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时间:2022-08-11 07:15:50

提问,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通常是围绕人性、思想、品德、哲理等展开的,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加上相对较难理解,容易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果欠佳。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中进行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通过恰当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开讲的提问

思想政治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学生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今天会讲什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更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只是副科,听不听无所谓。如果此时教师没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就很难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充满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时,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就会让本节课充满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启发式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问题来启发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思考,从而引入探究内容。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问: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或是家人在购物的过程中,有没有权益受损的情况出现?针对这些情况,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启发式的提问,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三、逆向提问

逆问指教师通过突破习惯思维方式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往往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其特点在于思维逆向。如学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有关”时,学生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才会相应地发展变化。于是我就将错就错:“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所以不管生产关系怎样变化,都和生产力无关。”此时,学生反而受到提醒: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逆向提问改变了学生“顺从”教材的习惯,使学生懂得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由简而繁、由易到难、逐层推进的顺序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层次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如果问题一下子难住了学生,打消了其学习积极性,无疑是将学生置于沉默的境地;而先以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后再去探究新的问题,自然会让学生尝到甜头,刺激学习“味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及时提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注意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往往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作答。要知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任何的思维活动的发生都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不要立刻放弃,而要采取引导的方式,转换角度鼓励学生思考和作答,这样,会让学生通过提问获得充分的思考机会,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为了能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政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找教学规律,精心研究各种教材,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责 编 阿 宁)

上一篇:浅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下一篇:语文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