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19 04:10:49

关于“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调查研究

摘要:“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指的是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是“英语热”导致的,文章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问题。

关键词:“母语文化失语”;传统文化;英语热

一、引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说“母语文化”实际上就是指中国文化。本文所研究的“母语文化失语”指的是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现象。

早在21世纪初,这个问题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学术界已有百余篇论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英语写作,英汉互译,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论述了“母语文化失语”的危险。研究者们纷纷呼吁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并没有丢失,也不是面临危机,而是正在经历正常的现代化过程,是处于转型时期,正在被继承和发扬。本文在认真研究了学界的不同观点后,对湖北民族学院的24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有必要对“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进行重新审视。

二、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母语文化与英语学习”,总计五题,目的是了解现阶段学生对待母语文化的态度(用汉语作答)。第二部分为中国文化知识测试,总计7题(20个答案,每个答案计5分,满分100分),涉及中国文化的宗教、政治、文学、民俗等方面(用英语作答),目的是了解学生现阶段“失语”的程度。受试对象为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共计248人。

卷一:关于我校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学生对母语文化、学习英语和母语文化关系的认识的调查

1.你觉得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在何种程度上有意义?

A.十分有必要

B.可能有用处

C.完全没意义

2.在你的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知识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A.对我的英语学习有帮助

B.对我的英语学习负面影响比较大

C.基本感觉不相干

3.如果在英语专业开设一门中国文化课,设想一下对你将有何影响?

A.有利于我的现阶段学习和今后的就业

B.有作用,但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才能显现出来,对现阶段实际生活影响不大

C.基本没有作用,我不需要学习

D.有负面影响

4.如果将开设一门中国文化课,你希望从中学到什么?(多选)

A.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B.现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C.如何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

5.当外教向你探询中国文化内容,如:孔子、孟子的经典时,下列哪种情况你最可能遇到?

A.自己对这个知道得很少,无法回答

B.只能粗浅介绍些基本常识的内容

C.知道很多经典,但无法用英语表达

卷二:关于我校EFL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测试

Questions:

1.List the names of “The Four Classicality Masterpieces of China”.

2.In 140 BC ( ) decided to make Confucianism the state thought. From then on,Confucianism was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thought for 2000 years.

3.List the names of “the Four Greatest Chinese Legends”.

4.( )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lso the beginning of realism in literature.

5.The Peony Pavilion is ( )’s masterpiece, which portrays a woman with new ideas.

6.List the names of the Four Traditional Auspicious Beasts.

7.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Chinese words into corresponding English words: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小康社会( )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前一份问卷的第1题中99.5%的学生表示自己需要更多了解中国文化,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存在缺陷,同时也说明“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已经在社会上逐渐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第2题讨论在英语学习中,自己的中国文化知识所发挥的作用。有93.1%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知识有利于学习英语,6.5%的学生认为对英语学习负面影响比较大,另有0.4%的学生认为两者并不相干,这表明多数学生有学习母语文化的意愿,认识到母语文化的重要性。过去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母语文化知识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以为学习外语必须要摆脱母语的影响。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完全摆脱是不可能的,母语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并且也没有完全摆脱的必要性。在第3题中62.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个人现阶段学习和今后的就业,29.8%的学生倾向于有作用,但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才能显现出来,对现阶段实际生活影响不大,1.2%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作用,不需要学习,6.9%的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对待母语文化,但是和在第2题中显示的一样,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说法仍然有一定影响。第4题(多选)中,希望学到传统文化内容的学生占75.4%,希望学习现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容的学生为68.1%,高达94%的学生希望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这说明“母语文化失语”其实是多个问题的综合反映,不仅是对于我们自己文化内容的不了解,而且是对于如何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的方法不了解;不仅是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中国现当代文化同样不能表达。第5题试图探讨“失语问题”的原因,“当外教向你探询中国文化内容,如:孔子、孟子的经典时,下列哪种情况你最可能遇到?”16.5%的学生选“自己对这个知道得很少,无法回答”,58.5%的学生选“只能粗浅介绍些基本常识的内容”,25%的学生选“知道很多经典,但无法用英语表达”。多数学生能够介绍一些粗浅的内容,也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对于中国文化了解颇深,只有16.5%的学生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向外国朋友介绍本国文化内容。

在第二份问卷“中国文化知识测试”(要求用英语作答)中显示:62.3%的学生具备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方面的知识,比如:四大名著的名称,但是对于儒家道家等的经典,只具备一些笼统的概念,对于稍微生僻的内容则不能表述,这表明现阶段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仍然比较困难。有学生表示平时接触以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英语材料比较少,即使自己知道有些中国文化知识,要用英语说还是存在障碍。

(二)结论与启示

第一,“母语文化失语”并不等于“传统文化失语”。过去我们谈到“母语文化失语”,总是和传统文化的没落联系起来。这样就有了“传统文化面临危机”、“传统文化岌岌可危”之类的有点严重的说法。其实“母语文化失语”是关系到整个中国文化内容的一个现象。整个中国文化时间上包括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化。“失语”现象表现在各个时间段上,不仅是传统文化部分“失语”,现当代文化部分也未能幸免。所以我们要改变“母语文化失语”现象,也不是仅仅提倡回归传统、补习传统文化就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母语文化失语”和“提倡学习英语”、“外语热”的关系。母语文化失语”是提倡学习英语导致的吗?笔者认为不是,而且恰恰是由于英语学习得还不够好。学习英语占用了学习母语的时间,但是学好英语并不会妨碍接受母语知识,不应该把学习英语和学习母语矛盾起来。很多研究把英语热的现象和母语冷进行比较,仿佛是提倡英语学习耽误了母语学习,因此得出“英语教育淹没了母语文化的教育”类似的结论。母语教育和英语教育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学好英语并不会直接产生偏废母语的结果,应试教育才是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三、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心态疏忽

不了解中国文化首先是由于心态上的疏忽。这要追溯到近百年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多数人一谈到中国文化,首先想到的总是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在社会上造成的舆论,实际上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待整个中国文化的态度。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历来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不得不承认对如何继承其精华提得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提倡学好英语,引进西方文化,形成了学习英语,接受西方文化的热潮,相伴产生了众多与升学就业密切相关的考试如四六级、雅思、托福,使得学生们有限的精力自然无法在母语文化的学习上多作停留。

(二)英语水平不高

现在,我国最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自学校。目前我国有在校大学生1400万,几乎每个人都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才能毕业。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3亿的英语学习者,并且仍在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迅速增长。但是在“英语热”的同时,学生实际能力低下:六级考试拿到500多分,却连简单的接电话都难以用英语准确地表达;GRE高分考生,无法正确书写英文论文;英语专业的学生面对外宾的询问,连一句话也说不出……在全民英语热情高涨的同时,其实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并不高。

(三)接触过少

不了解如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内容,是由于以中国文化为内容的材料接触得少,缺乏合适语境。现在多数英语教学资料以英美原版为标准,以为只有英语国家的英语才是正宗,这个观念实际上已经过时。近年来,全世界英语的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外国语的国家的英语使用者日益增多。既然是国际语言,英语就不再是必须与英美文化或者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化相联系的。用英语表达的主要内容是本民族文化,为了达到使各国的英语试用者互相交流的目的,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承载的必定是使用者本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国际间的文化碰撞和交融。

四、思考及建议

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内容的,最终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交际服务。所谓交流就是有来有往,如果我们本国的文化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吸引力,当然不能达到交流目的。对整个国家而言,还有可能丧失文化主体性和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我们迫切需要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多为学生提供以中国文化为内容的英语阅读资料,营造适当的环境,加强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

“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影响到与他国的交流。只有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自己的文化主体性,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广泛的理解、认可和接纳。所谓交流必须有来有往,如果只是一味迎合西方文化,在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领域听不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尤其在当前看来,我国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的情况下,文化输出已成为国家实力竞争的必要。现在我们反思这个现象,应该要大力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让母语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挺直腰杆。这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同时世界也需要中国文化的输出。

在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文化手段宣传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扩大本国影响、增强竞争实力的今天,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关注“母语文化失语”现象,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使跨文化交际中加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内容。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上一篇: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析 下一篇:山东省宁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