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8-12 12:56:15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之我见

摘 要:音乐课教学方法的变化乃是新课程核心的变化。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编排,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关键词:音乐课改;教学方法;综合素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新课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得更实际、更有亲和力和生命力了。它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学习内容必须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新课程应围绕哪几个方面做起呢?

一、围绕兴趣,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节奏训练中,教切分节奏X X X,学生对切分节奏中“中间长,两边短”的节奏特点很难把握,容易读成X XX或XX X,如一味地领着学生反复进行机械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酸奶,让他们念酸奶的广告词“甜甜的”“酸酸的”多念几遍,然后再移到X X X上来,这样学生看到X X X出现,就会高兴地说:“酸奶型的节奏来了”,这样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切分节奏,就会觉得学习音乐也是乐趣无穷。

二、引发创新意识,巧妙设计课堂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很多教师来说,要求学生创编节奏型是不敢尝试的,其实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也的确不会令我们失望。我就尝试过在游戏中让学生创编节奏。

如:八年级上册请学生为歌曲《青春舞曲》编配伴奏节奏时,同学们都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相匹配的节奏类型,同时我请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自选不同的打击乐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演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对节奏型的掌握和对歌曲的理解,体会到自己创作的喜悦。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新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领域,知识面范畴很广,同时增加了开放性及探索性的研究,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音乐课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音乐与历史学科的结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如:欧洲音乐的发展就可以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时期等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

2.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最后两段“项王败阵”与“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苍凉、悲哀与明朗欢快交替的情绪,我把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抄写在黑板上,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两个乐段中“明朗欢快”的情绪是为了表现楚王项羽最后的英姿,以及后人对楚王项羽的较高评价。这节欣赏课引用了两首古诗,增进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3.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欣赏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乐曲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大草原风光摄影。然后,让学生看着那张美丽的草原风光图片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学生欣赏作品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管弦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东西方音乐融合的交响音画。

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个世界绝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以学生为本,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全身心主动参与音乐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个个欲试,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参考文献:

王克,杜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05.

(作者单位 江西省贵溪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例谈职业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关于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法策略训练的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