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106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2 04:26:45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106例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06例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50例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4-0058-02

变应性鼻炎是由多种变应原激发的、由IgE介导的鼻部炎症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全球及国内发病率均逐年上升,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中医学称之为“鼻鼽”。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而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本院采取经验方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本病10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 2007年 9月 ~2009年8月耳鼻喉科门诊156例患者,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将其分为2组。106例为治疗组,其中男 45例,女61例;年龄6~62岁,中位年龄 29岁;病程1~25 a,中位数2.5 a。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8~40岁,中位年龄27岁;病程6个月~20 a,中位数2 a。2组年龄、病程、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基本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麝香。肺气虚型加艾叶、麻黄、黄芪;肾气虚加附子、干姜、肉苁蓉、五味子、淫羊藿;脾气虚加黄芪、人参。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混合备用。穴位选择:肺气虚型选大椎、肺俞、膏肓、天突、百劳;脾气虚选大椎、脾俞、膏肓、天突、百劳、气海、足三里;肾气虚选大椎、肾俞、膏肓、天突、百劳、命门、涌泉。穴位贴敷不分时间季节,用时用新鲜姜汁将混合的药物粉末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 2 cm,厚约 0.5 cm大小的圆圈药饼,置于专用医用贴敷材料敷贴中央,对称性地敷贴在上述选定穴位上。贴药时间依患者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有轻微烧灼感为宜。多数患者贴药时间为 4~6 h,如贴药时感觉刺激不适,应提前取下。7 d贴敷 1次,1个月为 1个疗程,间隔 1个月再行第 2个疗程,连治 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各种抗过敏药物及中成药。

1.2.2 对照组 本组均为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者(以组胺阳性丘疹大小为标准判定结果,“++” 或“++” 以上判定为阳性),采用由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粉尘螨滴剂 ” 舌下含服,每日 1次,第1周用 1号,第2周用 2号,第3周用 3号。1、2、3号每周 7天剂量依次为 1、2、3、4、6、8、10滴。第 4~5周用 4号,每次 3滴。第 6~25周(或 25周以上)14岁以下儿童继用 4号,每次 3滴;14岁以上患者用 5号,每次 2滴。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鼻腔黏膜淡白色减轻转变为淡红色,鼻痒、鼻塞、打喷嚏明显消失,基本痊愈且不易复发;有效:鼻腔黏膜淡白色减轻,鼻塞症状减轻,打喷嚏次数减少,不易复发,即使复发,症状也较治疗前减轻,且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且极易复发。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 106 例,显效 43 例,有效 52 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62%;对照组50 例,显效19 例,有效21 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穴位贴敷是在传统经络学基础上应用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药物刺激特定穴位进而调整经络系统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疗法在现代药剂学中称经皮给药系统。贴敷的药物穿透经穴层次后即可沿循经低流阻通道传输直接作用于经络和脏腑穴位,贴敷法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通过经络腧穴局部刺激和药物吸收,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有学者用经络低流阻道假说来解释本法的作用机理,认为穴位贴敷法是通过药物化学、温度、压力等刺激来降低经络流阻,增加组织液滤出,冲刷组织通道中的代谢产物,恢复通道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它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提高了有效血药浓度;腧穴作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对药物具有储存和放大作用。当药物通过腧穴吸收时,其作用已不仅仅是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者功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相互激发、相互协调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可以取得单纯用药或针灸所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2]。

近年有不少文献研究显示非九伏天与九伏天使用穴位贴敷法治疗疗效相当[3~4]。吴晖等[5]使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并观察239例患者,结果提示治疗时间选在三伏天与否对疗效无显著性影响。提示贴敷时间不影响疗效,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可常年进行,因此治疗时间不拘于伏九天。非伏九天中接受治疗,半年内可完成。而三伏天或三九天使用,每年贴1个疗程,需要第1年、第2年、第3年连续敷贴3年,治疗时间较长。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贴敷组与常规特异脱敏组疗效比较,起效时间相当,治疗组很少数患者在第1贴时就减轻症状,大多数患者使用第 2~4贴才开始起效。粉尘螨滴剂治疗70%患者在1个月内起效。但粉尘螨滴剂治疗费用较穴位贴敷治疗高,且需每天用药,有部分患者因不能坚持而中途停止治疗。而穴位贴敷治疗具有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好,经济方便、患者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易为患者特别是小儿患者所接受,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辨证用药,辨证取穴,根据不同辨证分型选用不同药物、优化敷贴穴位,能达到祛病邪,纠正阴阳之偏胜偏衰,调节机体的功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更好提高疗效,降低过敏性鼻炎复发率。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数及观察时间有限,对于连续治疗 2~3年的长期疗效等观察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 年)[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文志,徐绍勤,彭斌.穴位贴敷防治变应性鼻炎11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32~33.

[3]程倩,协云.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1):75~76.

[4]王艳宏,刘振强,包蕾,等.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68~69.

[5]吴晖,庄金梅,李华.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239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5):41~42.

(收稿日期:2011-01-24)

上一篇:温针灸治疗五更泻4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药刀治疗跟骨骨刺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