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幸福的思品课堂

时间:2022-08-11 06:58:49

共建共享幸福的思品课堂

摘 要: 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要求学校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要推进学校教育创新,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的初中生,必须在课堂上培育学生的创生意识与能力。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探究、体验、生成等特点。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循环发展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道德主体不断创生,才能形成自我品德意识、认知、价值、能力、行为与风貌。国家的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改革、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与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均呼唤课堂创生。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69-01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落实幸福教育,就是让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需要,一种愉快,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就是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实践中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使学生丰富经历,获得成功体验。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呢?我认为,除了要有幸福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外,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授课心境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伴随有一定的情感,诸如喜悦、愉快、厌恶、憎恨等,这些复杂的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教师的授课心境。根据心境的不同品质,可分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满面春风,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愉悦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良好的心境状态下授课,不仅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有情感,而且由于产、较好的心境的渲染,教师看“调皮学生”也是那么顺眼,对“差生”也感兴趣,学生被教师的好心情感染,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增益。反之,如果教师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境之中授课,则会觉得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动则训斥,甚至辱骂,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沉闷,不仅造成学生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知识难以输入,而且使学生也受到你坏心情的影响,闷闷不乐,毫无幸福可言。

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那是学生渴求的,如果教师能把愉悦的心境融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这将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心灵力量”。所以,老师们,当你走进课堂之时,首先请你准备好你的良好心境。

二、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的日益成熟,以及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他们在观念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相信自我,追求平等,热衷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对教师的说教非常反感。如果在“道德教学”中只是依托教材,借助一定的事例,演绎出道德结论,并把记住道德结论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这种封闭的“注入”式教学,教师的重心只放在“注入”的技巧上,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那么教学就只能是“在岸上做动作教儿童学游泳”。无论怎样,都不可能让学生从“做中学”中体会到成功与幸福。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视他们为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尊重他们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权力。所以,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愉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体会幸福的源头活水。例如,在讲“世界文化之旅”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我设计了以下活动:①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别收集某个国家的有关资料,如风俗习惯,代表建筑,著名人物等;②成果展示,并说出与我国的不同之处;③教师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合作中增进了解与友谊,体会到另一种幸福――同学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它融思想、理论、教育于一体,涉及道德品质的熏陶、政治素质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提高等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方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硬生生地灌输,学生会觉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学。这样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将音乐、散文、广告、诗词、漫画等引入思想品德课堂,让课堂充满了文学艺术的氛围,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欢声笑语。

音乐是生活的调味剂,会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音乐也是学习的调节剂,能使学习变得有声有色。在讲授“感悟青春”时,我播放欢快的音乐《舞动的青春》;在学习“我爱我家”时,我播放煽情的《让爱住我家》;在讲授“同学、朋友”时,我播放《同桌的你》、《朋友》……

在当代经济生活中,广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不少还脍炙人口。广告短小精悍、寓含哲理,如若仔细推敲,特别是公益广告,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加以巧用。例如:在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我用视频播放了学生熟悉的《宽容是一种美德》,这样就自然引入了宽容这个主题的探讨,学生也会惊奇地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四、要有幸福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课堂实践的重要环节,从关注学生幸福的角度出发,课堂评价应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幸福教育背景下,课堂评价更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由冷静客观到充满人文关怀,重视师生的情感体验和交流,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评价的最终目的,促使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建共享幸福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灵活、多样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关怀。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延迟评价,或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机智“激”、恰到好处“评”学生,能够使学生感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爱。

老师们,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勤于播种希望,播撒阳光,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学习是幸福的,上课是幸福的,和老师交流是幸福的,同学之间相处是幸福的……在幸福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伟,杨斌,李笑非.创生型课堂的变革取向与实践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8)

[2]刘莉,黄佳慧.国内道德学习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7)

[3]戚万学等著.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4]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人民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刍议“慕课”与少儿阅读推广 下一篇:桌面云:图书馆新型信息系统体系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