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8-11 07:09:34

山东省宁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与思考

摘要:文章对山东省宁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策;山东省宁阳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及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小规模家庭经营逐渐显现出其弱点。因此,自发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同面对市场风险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分散经营农民的必然选择。

一、宁阳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山东省宁阳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宁阳县政府在倡导、推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营造环境,培育发展

宁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从2004年起,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组建形式、规章制度及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等。同时,宁阳县成立了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办公室,明确经管部门主抓,其他有关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全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抓好管理,力促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动力,既源于外部环境的改善,更需要创新和规范内在机制。因此,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构成上强调以农民为主体,以利于提高对农民的覆盖面和带动力,同时,也吸收相关的服务职能单位参加,成为单位社员,增强其服务能力。在股金认缴上,强调股金认购要真、要实,社员入股可以入现金,也可以入物资,甚至还可以入劳务。在联合方式上,可以是资金的联合,也可以是劳务和资金的多重联合。

(三)加强培训,促进发展

按照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原则,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对全县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秘书长、财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县财政还投资10万元用于乡饮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大楼的建设。通过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增强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消除了部分农民群众的“恐合”心理,从根本上促进了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发展、自我规范。

(四)创办企业,增强服务功能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完善服务功能的同时,要求创办或引进新的企业或实体。乡饮乡粮食和饮料合作社发挥本乡饲草资源的优势,利用协会组织农民饲养肉鸭,引进企业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天聚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总投资1.5亿元的山东天聚鑫元草业有限公司,建设了颗粒饲料生产线、蛋白饲料生产线、肉鹅孵化生产线、标准化肉鹅养殖场、肉鹅屠宰生产线,延长了畜牧产业链条。

二、宁阳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成效

宁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合作社通过为成员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有效促进了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合作社带动下,宁阳县已基本形成有机蔬菜、林果、粉制品加工、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带和农业区域化布局,推动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形成,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培育了主导产业,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宁阳县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载体作用,组织分散农户整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积极开展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区域化农业布局形成,提高了品牌化优质农产品比率,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如乡饮乡粮食和饲料合作社以鑫源草叶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优质粮食基地-粮食和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产品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三)提高了农民素质,培养了新型农民

宁阳县从1996年第一个大枣合作社成立起,就一直坚持利用合作社这一平台,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文化富民”工程的实施和县电视台远程教育频道等多种渠道,积极对社员进行法规政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这种做法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转变了农民的观念,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全县共培训农民19.3万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宁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较好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合作领域窄、辐射带动面小、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法律地位较为混乱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律贯彻不到位,合作组织仍难以做到规范化发展。在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注册五花八门,一部分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法人,一部分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为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一部分在科协或农业管理部门登记,还有一部分则没有进行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2007年7月1日正式施行后,已有的专业合作社都面临着依法登记的问题,按照法律的规范,对这些已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完善迫在眉睫。

(二)官办色彩尚存

虽然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坚持了入社自愿的原则,普遍制定了合作的章程,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一些还设立了监事会,但在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农民社员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由于政府在倡导推动过程中还存在越位现象,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基层政府或相关部门“领办”的,这些部门往往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充当了合作组织的领导人,使得不少合作组织具有官办色彩。

(三)运行活力不足

有些合作组织内部关系十分松散,很少开展实质性的活动,一些甚至名存实亡。宁阳县现在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很少开展实质性的活动,对农民群众失去吸引力和凝聚力,奄奄一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原因是大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开展技术信息交流、普及和推广服务;一些向农民提供的生产资料服务,也只是价格有些优惠,没有经济实体,服务功能单一,内部联合松散,甚至缺少开展基本活动的经费。

(四)扶持政策不到位,资金筹措难

合作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和运营成本。在财政扶持上,尽管各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了专项资金,但市(县)级配套资金的落实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合作组织享受不到财政扶持。由于没有启动资金,大部分合作组织只能靠上级扶持和个人集资维持运转,难以拓宽发展空间。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完善的对策

根据山东宁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适应农业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村和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具体行动来抓。要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和长期性,因时因地制宜,鼓励和坚持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政府必须对自身角色正确定位,在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和组织推进制度

国家要通过各种措施扶持、引导其健康发展。

1、产业政策。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2、财政政策。财政扶持的主要领域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国家与社会急需的重要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优先扶持。

3、税收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

(三)进一步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农村经济拉动力

进一步探索支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连片脱贫的扶贫方式,以实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赢机制。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是相互依托、相促并进的协作关系。应倡导合作组织主动协调龙头企业,搞好对接协商,代表农户开展业务谈判,争取优惠价格,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逐步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法》的学习和培训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不少地方还是空白,覆盖面小,这与合作组织知识不够普及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抓住最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良机,通过报纸、网络、电台、电视台、工作会议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普及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及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对各级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和农民经纪人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努力培养一支懂合作经济组织知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和管理队伍,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成国平,曹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决策咨询通讯,2007(6).

2、郭军.对大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07(12).

3、冯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J].福建理论学习,2007(9).

4、郭志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探讨[J].苏南科技开发,2007(8).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上一篇:关于“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浅谈项目管理软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