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源头活水 育德铸魂谱新篇

时间:2022-08-12 03:31:01

引生活源头活水 育德铸魂谱新篇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尽管在试卷结构(文科综合或单科考查)、题型、题量、考试形式(开闭卷)等方面有较明显差异,但各地试题都紧扣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并结合最新中考说明命题,侧重法律、国情部分的考查,灵活开放、图文并茂、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再次凸显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明理、践行的学科特点,彰显了突出能力考查,开放性、时代性、灵活性、生活性、人文性、教育性相结合等独特的魅力。在知识教学中渗透着德育,对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争做负责任的公民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考查主干知识

全国各地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和《2013年中考命题说明》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命题,杜绝偏题、怪题,目的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检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全国各地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念与基本结论的识记和理解。在考点分布上,既考虑面上的覆盖,又重视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主线的各年级的教育主题和核心概念,涵盖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个学科维度。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珍爱生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礼貌礼仪、诚信、权利义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违法犯罪、宪法、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保护环境、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共同富裕、中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责任、共同理想、艰苦奋斗等。其中部分地方试卷中有不少直接从识记层面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例如,山西卷第1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第3题考查宪法、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社会保护的知识等等。

2.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时代特色

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使命和活力所在。这就决定了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必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和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说明。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能把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作为时政考查或命题的重要素材,使试题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体现了时代性。这样做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拉近他们和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发展。综观全国各地试卷,命题者都把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作为时政考查或命题的重要素材。如:党的十的召开(山东青岛卷第18题、河北卷第1题和第2题、广东卷第21题、河南卷第12题、四川雅安卷第5题);中国梦(安徽卷第17题、江西卷第19题、山东滨州卷第29题、天津卷第27题、新疆卷非选择题第5题、陕西卷第22题、河南卷第13题);2013年全国“两会”(广东卷第21题和第25题、甘肃兰州卷第16题、山东滨州卷第28题、山东威海卷第18题);四川芦山地震(山东济宁卷非选择题第2题、广东卷第1题、江西卷第15题、湖南湘潭卷第29题、陕西卷第11题、天津卷第26题、四川广安卷非选择题第2题);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山东青岛卷第11题和第30题、山东滨州卷第27题、河北卷第3题、重庆卷第7题、陕西卷第22题);日本“购买”闹剧(山东烟台卷第11题、山东潍坊卷第13题、湖北黄冈卷第12题、福建福州卷第6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山东泰安卷第4题、江西卷第2题);“神九”飞天和“蛟龙”入海(山东临沂卷第29题、河南卷第3题、广东广州卷第16题、黑龙江绥化卷第31题);“中国式过马路”(山东临沂卷第28题、山东潍坊卷第21题、乌鲁木齐卷非选择题第三大题、湖南湘潭卷第6题和第7题、甘肃兰州卷第23题);食品安全问题(山东泰安卷第29题、山东滨州卷第18题、广东卷第6题、湖北黄冈卷第6题、山西卷第6题和第7题);“光盘行动”、“中国式剩宴”(福建福州卷第22题、内蒙古卷第12题、山东莱芜卷第22题、河北卷第6题和第7题、甘肃兰州卷第22题);等等。题题直面社会现实,字里行间让人充分感受到时代气息和社会跳动的脉搏。考点源于教材,材料取之社会,命题突出教材重点,不回避社会热点。

3.重视乡情教育,凸显地方特色

在中考试题中渗透乡情教育,引导学生知乡爱乡,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学生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大多在创设情景、设计问题方面注意题目的本土化,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把对考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家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融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感动中受到教育。

如山东青岛卷第三大题,在“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板块中选取学生常见或可能经历的生活现象,以课堂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四种情景,设计填表题,以实现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在第六大题“中国梦之家乡篇:助推半岛蓝色未来”中,引导学生关注本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凸显了试题的时代性、生活性和地方特色,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逐步培养与时俱进的品质。

如广东卷第32题以“我们的家园――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评选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及其应有的态度和做法;湖北黄冈卷第13题以“科学发展,建设家乡”为主题,让学生分析“打造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所体现出的思想政治课观点,引导学生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山东泰安卷第27题以“防治雾霾”及泰安学生对雾霾天气系列问题的调查研究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泰安市开展PM2.5监测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为建设“美丽泰安”多作贡献;江苏南京卷第27题以南京某校开展的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为“减少PM2.5,建设美丽南京”多作贡献……

可见,全国各地的试题不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问题的设置,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更重要的是宣传和维护家乡的良好形象,引导学生爱家乡,关注家乡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学生作为这个城市建设者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为家乡奉献自己聪明才智的理想,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

4.重视价值引导,突出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在此理念指导之下,201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卷都突出了对学生的德育引领功能,将命题的关注点投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无论是整张试卷的建构,还是具体题目的立意;无论是考查内容的确定,还是问题角度的设置,都体现了对学生探究的关注,注重道德践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例如,山东青岛卷第五大题“生活中的选择:同样的网络不同的生活”板块选取初中生面对信息社会的两则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考查学生面对不良诱惑和亲社会行为时的道德选择和践行,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价值;湖北鄂州卷非选择题第2题以“南京中学生丁锦昊在埃及具有3500年历史的卢无索神庙石壁浮雕上刻字”为载体,引导学生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做负责任的公民;江西卷第17题以“被手机绑架的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

“中国梦”是2013年各地中考涉及的重要热点内容,许多地方的试卷中均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素材设计试题,力求让材料说话,让卷面育人,积极创设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情景,甚至情景材料本身就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阅读解答试题中就会对其中的事例有所感悟,有所感染,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启迪,从而实现知行统一。如山东威海卷非选择题部分通过“‘成才路上寻梦者’手抄报比赛”、“‘美丽中国梦’征文比赛”、“‘携手复兴路,共铸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这三个版块,既考查相关知识,又引导学生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江苏苏州卷非选择题部分设计了收入翻番富民梦、立志成才个人梦、碧水蓝天生态梦三个板块,独具匠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如何实现自己的成才梦想”、“为更好地保护太湖出谋划策”,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5.内容开放、形式多样,坚持能力立意

试题内容的开放性、命题形式的多样性、答案的多元化、评分的采意性是开放性试题的基本特征。201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充分发挥情景材料在能力考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能力立意的思想,引导学生在预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或以社会生活中教育、科技、文化、道德话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试题所提供的文字、图片、表格中提取信息,加大了概括能力的考查力度,对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一是试题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中相关知识点的交叉点为载体,材料呈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有漫画、图表、QQ聊天资料、文字叙述等。如:漫画呈现(广东卷第29题、安徽卷第11题和第13题、河北卷第24题、江西卷第4题);图表呈现(山东青岛卷第七大题、河北卷第25题、山西卷第8题、新疆乌鲁木齐卷非选择题第2题、四川雅安卷第三大题第1题);QQ聊天、微博、成长记录袋、日记呈现、生活剧(山东临沂卷第27题、江西卷第16题、重庆卷第13题、安徽卷第16题、福建泉州卷第26题、贵州安顺卷第15题)。二是设问比较宽泛,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强调应用性和探究性。如:反映(说明)类――山东临沂卷第29题第二问、广东卷第31题第一问;建议类――广东卷第31题第二问、黑龙江绥化卷第30题四问、贵州安顺卷第15题第三问;启示类――山东烟台卷第20题第二问、江西卷第15题第一问、浙江绍兴卷第21题第二问;活动探究类――山西卷第19题、山东泰安卷第27题、江苏南京卷第27题;等等。三是答案多元化、评分“采意不采点”,鼓励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体现学科特点,倡导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关注是思想品德学科命题考核的基本要求。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看,突出了“心理品质”、“公民道德”、“国情教育”、“学习方法”等知识重点;从试卷设计的有关内容来看,要求学生明确当今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增强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立志成为合格人才等;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材料选择、情景创设、题目设问、语言表达更贴近学生年龄、心理、认知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试题设计理念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此外,很多试卷的开头和结尾都设计了“温馨提示”,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考试时的紧张心情,同时针对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如:“审题要仔细”“要相信自己呀”等,给予及时提醒,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试卷。如山东潍坊卷第一卷设计了这样的卷首语:“亲爱的同学,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提高了道德修养,培育了健康心理,学会了遵纪守法,洞悉了我国国情。现在,让我们回味成长历程,运用所学知识,辨识生活情景吧。”

示例(2013・山东济宁)有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被猎人带回家精心喂养。小狮子慢慢长大了,无忧无虑,有吃有喝,安闲快活。当然,猎人给它们设计的笼子也温暖而舒适。没想到,一次意外,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去。后来,猎人外出再没有回来,笼子里的小狮子被活活饿死了。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独自在野外。饿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受了伤,会用舌头舔伤口;遇到敌人,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它顺利地活了下来。

两只小狮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

【解析】本题通过一则寓言故事综合考查学生对“自立自强”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赏析寓言故事的同时,洞悉“如何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道理。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寓言故事的内涵:一只小狮子一味依赖猎人,丧失了独立生活能力,结果被活活饿死;另一只小狮子克服了依赖性,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结果活了下来。然后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二、2013年中考卷面失分原因分析

1.审题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对关键语句把握不准,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能力,答题泛泛而谈,不能对症下药,就事论事

如,有的学生漫漫长言,但缺乏关键词,基本观点表达不清;有的学生读不懂相关背景材料,不能实现背景材料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找不到答题的切入点,造成答非所问。

2.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过于生活化、口语化

答题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回答“是什么”,学生却回答“怎样做”。第二,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第三,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第四,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具体表现为要点答不全、画蛇添足、表述缺乏层次性。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

4.书写错误、字迹不清,使阅卷老师难以辨识或对关键词掌握不准

如,有的考生将“依法治国”的“治”写成“制”;不能很好地把握“四个保护”的内涵;等等。

三、对新学年教学的启示

针对2013年中考命题特点及趋势,为使九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向一线老师和广大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加强中考试题研究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各地中考的命题依据。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用好用活《考试说明》。我们还要加强试题研究,尤其是近三年中考试题,摸清试题的设计规律。这样做有利于帮助我们明确考试方向,避免教学和复习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知道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做到有的放矢。

2.发掘和利用好教材资源,回归教材

2013年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再新的题型、再活的试题都是依“标”据“本”而设,每一道题目都立足教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学生平时对思想品德课并不重视,淡化了对教材基本知识的学习……在考试中学生一旦遇到材料新、设问灵活的题型,就一筹莫展,当然不能取得好成绩。这给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敲了一个警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立足教材,以本为本,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尤其对教材中的图片教学、课后活动更不能忽视。

3.注重平时积累,提高学科素养

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是时代性与现实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是其基本原则,也是中考命题的方向,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思想品德课考试的活力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培养积累素材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对时政材料的敏锐感,关注国内外时事,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关注家乡和身边发生的事,特别要关注与我们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热点话题。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看到和自己专业有关的、能为我所用的信息要及时收集起来,学会整合教学资源,寻找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做到把鲜活的社会热点、焦点及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设计情景化,实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交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贴近生活,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

中考试题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如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过程中,对规范应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上一篇:初中生物网络教学的应用心得 下一篇: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