现英语课没上好,下课时我就严厉地批评了那些表现不好的同学,这些同学当即向任课老师道歉,作了自我批评,并在班上向同学们作了检查,此后,该课纪律较稳定了。

三、加强管理,稳步前进

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上,调动他们的内因转变他们,也有必要创造一些外部条件以利于他们优良品质的形成,学业水平的提高。

上学期,我校为贯彻上级的德育工作精神,颁布了《小学生德育评分试行方法》,规定了加、减分范围。我充分利用这些量化标准,在班上宣讲,明确宣布为一些关心集体、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加分。对一些表现差的,则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在自己减分项下签名,给他们一些自我教育的压力,促其转变。

六年级学生总有一种竞争心理,我把这种心理引进班级管理中,我设立了“你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的调查卡,采取无记名评比,每周五评比一次,每次各评三名最优与最差的学习、纪律、劳动方面的同学。这种手段比较灵验,一些后进生眼见自己被同学视为落后,沉不住气了,纷纷表示下周不当“最差学生”了。

校内,我在让一些后进生担负一些社会工作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并培养其责任心;校外,我注意家庭环境的影响,除进行例行的家访之外,还设计了家校联系卡,发给家长,较好地实现了信息反馈,加强了共同教育学生的联系。

增强透明度是密切联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后进生对老师有对立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他们有一些片面的看法。鉴于此,每周我都把下周的事交代清楚,让学生有所准备。在比较敏感的评语方面,我一直坚持事先打草稿,并向学生公布,有不同看法可找我修改,在学生心悦诚服的情况下正式造册。这种做法,避免了老师的主观片面,也部分满足了六年级学生萌发独立的欲望,较好地沟通了师生感情交流。

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上一篇:不要让家庭教育“羁绊”孩子成长 下一篇:莫让恐惧引发孩子“心理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