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愉快地唱歌

时间:2022-08-11 08:34:46

如何引导幼儿愉快地唱歌

摘 要: 教幼儿学唱歌时,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使幼儿产生愉快情绪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心;要通过老师的优美动作引导幼儿进行新歌教学活动;要在唱歌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地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给孩子展示创造力的机会;要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幼儿唱歌 寓教于乐 展示机会 培养兴趣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然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时表现得很被动,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唱这首歌”时,孩子们都条件反射似地回答:“喜欢。”但仍表情默然、东张西望,在老师的言语提醒下虽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师教我学、师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摒弃传统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中有许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学唱。如有的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内容陌生,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与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地选择歌曲。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使幼儿产生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都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小鱼游》(优美的)、《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等。

二、由动作引导进行新歌教学活动

由动作引导的新歌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以做动作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的歌曲,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的,赋予动作性。如在进行歌曲《蝴蝶找花》活动时,先让孩子做“蝴蝶找花”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蝴蝶”和“花”,针对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并利用游戏活动朗诵歌词,再进行学习唱歌和相关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使幼儿学唱兴趣浓,而且使平淡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唱歌曲。如《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地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激发出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在进行歌曲教学活动时,我尝试不用琴伴奏,而让孩子们自由地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有节奏的拍打提高了孩子们的学唱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都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营造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都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四、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唱歌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要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给孩子探索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促进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是对孩子创造性能力的很好地培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新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创新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五、唱歌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活动中,一次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都记不清歌词,更不用说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不帮助孩子理解歌曲的性质,不教给孩子唱好的方法,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在歌唱活动结束时,如果孩子没有记住歌词,就可经常性地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无意识地学会歌曲。其实同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几个孩子会唱,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因为孩子们在玩耍、游戏中互相模仿、学习,即“儿童教儿童”,它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老师教更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播放歌曲,用说儿歌和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记忆旋律、节奏和理解歌词内容,并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总之,在幼儿学唱歌教学中,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使幼儿产生热情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心;要通过老师的优美动作引导幼儿进行新歌教学活动;要在唱歌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地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给孩子展示创造力的机会;要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愉快地歌唱。

参考文献:

[1]张宽厚.学前教育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曹秀红.浅谈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0.

[3]刘克明主编.谈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柏永红.论新课程理念下幼儿教育的几个层面[J].福建幼教,2006(6).

[5]蔡晓霞.信息技术整合给幼教教学和学习方式带来的变革[J].科技资讯,2007(10).

[6]马丽娜,季茂生.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初探[J].信息技术教育,2006(4).

上一篇:紧扣“三力”,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下一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