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不安全因素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08-12 01:16:48

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不安全因素的分析研究

【摘要】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分为人为因素、设备缺陷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主要可以强化系统工作人员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加设备投入,以及优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水平。

【关键词】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不安全因素分析研究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调度系统属于指挥中枢,对于保障电网稳定安全运行方面意义重大。借助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员能够及时获取电网运行中的详细信息,及时排除运行隐患,提升调度管理质量。在电网安全考核工作中,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性属于较为重要的项目,应当引起重视。

1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 人为因素

造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为因素。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认识到安全对于整个电网系统运行以及自身家庭幸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严格按照安全规定以及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有部分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不强,在故障处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没有严格按照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相关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以至于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1.2 设备缺陷

在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整个安装设置中,一些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也容易引发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大面积运用之后,原来的一些人工值班变电站实施了改造,由于场地以及设备安装等方面的复杂性,改造方案的不周密能够导致安全隐患,如某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施工中,因为测控屏几路开关共用一个遥控执行继电器,设计缺乏科学性,导致工作人员在测控屏上进行遥控实验时候,引发110kV母差保护动作跳开110kV母线上全部开关,如不是因为处于检修状态,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设备使用老化也是影响系统运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启后处于不间断运行,计算机设备长时间运行会因为荷载较大出现温度升高等情况,严重的还会死机,一旦设备运行环境不达标,故障率将会大大提高,设备超负荷运行和老化程度加快现象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

另外,远动系统运行中的重要薄弱环节是通道问题,本地区电网在变电站与调度总站端远动信息传输上还有单通道或者假双通道,两条通道使用同种介质属于假双通道,两条通道共用一条光缆进行传输,与运行规程不符,暂时只能保持现状的情况下会引发系统通道比较薄弱,在通道故障状况下无法实施切换,主站端对变电站信息一无所知。通道信号过多也会形成误发的现象,影响正常的调度工作。如2012年4月23日,110kV高台变电站出现一点多址通道扰现象,通道误码率增加,无法进行数据的正常传输,并且载波通道同时也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传输中断达210分钟。当时该站一35kV线路出现断线,导线断裂落地,危险系数较大,调度安排断开断路器,但是信号数据传输通道受阻,无法进行遥控指挥,只能赶往现场处理,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方面,有些调度系统运行场所设备与线路布置较为杂乱,电源线、网线以及其他管线纵横交错,没有进行统筹安排,稍有差错就会造成运行方面的障碍。也有的监控设备长时间运行,机箱中灰尘较多,对于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隐患较大,加上部分工作人员操作中动作粗鲁,对计算机设备开关键的磕碰,也是导致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情况的重要原因。另外,按照操作要求,无论是调度员还是集控值班工作人员,都不会将工作用以外存储设备接入到监控主机上,但是难免出现操作方面的失误,一旦出现误插现象,很容易出现系统计算机中毒的现象,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影响。

2 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性的措施

2.1 强化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要强化电网运行系统中相关岗位人员的技能培训,针对电网运行监控系统以及电力通信、数据网络等方面内容开展培训,重点针对继电保护和稳控装置、配电自动化等系统进行运用培训,提高运行维护人员对电力二次系统风险的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要强化岗位工作人员落实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执行,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策略对全部系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进行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强化人员综合业务技能培训活动,重点提高对突发故障的准确判断以及科学处置能力,提升运维人员综合业务技能。

2.2 强化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设备稳定性能

要严把变电站远动装置质量关,招标购买优质产品,各项资料齐全,并要求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在正式运行之前进行严格的竣工质量验收,最大限度减少运行后维护的难度。设备运行中坚持每周和每月巡查,确定为老化的设备装置,尽快制定计划进行改造升级,并预备好相关的易损件,或尽快重新更换设备,减小故障影响。在远动通道建设上,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运用相异介质、路由的双通道传输轨迹。另外,要对主站端变电站的显示方式进行改进,如可以将失步变电站颜色改为灰色或者标注明显的失步标志,将其与正常变电站进行有效的区分,有效避免调度员出现错误的操作,对正常调度产生影响。

2.3 强化运行科学管理,提高运行环境质量

要将主机和显示装置进行分开安设和管理,本地区地调OPEN3000系统使用视频信号延长技术,在专用机房安装全部的服务器、工作站终端,对温度和适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设定,再借助于放大器和延长线将视频信号传输到调度工作人员以及集控站监控人员工作的场所,较好地兼顾到了人员与设备各自所需的工作环境。其次,应当强化对UPS不间断电源的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测试记录以及保养,及时更换损坏的蓄电池。还要实现调度自动化系统三大区的物理隔离,保障系统设备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当强化排查并做好预防和整改措施,全力保障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郑云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形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03).

[2]郝喜卓.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02).

[3]王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3).

上一篇:浅析活塞生产线柔性化的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简述氧化装置改进后的工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