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购质量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

时间:2022-08-12 04:36:40

棉花收购质量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

全国棉花收购市场放开后,入市收购主体大幅增加。由于市场规范化管理滞后,每当棉花资源紧缺市场供不应求时,便出现了多头跨区抬价抢购,致使棉花收购质量严重下降;而当棉花资源偏多市场供大于求时,便出现了棉农卖棉难的问题,严重挫伤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我国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和棉纺织业生产的极不稳定性。

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棉花收购市场混乱,不平等无序恶性竞争。如2008年我国棉花产量增加而恰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无证个体和小规模经营者纷纷自动退出棉花市场,有证经营也都收购谨慎,一度出现了卖棉难,为了保护棉农的利益,国家采取了收储大包棉的政策,各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棉花市场较为规范,棉花收购质量得到保障。但2009年度我国棉花面积减少,棉花产量大幅下降,在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之下,纺织行业逐步回暖,国内棉花产需缺口扩大,导致棉花价格大幅上扬。在这种市场行情下,棉花收购市场十分活跃而混乱,跨区域抢购,无证经营普遍,低成本收购主体增多,而400型加工企业收购量与上年同比大幅减少,收购质量明显下降。二是棉花生产分散,品种“多、乱、杂”造成棉纤维品质一致性差。三是棉农抢摘青桃、笑口桃和带壳摘棉较为普遍,好坏干湿混存混售。由于晒场不足,在棉花的晾晒、存放和出售过程中便出现了好坏干湿相混的现象,更为恶劣的是个别棉农及不法棉贩人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四是异性纤维超标。为了节约包装成本,棉农及棉贩大多采用化纤编织袋盛装籽棉和用化纤绳扎口,造成大量化纤混入棉纤维中,这已是我国原棉的一大突出问题。五是棉花收购质量检验标准执行不到位,没有真正实行优质优价收购。棉花收购市场放开以来,以往棉花收购所采取的“一试五定”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基本被抛弃,棉花收购与农贸菜市场萝卜小菜交易几无两样,随口喊价、一天一价、好坏干湿一价混收较为盛行,国家棉花标准和收购质量检验制度已无几人知晓,这样的收购方式岂能确保有一个好的棉花质量。

鉴于此,当前对我国的棉花收购市场应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及对策:一是要加强棉花市场监管,规范棉花收购经营秩序。国家工商管理部门和专业纤检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棉花收购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法经营和不规范经营行为。二是大力推广棉花优良品种,实行棉花统一连片种植管理。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及土地耕作条件,加大科学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力度,并以国家棉花良种补贴为抓手,积极培育和推广优质高产棉种,确定主栽品种,实行统一良种加工和供应。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棉花生产与粮食生产同等的扶持和优惠,要充分发挥棉花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办好棉花专业合作社。在棉花栽培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实行集中连片的棉花专业化产业带。三是指导棉农科学“四分”,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棉农收入。一要“分摘”做到适时采摘,不摘青桃、笑口桃,不摘带壳桃、不摘露水花、不摘统花,雨前要抢摘,好坏要分开收装;二要“分晒”,做到好坏、干湿分开用高架帘晾晒;三要“分存”,晒干的籽棉要做到好坏分开统装存放,防上漏下潮、防霉烂变质、防火险盗窃;四要“分售”,回潮率达标的籽棉要好坏分开出售,以便依质定价。四是棉花收购企业要规范收购管理,严格实行“依质定价”、“以衣计价”。要坚持实行“一试五定”的籽棉收购检验技术规程,把好收购质量关。五是采取综合措施,杜绝异性纤维,从而使加工皮棉的异性纤维含量低于国家棉花标准规定的指标,树立中国原棉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湖北银海棉业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提高我县收购籽棉质量的建议 下一篇:中纤局棉花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性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