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制防通胀?

时间:2022-08-12 04:16:22

对于通胀造成的社会公平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针对性强、透明有效的消费者价格补贴予以解决。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受阻,甚至计划手段回潮,可能会使我们丧失一些重要机会,从而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成本。

从电、煤气、成品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到猪肉、食用油等日常消费品,国家发改委为平抑物价而显得焦头烂额。表面上看,这是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背后却折射出价格机制改革滞后与行政手段回潮之间的恶性循环:由于通胀形势持续恶化使企业有上调价格的要求,而政府出于控制通胀的要求一再拖延商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而以行政手段取而代之,但结果却出现“压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局面。

价格管制的代价

防通胀是中国今年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这在今年的诸多宏观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和产业政策中,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值得注意的是,在防通胀这顶大帽子之下,很多既有的改变、应该放开的市场、应该推出的措施,都变得畏手畏脚了。最典型的是价格领域,从电、煤气、成品油等大宗商品,到猪肉、食用油等日常消费品,相关政府部门频频祭出限价手段。

以能源价格改革为例。由于能源价格由政府制定和管制,国内能源价格普遍低于国际水平,企业没有动力增加供给从而频繁引发“油荒”、“电荒”。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加上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管制,已让两石油巨头“叫苦连连”。两石油巨头的窘境最终由中央财政买单,以每月补贴的方式出手“解救”。但财政补贴的方式,一是不能有效刺激两巨头增加供给,二是会使得民营炼油企业由于无法得到财政补贴进而不得不放弃市场。财政补贴可能不仅不能有效解决油荒问题,反而会使其愈演愈烈。财政补贴的结果是“出力不讨好”。

事实上,拖延能源价格改革对控制通胀可能于事无补。能源价格的上涨是否会加大通胀压力取决于产业的供需情况。如果产能过剩,能源价格上涨对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小,也就无法将能源价格上涨转嫁到最终消费品。至少以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这一过程将十分缓慢。退一步说,即使对通胀构成威胁,也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市场化改革。对于通胀造成的社会公平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针对性强、透明有效的消费者价格补贴予以解决。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受阻,甚至计划手段回潮,可能会使我们丧失一些重要机会,从而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成本。

再以粮食价格为例。粮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必须满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政治要求,既要增加或稳定粮食储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但与此同时,迫于通胀压力,政府又不得不维持低粮价,并通过少数国有公司垄断粮食的进出口市场。因此,在国际粮价暴涨的背景下,国内却出现了“谷贱伤农”的戏剧性一幕。由于“没收益、卖粮难”现象的持续,近年来,南方的“双改单”、北方的“水改旱”不断发生。我国的稻田种植面积近20年来净减少了5000多万亩。失当的粮价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通过价格机制的指引,市场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如果以行政手段干预价格,市场会用它的方式对干预进行“报复”:公开市场不许涨价,则会出现黑市、寻租和“排队效应”;如果市场准入和价格信号都受阻,市场就会自发减少供应。在价格的市场化道路上,由于今年的通胀压力,政府正在出现大踏步走回头路的迹象。这种计划思维的大规模回潮不仅对于控制通胀无济于事,更糟糕的是,它强化了对行政干预的“路径依赖”,为今后的改革埋下积重难返的隐患。

从近期国内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来看,行政干预的手段又有所“升级”。据新华网称,工商部门将于今年5~11月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整治的重点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依法查处超范围经营成品油的行为和无照经营等违法活动;在油品质量方面,重点查处非法炼制的、无合法进口来源的、假冒伪劣等质量不合格或禁止销售的成品油;在经营行为方面,重点查处缺斤少两、掺杂使假欺诈消费者等违规行为。可以看出,政府的行政干预已不仅仅停留在限价措施上,其权力触角开始延伸至市场准入、市场价格、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

全球米价飙涨传达的信号

再看国际形势。近期,全球米价飙涨。中国、埃及、越南和印度4个大米出口量共占全球1/3的国家,今年以来已通过关税等手段收紧了大米出口;印尼也表示有此打算;在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菲律宾,政府调查人员4月底突袭各地粮食仓库,打击囤积大米的行为。创纪录的米价助推了通胀。

面对价格飙涨的农产品,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价格管制措施来应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挑战,希望借此避免社会动荡。中国采取了很久没有使用的食品价格干预措施;泰国政府也对方便面、食用油等采取了类似措施;俄罗斯政府则试图为面包、鸡蛋和牛奶确定价格上限。不过,价格管制措施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能有多大意义呢?

据《纽约时报》的消息:“自今年1月以来,巴基斯坦已经部署了数以千计的军队来保护运输小麦与面粉的卡车。印度尼西亚已经因大豆短缺而爆发了抗议活动。近几个月以来,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墨西哥、摩洛哥、塞内加尔、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都已爆发了抢粮的骚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达到连续6年来的最高点,这次物价上涨已经产生了政治上的冲击波。

森严的贸易壁垒和价格管制措施,已使得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信号严重失真,供求关系已经完全紊乱。食品价格飙涨是发展中国家通胀恶化的先兆,这意味着一场全球性的滞涨正向我们走来。“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国际经济形势已经近在眼前。未来痛苦的全球经济调整恐怕是势在必行。

上一篇:CFO再造别解 下一篇:CFO如何破解并购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