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的西湖一日游

时间:2022-08-11 05:16:50

八百多年前,南宋偏安江南一隅,造成杭州一百五十年的繁荣局面。几经修葺的西湖,比前朝更美。统治者带头游乐,使民风奢靡。每年春游,几乎倾城而出,以至堤上无插足之地,湖上无行舟之路,其热闹景象,不难想见,难怪当时爱国诗人林升作诗叹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却把杭州当汴州!”

每年正月元宵灯会一过,达官贵人最先出城游赏,称为“探春”。四月清明节一到,湖边桃红柳绿,芳草如蔼,碧波荡漾,便到了游湖旺季。那时,沿湖到六公园底是道数里长的高大城墙;湖在城西,故名西湖。游湖的人,须南出清波门、涌金门,或北出钱塘门。由于码头设在涌金门外,一日游便从这里开始。词云:“涌金门外上船场”,就是这个缘故。

游人涌出涌金门,迎面就见被誉为西湖酒楼之冠的丰乐楼。这座被杨柳环抱的酒楼约有今四、五层楼之高,重檐画角。楼旁设秋千架,荷花池,并筑有小亭若干,可供凭栏。游人泛舟之前,登楼唤买小吃,观赏西湖晓色。南宋末年著名词人等曾在这里写了不少佳作,他的一首长达二百四十字的《莺啼序》,用大字写在楼厅正壁上。此楼南侧是今柳浪闻莺公园,那时是御花园聚景园所在;一道红墙锁住满园春色,常人是不能入内的,只有在泛舟时可略窥一二。

码头旁,游船云集。当年游船大约有两种。大的画舫,与今天大型游艇相似,结构和制作却精致得多;主舱两侧绣窗洞开,舱内陈设典雅,遍体绘彩画。专供富家豪绅使用。船上有歌佼乐队,美酒佳肴;故有“画舫横笛”、“载酒西湖”之称。小的轻舫,则颇似今天的手划船,不同的是客座顶上搭有长方形布篷,船身用红漆。从“小航船亦画龙头”诗中,可知不论大小游船,船首都画有龙头。

从南宋画家李嵩的《西湖图》中可以知道,那时湖中还没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小岛,一上船便浮在盈盈碧波之上,南北东西皆入眼中。按游湖次序是先南后北。游船离岸后先经聚景园,接着是庆乐、甘园、南屏等御苑,透过葱郁的林木,隐约可见专供帝王“游幸”的御苑中的亭台楼阁,富丽堂皇,有如仙境。

游船稍一西折,便见南岸夕照山上屹立着巍峨的雷峰古塔。此塔建于公元954年,到南宋时已经历了一、二百年风雨。高达230多米,共七层,重檐飞栋,洞窗豁达,可供登览。塔后山下,香雾缭绕之处,即是号称杭城五大寺院之一的报恩光孝禅寺(后称净寺)。寺分前、中、后三殿,佛像庄严,古柏森然,游人信士,川流不息。

这时,太阳已经升入高空。依舱而望,但见四周“冉冉波光,辉辉烟影”,横贯西湖南北的苏堤越来越近。堤后西山环立似屏,南北高峰各有一座七级宝塔,对峙争雄,如笔插天,“双峰插云”的美名便由此而来。

长达2.8公里的苏堤,三度整修,景色尤佳。原有破败的民宅和寺庙,尽行拆除,增高路面,广植花木;在苏轼建堤时的六桥九亭基础上,又筑了一系列堂楼亭阁;由南到北,亭楼相望,宛若绿色缎带上系着一串珍珠。其中最吸引 人的有两处。一是第二座桥――锁澜桥畔的湖山堂,四座精巧的小石塔拱围着这一雄伟建筑。堂后有水阁直达湖面,凭栏品茶饮酒,饱览西山景色,极称人意,因而有“西湖堂字之冠”的美誉。二是第三座桥――望仙桥下西侧的三贤堂。此堂为纪念白居易、林和靖、苏轼而建,表彰他们高风亮节和对杭州的贡献。堂两旁挤满了各种摊贩,售卖各式小吃、工艺品和日用品,还有民间艺人在此献艺,使这里成为苏堤最热闹的地方。

花港观鱼在南宋虽然已经定名,规模却很小,而且没有什么胜境可寻,游人不多。曲院风荷也不在今天的位置,而在今金沙港后接近洪春桥的地方,不在一日游路线之内。

当时游人除在苏堤二堂进午餐外,湖中尚有轻舟载着果蔬美酒、糖鱼粉饵,跟随游船求售。这种饶有趣味的水上供应方法,今天商业工作者如能用来为旅游者服务,定使游兴大增。

等到午餐过后“画船尽入西泠桥,闲却半湖春色。”外湖除了一片波光,几乎全无游船了,而里西湖却骤然热闹起来。

里湖两岸,北面是葛蛉,宝石山虽然景色佳丽,却被王公贵族的府第巨宅占尽。尤其是南宋末年,葛岭下的御苑集芳园赐给奸相贾似道后,无人敢经过,连坐在船上也不敢抬头眺望,否则被贾府爪牙侦知,便有大祸临头。据书载,贾似道有次发觉一个婢女向湖上游人一笑,立刻被杀了头,还说“成其好事”。《红梅记》(即《李慧娘》)一剧,便是后人根据此事敷演而成。

里湖南岸,便是被唐代诗人白居易誉为“蓬莱仙岛”的孤山;是南宋时湖中最大的游览、娱乐场所。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在孤山东西两端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供奉道教的两座琳宫,即西端的西太乙宫,东端的四圣延祥观。西太乙宫内有景福门、迎宾馆、黄庭殿等建筑,其结构之巧,彩饰之丽,表现了南宋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壮丽的黄庭殿原称凉堂,现在西泠印社四照阁下,有座四方小亭门额上写着“凉堂”二字,志明此即南宋凉堂旧址的一部分。堂后原有四幅高近三丈的精美壁画,系名冠南宋的画家李唐的学生萧照的手笔。据说萧照原是太行山强盗。靖康二年北宋灭亡后,李唐只身南投,经太行时遇劫。萧照“捡其行囊”,唯画纸笔墨等物,又“雅闻唐名”,便拜李为师,刻苦学画,终成一代大家,授画院待诏。这四幅壁画的产生,传说更奇,说是他一夜之中边饮酒边画成的。每幅只画了一个更次,等到四鼓交奏,四壁画已告完成。次日高宗“行视壁间,赞赏不已”。如果能把这个故事写在今天的小亭中,不仅增客游趣,且有教育意义,它说明任何人只要肯下苦功,都能攀上高峰。

四圣延祥观内有香月亭,亭旁环植梅花。亭中照墙上大书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佳句。山上又有清新亭,为望湖佳处。南宋末期。这里成了西湖最大的商场和游乐场所,情况颇似上海的老城隍庙。妇女用的珠翠冠梳、销金彩缎、犀钿髹漆和织藤窑器、玩具扇画、盆景花篮等手工艺品,无不罗列,供人挑选。各种杂技艺人统称“赶趁人”;杂剧杂扮、说唱花鼓曲、踢球弹花、分茶弄水,表演驯兽术、木偶戏、舞流星、走单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孤山北麓则是另一番情景。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的旧址,这时已改为皇家花圃。四周林木蔽天,松荫侵地,幽泉微吟,清雅恬静。难怪大画家赵孟坚有次船经后孤山,忘情地大叫“此真洪谷子、董北苑得意笔也!”把船工惊得目瞪口呆,以为谪仙下凡。

等到游人或步或舟,汇集于白堤断桥时,太阳已经西斜了。这里是一日游的最后一站。桥脊、桥畔人群如堵,观看衣着艳丽的少男少女们风筝比赛。蜈蚣、蝴蝶、飞燕等各种形状的风筝,在夕阳满天的空中飘荡,线断者为败。这种洋溢着天真烂漫情趣的活动,大大消除了一日游后的疲乏。

花影转暗,月华渐升,断桥东一里处,高耸入云的望湖楼华灯初放,游人才入钱塘门回家。当时有诗记其盛曰:“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都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

上一篇:黔东南侗族婚恋习俗趣谈 下一篇: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个体系”扎实做好各...